首页 理论教育 绘本中创意美术:造型、构图、想象力

绘本中创意美术:造型、构图、想象力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绘本中的造型简洁、清晰,画家用粗粗的黑色来勾勒轮廓,并在轮廓线内涂上单一的颜色,简单几笔憨憨的小蛇、诱人的水果等造型便出现在了读者面前。活动目标1.感受绘本中好饿小蛇的夸张造型和简洁的构图。活动过程一、欣赏绘本,感受小蛇的夸张造型(一)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引起幼儿兴趣。

绘本中创意美术:造型、构图、想象力

1.绘本中的造型。

绘本中的造型简洁、清晰,画家用粗粗的黑色来勾勒轮廓,并在轮廓线内涂上单一的颜色,简单几笔憨憨的小蛇、诱人的水果等造型便出现在了读者面前。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一口吃下红红的大苹果,立马变成了肚子中央是苹果形状的小蛇,好饿的小蛇后来又“啊呜”“啊呜”吃下一根香蕉、一串葡萄、一个菠萝、一个饭团,最后甚至吃下了一整棵苹果树,于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香蕉、葡萄、菠萝、饭团、苹果树的形状,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惊喜中不知不觉地便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水果的形状和颜色。(见图21-1、图21-2)

2.绘本中的构图

图21-1

图21-2

宫西达也的图画构图简洁有力,并且为了凸显画面中的主角“好饿的小蛇”,甚至跨页呈现。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简单的构图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幼儿的视线。画面的背景同样非常简略,只是一些绿色的草堆,这样使得幼儿能始终将注意力集中于眼前的图片,关注小蛇的表情和动作,兴奋地期待着翻页后出现的惊喜和神奇的结局。

3.绘本中的想象力

绘本中小蛇看到什么吃什么,结果就出现了“身体变样了的小蛇”,随着吃下去的东西的不同,小蛇的肚子一会儿变成苹果形状,一会儿变成香蕉形状,一会儿又变成了葡萄的形状……孩子们一边看,一边猜测小蛇会看到什么东西?它会把看到的东西吃下去吗?吃下去后,它的肚子会变成什么形状呢?就这样,孩子们一边看,一边猜,一边猜,一边看,随着小蛇肚子形状的不断变化,孩子们也被绘本富有童趣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所吸引着。到最后小蛇看到苹果树时,孩子们一定不会想到小蛇连这个也会吃下去,但结果大大出乎孩子们的意料,小蛇真的啊呜一口吃了下去,它的身体也随之变成了苹果树的形状……

活动方案1

活动名称:爰吃蔬果的小蛇(小班)

活动说明

绘本中好饿的小蛇吃下了不同的水果,于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苹果、香蕉、葡萄、菠萝的形状,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从中选取常见的几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让幼儿来认识,并尝试选择与水果相似的形状与颜色的印章进行拓印,让幼儿在想想、印印、说说的过程中巩固对水果的颜色和形状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中小蛇的可爱造型,认识各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

2.尝试用拓印的方法表现吃了各种蔬果后的小蛇。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一些水果蔬菜,知道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物质材料准备:PPT、颜料、托盘、蔬菜、滚筒等拓印工具、小毛巾、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了解故事内容

(一)绘本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森林里有谁?(有条小蛇)

2.这是一条好饿的小蛇,它扭来扭去找东西吃。

(二)教师出示PPT,幼儿欣赏绘本。

1.(教师出示小蛇看到苹果的图)它找到了什么?然后怎么样了?

小蛇找到了苹果,啊呜一口把苹果吃到了肚子里,小蛇的肚子就变成了苹果的形状。(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小蛇吃下苹果的图片,并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小蛇扭来扭去和吃苹果的样子)

2.小蛇扭来扭去又找到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图21-2)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蛇吃了香蕉,因为它的肚子变成了香蕉的形状)

3.它真的吃了香蕉吗?(教师出示图21-1)

4.小蛇还没有吃饱,它扭来扭去找东西。这次吃了什么?(教师出示小蛇吃了葡萄的图片)

(小蛇吃了葡萄,它的肚子变成了葡萄的形状)

二、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拓印,感受拓印的乐趣

(一)小蛇又扭来扭去找东西吃,可是这次小蛇什么也没有找到,它好饿啊!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喂它吃东西吧!

(二)教师演示喂小蛇吃东西。

1.你们想喂小蛇吃什么?我想喂小蛇吃橘子。(教师边说边用萝卜蘸上橙色的颜料拓印在纸的中间)

2.然后用滚筒在橘子前面滚一滚,后面滚一滚,再用圆形的蔬菜印出小蛇的头,呀!小蛇把橘子吃进肚子里去了!

3.最后,我们可以在小蛇的旁边印上很多橘子,让它吃个饱。

三、幼儿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一)注意操作规则。

1.要把用过的蔬果送回家,放到相同颜色的盘子里。

2.手脏了,要用小毛巾擦,并放回原处。

(二)引导幼儿喂小蛇吃不一样的水果和蔬菜。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一)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共同欣赏。

(二)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喂小蛇吃了什么东西。

活动提示

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蛇扭来扭去的散步以及“啊呜”一口吃下各种水果的动作。

2.注意拓印过程中习惯的培养,用完一种颜色后要将拓印的工具放回原来的色盘中。

3.教师根据绘本风格,改变小蛇吃下食物后肚子的形状,如变成柠檬樱桃桃子西瓜等的形状,将图片投放在区角中,让幼儿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了哪些东西。

4.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提供幼儿各种小蛇吃过的水果的轮廓图,让幼儿用撕纸的形式将轮廓图填满。

幼儿作品:

作品1:小蛇吃了蘑菇睡着了

作品3:小蛇啊呜一口吃了一个土豆

作品4:小蛇在苹果树下,吃了一个苹果

作品5:小蛇吃了一个青椒

作品6:小蛇吃了一个橘子

活动方案2

活动名称:贪吃的小蛇(中班)

活动说明

绘本中好饿的小蛇吃下不同的水果,于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苹果、香蕉、葡萄、菠萝的形状。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欣赏小蛇夸张的造型基础上,根据中班幼儿手工制作能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让幼儿尝试运用团圆、搓长、压扁等技能来表现吃了各种水果以后的小蛇造型,并根据故事内容,添加相关的背景。

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中好饿小蛇的夸张造型和简洁的构图。

2.尝试用彩泥来表现小蛇,并丰富作品的背景。

活动准备

PPT、每桌一盘各色彩泥、垫板、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感受小蛇的夸张造型

(一)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引起幼儿兴趣。

1.森林里有谁?(有条小蛇)

2.这是一条好饿的小蛇,它扭来扭去找东西吃。

(二)幼儿欣赏绘本,感受小蛇吃下食物后身体的不同形状。

1.看!它找到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小蛇找到苹果的图片)找到了苹果,它会怎么样?(“啊呜”一口把苹果吃到肚子里)(教师出示小蛇吃下苹果的图片)

2.好饿的小蛇后来又找到了什么食物呢?(教师出示图21-2)你是怎么知道它找到的是香蕉的呢?(幼儿说出理由后教师再出示图21-1)

3.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又去找东西吃,这次它找到了什么东西呢?(教师出示小蛇吃下葡萄后的图片)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葡萄的形状看出来的)

4.教师小结:小蛇找到了苹果、香蕉、葡萄,它把这些东西都吃到了肚子里,结果它的肚子变成了吃下去的东西的形状。

二、教师讲解用彩泥制作小蛇的方法

(一)教师出示彩泥,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过了几天小蛇又饿了,它又扭来扭去出去找食物,这次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忙为它找吃的东西吧。

2.我们要用彩泥做出吃了各种食物的小蛇。

(二)教师演示并讲解吃了食物后的小蛇的做法。

1.先用彩泥搓出长长的小蛇,从粗到细,再用小刀一切二,放在垫板的中间。(见图21-3、图21-4)

(www.xing528.com)

图21-3

图21-4

2.再将彩泥做成小蛇吃下去的食物的形状,并把食物放在小蛇的中间,这样一条吃了食物的小蛇便做好了。(见图21-5、图21-6)

图21-5

图21-6

3.然后用剪刀在小蛇的头上(粗的一头)剪出一个小口子,就是小蛇张开嘴巴的样子。(见图21-7)

4.请你想一想怎样让画面变得更漂亮呢?可以装饰些什么?(见图21-8)

图21-7

图21-8

5.教师小结:可以在小蛇的周围用彩泥装饰一些树、草、花、太阳等,使自己的作品更好看。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一)提醒幼儿制作小蛇时由粗到细,并用剪刀剪出小嘴巴。

(二)鼓励幼儿用团圆、搓长、压扁等方法大胆制作各种食物。

(三)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物体在小蛇的周围进行装饰,使画面更丰满。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议

(一)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赏。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作品说说小蛇找到了哪些吃的东西。

活动提示

1.该教学活动要注意让幼儿感受绘本中小蛇的外形是随着吃了不同的食物后变化的,并在充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作,制作出吃了不同食物后的小蛇。

2.小蛇造型完成后,建议让幼儿在小蛇的周围进行装饰,使画面丰满。

3.延伸活动:将幼儿的作品放置在故事角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续编《好饿的小蛇》故事。

幼儿作品

作品1:这条好饿的小蛇吃了一大串葡萄

作品2:好饿的小蛇来到了草莓园,吃了一大颗草莓

作品3:小蛇来到了葡萄园,吃了一大串葡萄

作品4:小蛇来到草地上,吃了一颗大果子

作品5:好饿的小蛇来到篱笆前,吃了一个大西瓜

作品6:好饿的小蛇把一棵苹果树吞了下去

活动方案3

活动名称:小蛇吃了什么?(大班)

活动说明

本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内容进行发散思维,并大胆猜测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认真观察“身体变样了的小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猜测,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蛇肚子的变化。同时,让幼儿尝试用透明式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小蛇吃了东西后肚子的各种形状。透明式表现是幼儿绘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幼儿在表现形象时,常常从自己的想象出发,把从视觉上看不到的部分像X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因此,该活动的表现方式正契合了幼儿的表现特点,也便于幼儿进行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中小蛇的可爱造型,认识各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

2.尝试用透明式画法表现吃了食物后的小蛇形象,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一些食物,知道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材料准备:PPT、炫彩棒、记号笔、图画纸、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一)绘本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这是谁?它是什么样子的?(小蛇是细细的、长长的,身体是扭来扭去往前走的)

2.这是一条好饿的小蛇,它正到处找吃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它找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二)幼儿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1.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地散步,它一边走一边在找东西吃。

2.教师出示小蛇找到苹果的图片:它找到了什么?(苹果)然后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小蛇啊呜一口把苹果吃到了肚子里,它的肚子变成了苹果形状)(教师出示小蛇吃下苹果的图片)

3.第二天,小蛇又扭来扭去出来找东西吃了。(教师出示图21-2)请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香蕉)你怎么知道是香蕉的?(小蛇啊呜一口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它的肚子变成了香蕉形状)

3.第三天,小蛇又扭来扭去出来找东西吃了,你猜猜,好饿的小蛇这次吃了什么?(教师出示小蛇吃了葡萄后的图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蛇啊呜一口把一串葡萄吃到了肚子里,它的肚子变成了葡萄的形状)

二、续编故事,讨论绘画方法

(一)幼儿续编好饿的小蛇找寻食物。

第四天,好饿的小蛇又扭来扭去出来找东西吃了,这次它想吃除了水果以外的食物,你们猜猜小蛇想吃什么?(幼儿讨论)

(二)讨论绘画方法。

1.你们说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小蛇肯定很喜欢,我们把它画下来好不好?那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幼儿讨论)

2.教师小结:要画吃了食物后的小蛇,可以先画吃下去的食物,再画小蛇,将吃下去的食物包在小蛇的肚子里。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一)鼓励幼儿画出小蛇吃不同的食物。

(二)引导幼儿先画食物再画小蛇。

(三)引导幼儿先用记号笔勾线再用炫彩棒涂色。

四、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一)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自制的《好饿的小蛇》展板上(见图21-9),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中小蛇吃了什么东西。

(二)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小蛇找到苹果树的图片:这张图画中小蛇看到了什么?猜猜小蛇会怎么做?

2.原来小蛇把整棵树都吃了下去,它的身体也变成了一棵树的形状。

图21-9

3.小蛇吃饱了,它好开心啊!它要回去了,我们一起和它说再见吧!

活动提示

1.该教学活动要注意让幼儿感受小蛇的外形是随着吃了不同的食物后变化的,并在充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作,画出吃了不同食物后的小蛇。

2.延伸活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贴在自制《好饿的小蛇》展示板上,做成一本大图书。幼儿可以根据展示板上的作品内容新编故事,也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订在一起,教师制作一张封面,做成一本班级图书——《好饿的小蛇》。

幼儿作品

作品1:好饿的小蛇吃了两根棒棒糖

作品2:好饿的小蛇吃了一块甜甜的巧克力

作品3:好饿的小蛇吃了一个冰激凌

作品4:好饿的小蛇吃了一块水果蛋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