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塞尔维亚史中的外交承认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专制统治

塞尔维亚史中的外交承认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专制统治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外交博弈中,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几乎没有遇到过平等对待。一个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的外交政策都未曾改变,完全符合自身利益。奥斯曼帝国外交部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不敢公然挑战一个大国。这一商议最终持续了十八年之久。贝尔格莱德也准备召开一次国民大会,但会议被一场悲剧破坏。然而,单从外交角度来看,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专制统治其实是塞尔维亚的一个优势。因为一项杰出的外交政策非常需要中央集权的支持。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将土耳其人赶出了塞尔维亚。随后数年塞尔维亚局势稳定,并且实现了国家独立。在外交博弈中,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几乎没有遇到过平等对待。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精明、耐心、内敛而顽强,装备完善,成功击败了马哈茂德二世。大英帝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斯特兰福德子爵珀西·史密斯[1]曾将奥斯曼帝国的外交手段概括为“咖啡、烟斗和初步商议”,他也可以将这一顺序改成“初步商议、烟斗和咖啡”。大英帝国首相乔治·坎宁并没有足够的耐心,他曾派人去君士坦丁堡传话:“大英帝国政府不能再被无意义的承诺戏弄。我们强烈要求苏丹给予我们尊重。”然而,奥斯曼帝国外交方面如同蜗牛行步,充满了戏剧性,虽然令外国外交官恼火,但也绝非无用或者荒谬。一个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的外交政策都未曾改变,完全符合自身利益。奥斯曼帝国外交部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不敢公然挑战一个大国。奥斯曼帝国外交政策主要分以下两种情况:要么互相推诿、拖延谈判,直到大国互相争吵;要么做出书面让步,然后阳奉阴违。对于这两种策略,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他手上拥有众多的军事资源,足够消磨苏丹对塞尔维亚独立的持续抵抗。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与他的支持者

1815年秋天,两支奥斯曼帝国大军准备进攻塞尔维亚。一支在库尔希德帕夏的率领下渡过德里纳河,另一支在马拉什利·阿里帕夏的率领下从维丁出发。库尔希德帕夏精明能干,他展示了征服塞尔维亚的正确策略并在1813年得偿所愿。库尔希德帕夏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绝不向塞尔维亚人缴械投降。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胆识过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前往库尔希德帕夏在洛斯尼扎的营地,但库尔希德拒绝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提出的所有条件,坚持让对方缴械。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转向马拉什利·阿里帕夏寻求和谈。马拉什利·阿里帕夏是一位谈判高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更容易屈服。马拉什利·阿里帕夏认为缴械与否并不重要,是否臣服于苏丹才重要。“只要臣服于奥斯曼帝国,你就可以随身携带手枪前来,想带多少带多少。”——出于土耳其人的幽默,他又补充了一句:“连大炮都行,我不在乎。”然而,马拉什利·阿里帕夏并不轻易相信投降的话,他坚持要让自己的士兵在边境上的要塞中驻守。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必须服从这些条件。马拉什利·阿里帕夏率军向贝尔格莱德挺进,增援那里的卫戍部队。马拉什利·阿里帕夏在五十名乞丐面前接待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和塞尔维亚人的首领。等到他们一坐下,马拉什利·阿里帕夏便站起来问道:“塞尔维亚人是否服从了奥斯曼帝国?”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回答道:“我们服从它。”经过三次反复问答,咖啡和烟斗发完了,双方便开始初步商议。这一商议最终持续了十八年之久。

乍一看,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似乎更具优势。的确,虽然土耳其人重新占领了要塞,但塞尔维亚人的优势在于拥有武器和森林,因而他们可以在森林里寻求庇护。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双方势均力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起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同时致力于使《布加勒斯特和约》的第八条条款成为未来谈判的基础。该条款指出:“考虑到塞尔维亚人在这场战争中所承担的重任,我们有必要为塞尔维亚人的安全达成一份协议。塞尔维亚人的和平绝不能受到任何干扰。奥斯曼帝国将根据塞尔维亚人的请求,赋予他们与奥斯曼帝国本土群岛上的臣民和其他地方的臣民以平等的权利。”此外,为显示其慷慨大度,奥斯曼帝国政府让塞尔维亚人自己管理内政,同时与塞尔维亚人协商立法,对塞尔维亚人适度征税,并且对塞尔维亚人直接征税,但这种立法与群岛立法有很大不同,因为不同岛屿的人们的自由程度不同。虽然其他条款坚持保留奥斯曼帝国在塞尔维亚的某些特定要塞驻军的权利,但该条款确实能保证塞尔维亚人能够管理自己的内政。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政府和塞尔维亚代表之间的直接谈判可以涉及所有事项,这一事实抵消了这种对奥斯曼帝国的不利因素。总的来说,塞尔维亚人对条款内容感到满意。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面临的困难在于,他一开始无法确定该条约是否有效。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设法让对方做出第一个让步。这一让步的具体内容是,在未经当地族长同意的情况下,当时担任奥斯曼帝国地区法官的伊斯兰教徒不得惩罚基督教徒。奥斯曼帝国没有在每一个国家设立一方拥有决定权的上诉法院[2],而是建立了一个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官员共事的联合法院体系。马拉什利·阿里帕夏在贝尔格莱德握有大权。作为基督徒的首席代表,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也居住在贝尔格莱德。两人共同管理法院[3]。第一位法院院长是既有地位也有能力的塞尔维亚人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莫勒。贝尔格莱德也准备召开一次国民大会,但会议被一场悲剧破坏。在大会召开前的一次初步会议上,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与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莫勒发生争执并将其揪住。在场的人被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吓坏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同意签署处决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莫勒的请愿书。奥斯曼帝国的帕夏不情愿地执行了判决。由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向塞尔维亚人证明他可以利用土耳其人的力量支持自己。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已经废除了一个不守规矩的地区首领。不久,他的对手,一名主教也被秘密杀害。1817年[4],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也在同样可疑的情况下秘密身亡。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复仇让人心生畏惧,因为他从不明显地显露出自己的罪过。首领们风声鹤唳,不敢有所妄动,因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同时,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还被任命为酋长的最高统领。1817年11月,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成为塞尔维亚地位最高的基督教统治者。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凭借残酷无情的手段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塞尔维亚人。然而,单从外交角度来看,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专制统治其实是塞尔维亚的一个优势。因为一项杰出的外交政策非常需要中央集权的支持。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手中的王牌就是奥斯曼帝国政府对俄罗斯帝国的恐惧,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完全明白,俄罗斯帝国的军队不可能轻易地援助塞尔维亚。因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政策就是,不让塞尔维亚人与奥斯曼帝国在希腊或罗马尼亚领地的那些哀怨不满的基督教臣民产生任何纠纷。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估计,如果塞尔维亚能够澄清自己没有和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教民众有任何勾结或密谋,那么塞尔维亚的处境将会逐渐好转,同时会消除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怀疑。总有一天,苏丹会心情大好,大维齐尔会对俄罗斯帝国心生恐惧,上诉法庭的帕夏会贪污受贿,然后对塞尔维亚做出让步。这种态度充分表明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对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敌意,以及他对这位英雄的死亡所流露出的喜悦。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回到塞尔维亚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不满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希腊人结盟,联合攻击苏丹。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认为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这一计划非常危险。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1820年,奥斯曼帝国政府考虑对塞尔维亚做出巨大让步,他们开始担心希腊人的崛起和俄罗斯帝国的入侵。奥斯曼帝国政府承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为大克尼兹,将伊斯兰教徒的权力范围限定在奥斯曼帝国要塞地区以内,同时所得贡品归地方官员所有。条约中没有提及奥斯曼帝国西帕希的要求,也没提到塞尔维亚人地位。奥斯曼帝国西帕希现在虽然仍住在要塞地区,但仍拥有土地和财产的管辖权,并且享有一定的征税权。(www.xing528.com)

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塞尔维亚人仍被视为非伊斯兰教徒。《布加勒斯特和约》中俄罗斯帝国支持塞尔维亚人的主张被完全忽略。一名奥斯曼帝国官员带着皇室诏书到贝尔格莱德宣读了这些条款。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此时住在克拉古耶瓦茨,接到命令后,他便前往贝尔格莱德听取奥斯曼帝国官员宣读条款。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似乎害怕生命受到威胁,因而拒绝在没有塞尔维亚人的陪同下进城。双方各怀鬼胎。最终,在贝尔格莱德城门外树木繁茂的托普奇德,奥斯曼帝国官员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举行了会面。当时,双方全副武装。会面意图简洁明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一开始便迫使对方做出进一步让步。奥斯曼帝国官员说道:“什么?是《布加勒斯特和约》给予了我们这些权利。”突然,他又喊道:“我的马!”然后便惊恐地转向随行侍从,骑上马迅速离去。一提到俄罗斯帝国保证给塞尔维亚的权利,他就感到非常震惊。俄罗斯帝国是一个外邦大国,同时是奥斯曼帝国的死敌。这名官员穿过多瑙河进入匈牙利王国,然后途经罗马尼亚返回君士坦丁堡,以表明他在塞尔维亚受到了生命威胁。不管怎么说,在这次会面之后,君士坦丁堡传出了好消息。奥斯曼帝国政府允许塞尔维亚人阐明自己的条件,塞尔维亚可以派代表带上提议去见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于是,六名代表带着根据《布加勒斯特和约》拟定的提议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初步审议”此时也已停止。塞尔维亚代表仍被关在监狱里。随后的五年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在塞尔维亚再未受到任何骚扰。

穆罕默德·阿里

克莱门斯·冯·梅特涅

希腊和罗马尼亚爆发的叛乱使奥斯曼帝国政策的实施深受影响。在这场更大的动荡中,塞尔维亚人追求自由的火焰则被人遗忘。塞尔维亚的实力在五年之内与日俱增。而奥斯曼帝国则日渐衰落。在与希腊人的冲突中,奥斯曼帝国军队损失惨重。于是,马哈茂德二世被迫向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5]寻求帮助。俄罗斯帝国对这场斗争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受到奥地利帝国克莱门斯·冯·梅特涅[6]的影响,俄罗斯帝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才未曾参战。1825年,尼古拉一世继承了亚历山大一世的皇位,他比自己的兄长更有魄力,很快便迫使土耳其人于1826年10月7日签署了《阿克曼公约》[7]。《阿克曼公约》涉及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悬而未决的分歧,但奥斯曼帝国此外还签署了一个有关塞尔维亚的特别条款。马哈茂德二世总体上同意《布加勒斯特和约》第八条有关塞尔维亚的解释性条款,他也认为该条适用于现阶段的塞尔维亚,同时承诺在十八个月内解决塞尔维亚的所有申诉。马哈茂德二世做出的巨大让步正是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但像往常一样,奥斯曼帝国政府并未打算实施这些条约。直到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大军攻入阿德里安堡并对君士坦丁堡构成威胁时,马哈茂德二世才被迫再次接受《阿德里安堡和平协议》[8]。马哈茂德二世承诺在一个月内执行一项《塞尔维亚特别条款》,他也确实在一年内履行了自己的大部分承诺。

《布加勒斯特和约》成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基础。条约内容并不完全对塞尔维亚有利,因为该条约承认了奥斯曼帝国在塞尔维亚要塞驻军的权力。一旦塞尔维亚真正实现独立,这项规定就没有了任何存在下去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未来无穷无尽的摩擦,但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建立一种制度,以及在这种制度中,苏丹如何赋予基督徒臣民真正的权利。在奥斯曼帝国看来,承认塞尔维亚独立是容易的。希腊的独立就获得了奥斯曼帝国的承认,但棘手的是如何让基督徒成为土耳其人的臣民并赋予他们权利。最后,整个内政移交给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及其长老会[9]。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改名为尼亚兹,意为亲王。塞尔维亚的伊斯兰制度也被废除。贡金将由亲王直接上交,并且奥斯曼帝国税吏不得干涉。西帕希索求的赔偿也适当减少,而欠西帕希的款项,塞尔维亚会以上贡的形式如数还清。居住在塞尔维亚要塞城墙外的所有土耳其人都被驱逐出境。塞尔维亚人将完全管理自己的教会,同时有权选举自己的主教并解决教会问题。换句话说,塞尔维亚结束了奥斯曼政权统治下的混乱。最后,马哈茂德二世承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是塞尔维亚的世袭亲王。最后只剩下边界问题有待解决。在1820年及1826年,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曾反复提及塞尔维亚领土应该享有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占领的六个纳希地区同等的权利。马哈茂德二世拒绝了这一要求,因而这些偏远地区仍旧是土耳其人的领土。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等待时机,鼓励仍处在土耳其人统治地区的人民起义和暴动,同时借口占领了有争议的领土。最终,到1833年,土耳其人变得特别沮丧。1833年5月25日,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利用俄罗斯帝国的压力迫使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正式承认他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塞尔维亚的边界包括艾西纳斯山脉,东到蒂莫克河,西到德里纳河。虽然塞尔维亚人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但“初步审议”终于结束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做事非常坚定。在土耳其人面临危险时,他做事严谨,态度中立,此外他敢于利用土耳其人的尴尬处境。最终,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得到了他所期望的结果。至此,塞尔维亚成了一个具有固定和确切边界的自治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