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曼雅王朝是南斯拉夫民族统治下根基最稳,也是功绩最辉煌的王朝。这个王室家族注定要将分散的南斯拉夫民族团结起来,为斯蒂芬·杜尚[1]的辉煌统治架桥铺路。但塞尔维亚辉煌的缔造者不是斯蒂芬·杜尚,而是斯特凡·尼曼雅一世。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只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民族国家。而继承者[2]却想控制南斯拉夫民族以外的民族,实现建立塞尔维亚帝国的愿望。这将侵蚀塞尔维亚王国国家安定的根基。
尼曼雅王朝有三大目标,即确保国内稳定统一和通过教会教化国家,以及制定积极的外交政策来扩大塞尔维亚王国的势力。只有实现了前两个目标,塞尔维亚王国的外交和军事扩张目标才有望实现。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目标和教会目标虽然相似,但绝不相同。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似乎能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政治与教会关系的真相,即教会统一先于政治统一并带来了政治统一。而教会教区是乡镇的萌芽。坎特伯雷大主教[3]的出现则为宗教促进政治统一提供了模板。先是威塞克斯王国[4]实现统一,后来整个英格兰地区也实现了统一。上述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大致可以说是教会缔造了国家。但中世纪的塞尔维亚王国绝非如此。在塞尔维亚人信仰基督教之前,该地区由民主社区和茹潘组织、管理。因此,塞尔维亚国家的存在显然早于教会,并且南斯拉夫民族封建制度[5]与教会思想也截然不同。虽然教会不能也未能在拉什卡王国或泽塔王国建立宗教机构,但教会也能够真正地协调、教化进而完善原有的机构。显然,在尼曼雅王朝统治者手中,教会就是政治工具。虽然事实如此,但尼曼雅王朝统治者个人对宗教的崇拜十分虔诚。大多数尼曼雅王朝的统治者都很敬畏教会。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在修道院举办了加冕仪式并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同时他也成了继任者们纷纷效仿的榜样。即便如此,塞尔维亚教会为塞尔维亚政治服务依然是不争的事实。之后的历史更是阐释和强调了这一点。
波格米勒派的发展方向及分布区域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对待波格米勒派异教徒的态度对塞尔维亚大公国的未来产生了重大影响。波格米勒派异端邪说和更古老的保罗派异端邪说[6]类似。关于波格米勒派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像歪曲中世纪其他异端教派一样,波格米勒派的对立者东正教也严重歪曲了波格米勒派的教义。东正教称波格米勒派的主要教义是善恶平等的二元论,但事实并非如此。波格米勒派的教义更像是嗣子说[7]。该学说认为基督三十岁时圣灵[8]才降落在他身上,在此之前基督只是一介凡人。波格米勒派的教义推出的结论看似很怪异,即他们认为圣礼[9]是撒旦的象征。波格米勒派反对弥撒、十字架和所有图案,拒绝接受《旧约》,排挤神父同时支持《新约》《诗篇》和一些《新约外传》上的作品。虽然无法确定上述这些言论是否是对手的夸张说辞,但毫无疑问,波格米勒派对这样的言论忍无可忍。东正教指责波格米勒派行为邪恶,教义可憎,但也恰好证明了东正教基督徒对波格米勒派忧心忡忡,惶恐不安。波格米勒派的教义似乎使信徒们精神亢奋,思想疯狂,产生类似于服用过大麻或其他东方药物的身体反应。12世纪,波格米勒派信徒的精神亢奋似乎达到顶峰,当时巴尔干半岛所有斯拉夫领土上都布满了波格米勒派传教士。显然,波格米勒派教义征服了塞尔维亚大公国的僧侣和神职人员。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宣布要坚决抵制波格米勒派。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召集了议会,即代表大会。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只有不断催促议会,议会才会谴责波格米勒派。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波格米勒派当时实力之雄厚。在议会的助力下,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开始对抗波格米勒派,割掉波格米勒派领导人的舌头甚至夺去他们的生命,还抢走了波格米勒派信徒的房子及财产。斯特凡·尼曼雅一世这种野蛮的迫害方式的效果立竿见影。波格米勒派立马从塞尔维亚销声匿迹。在遭到斯特凡·尼曼雅一世打击的这一紧要关头,波格米勒派却依旧在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从事着国家分裂活动。这足以说明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实际行动的伟大成效。这一时期,只有政治上由土耳其人或鞑靼人[10]统治的国家才能容忍波格米勒派的存在,除此之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如此。这次对波格米勒派的严重打击就是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生前实现的最后一次伟大的宗教目标。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儿子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人称“首位加冕者”,是第一个通过获得国王头衔和地位来加强其对整个南斯拉夫民族权威的塞尔维亚统治者。从理论上来讲,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皇帝或教皇才能授予他人国王头衔。教皇英诺森三世[11]是中世纪最有权势的教皇。他热衷于镇压西方当权君主,也乐于为雄心勃勃的东方酋长加冕。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塞浦路斯[12]、亚美尼亚[13]和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统治者都获得了教皇加冕这一新荣誉。斯特凡·尼曼雅二世曾经与英诺森三世商讨为他加冕的事宜。英诺森三世因为听取了匈牙利王国国王的规劝,结果加冕事宜无果而终。直到1217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的继任者教皇洪诺留三世[14]才派出一位教皇使节为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加冕。到1220年时,虽然斯特凡·尼曼雅二世还宣称他是教皇之子,但此时他已经信仰了希腊东正教。上文已经提到,为争夺巴尔干地区的最高地位,罗马教皇和拜占庭牧首或拜占庭帝国皇帝冲突不断。当时罗马天主教取得最高统治地位的优势似乎很大。1204年,十字军征服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拉丁帝国[15]。拜占庭帝国的残余势力已经转移到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帝国[16]。君士坦丁堡的人们第一次看到刮了胡须的牧首和信奉和子说的牧师用无酵饼供奉圣餐,他们感到惊慌失措。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和达尔马提亚人深受罗马天主教教义的影响。罗马大公统治着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则在宗教问题上犹豫不决。如果这时塞尔维亚人接受了罗马宗教仪式,那么罗马教皇的势力将会所向披靡,势不可当。而塞尔维亚王国和巴尔干半岛也将迎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宗教危机。
教皇英诺森三世
教皇洪诺留三世
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加冕
斯特凡·尼曼雅二世
伊凡·阿森二世
塞尔维亚王国外部的政治影响自然使国内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对斯特凡·尼曼雅二世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塞尔维亚王国境内仍没有大主教区的问题。1219年,塞尔维亚王国唯一的拉斯主教区也是由奥赫里德的大主教管辖。大主教拥有独断权——他们不受其他教会权威的管控。大主教们都是鼓励文明和知识渊博的希腊人,却受到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统治者伊凡·阿森二世[17]的控制。斯特凡·尼曼雅二世见多识广同时思维敏捷,他认为流亡到亚洲的皇帝和牧首[18]会赐予他教会独立权。而这种教会独立权是他无法从奥赫里德的保加利亚大主教或罗马教皇那里获得的。1219年,有了上述想法的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便将阿索斯山[19]修道院里隐居的弟弟圣萨瓦[20]解救出来并派圣萨瓦前往亚洲完成使命。经过不懈努力,圣萨瓦最终大功告成。圣萨瓦的使命就是请求拜占庭帝国皇帝提奥多雷一世·拉斯卡利斯和牧首杰曼努斯二世赐予塞尔维亚大主教区。拜占庭帝国皇帝和牧首深知赐予塞尔维亚大主教区对扩大拜占庭政治影响至关重要,因而感到欣喜若狂。圣萨瓦承诺整个塞尔维亚王国将重新恢复希腊东正教的信仰,但条件是希腊牧首要赋予塞尔维亚王国教会自治权和独立权且塞尔维亚大主教只能听命于圣萨瓦一人。圣萨瓦的提议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希腊牧首承认塞尔维亚大主教的地位并任命圣萨瓦为塞尔维亚第一任大主教,同时承诺塞尔维亚教会独立于罗马天主教,拥有教会自治权。回到塞尔维亚王国后,圣萨瓦在乌日策[21]设立了大主教区。然而,该辖区不处于中心地位,因此不便于控制拉什卡和泽塔。很快,圣萨瓦的权威就展现了出来。1220年5月,不顾奥赫里德大主教[22]要将其逐出教会的威胁,圣萨瓦还是罢免了普里斯伦德主教。圣萨瓦和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不仅没有理会罗马教会的抗议,而且他们还义无反顾地完成了信教加冕仪式。这样一来,罗马教皇为斯特凡·尼曼雅二世进行的加冕礼已经不再具备法律效力。1222年,传闻圣萨瓦按照拜占庭仪式亲自为他哥哥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完成加冕仪式并给他戴上了尼西亚帝国送来的新王冠。[23]
提奥多雷一世·拉斯卡利斯
圣萨瓦祝福塞尔维亚青年
拜占庭帝国的黄色双头鹰标志
不管怎样,在圣萨瓦的努力下,对东正教不太抵触的塞尔维亚人已经正式信仰东正教。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在乌日策举行了加冕仪式。如今的乌日策修道院壁画中仍然保留着斯特凡·尼曼雅二世的肖像。壁画上的斯特凡·尼曼雅二世打扮精致,嘴边留着一撮黑色胡子,头戴一顶珍珠装饰的帽子,身穿一件深红长袍。长袍上面则绣着拜占庭帝国的黄色双头鹰标志[24]。这幅壁画将斯特凡·尼曼雅二世的勃勃野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圣萨瓦受封为圣徒。人们将他视为最神圣的塞尔维亚王国圣徒。然而,伊佩克即如今的城市佩茨很快便取代乌日策成为塞尔维亚大主教区。因此,伊佩克才是塞尔维亚圣城。因为增强了塞尔维亚教会的独立权,圣萨瓦声名鹊起也是理所应当。在塞尔维亚王国,圣萨瓦成功地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大主教区。后来,虽然塞尔维亚教会与东正教主教之间出现嫌隙,但这些嫌隙远没有像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信仰罗马天主教并接受教皇加冕那样危及塞尔维亚大主教区的独立性。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塞尔维亚王国与匈牙利王国、匈牙利王国统治下的克罗地亚、威尼斯共和国永远切断了联系。通过与以上国家疏远关系,塞尔维亚王国虽然获得了独立地位,但当塞尔维亚王国有求于上述这些西方国家时,不免面临被孤立的危险。于是,塞尔维亚王国国家政策和国家目标开始向东方国家[25]倾斜。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和他儿子——国王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及圣萨瓦的个人举措彻底改变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宗教政策。塞尔维亚王国东正教势力镇压了波格米勒派和罗马天主教。从此以后,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国家相比,塞尔维亚王国宗教纷争事件变得少之又少。没有宗教纷争,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就可以放手全面发展教会的教化机构。关于教化机构发展的详情,我稍后再做详述。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宗教发展稳定,这足以说明文明教化工作与宗教和国家统一息息相关。
斯特凡·弗拉迪斯拉夫一世
和许多中世纪君主一样,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和第一个加冕的斯特凡即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也采取了后患无穷的政策,即将部分国土分封给他们的儿子或亲戚的分封政策。塞尔维亚王国的分封政策一直延续到塞尔维亚王国灭亡。在获得封地的男爵们当中,有的支持当权者的儿子称王,有的则拥护当权者的兄弟称王。因此,这一分封政策的唯一作用就是助长了男爵们的叛乱风气。1202年到1203年,作为第一个加冕的斯特凡,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也因国内叛乱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逃亡生活。斯特凡·尼曼雅二世的继任者斯特凡·拉多斯拉夫[26]在位期间,塞尔维亚王国爆发了更严重的叛乱。斯特凡·拉多斯拉夫极其软弱无能,他甚至希望奥赫里德大主教再一次掌控塞尔维亚教会。圣萨瓦因此勃然大怒,便起身前往耶路撒冷朝圣。怒不可遏的贵族也因此推翻了斯特凡·拉多斯拉夫并拥护斯特凡·拉多斯拉夫的弟弟斯特凡·弗拉迪斯拉夫一世[27]为新国王。此时,拜占庭帝国已经不再对塞尔维亚王国构成威胁。而邻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则成为塞尔维亚王国面临的新的威胁。从贝尔格莱德到尼什,位于摩拉瓦河下游的塞尔维亚王国的防线要塞一直都掌握在保加利亚人或匈牙利人的手中。奥赫里德和普里兹伦也掌控在保加利亚人手中。因此,塞尔维亚王国国家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突破一连串包围塞尔维亚王国的保加利亚人的堡垒。但斯特凡·拉多斯拉夫和斯特凡·弗拉迪斯拉夫对保加利亚人采取了百依百顺的态度。他们的软弱激起了贵族的反抗。1241年,鞑靼人入侵。鞑靼人入侵的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东欧。情况十分危急。蒙古钦察汗国[28]无疑是世界上军队作战水平最卓越的军事国家。1241年,蒙古钦察汗国入侵匈牙利王国的举动堪比中世纪的战略杰作。1242年,蒙古钦察汗国鞑靼人横扫波斯尼亚,火烧卡托罗[29]和泽塔其他城镇,最后经由拉什卡撤退到多瑙河下游。森林和高山似乎成了塞尔维亚人的避难所。但鞑靼人这场势不可当的闪电入侵并未给塞尔维亚人带来多大的损失。可怜的斯特凡·弗拉迪斯拉夫深知自己软弱无能,于是便和另一个弟兄,即斯特凡·乌罗什一世共同统治塞尔维亚王国。从即位那一刻起,塞尔维亚王国的新统治者斯特凡[30]·乌罗什一世便真正成为塞尔维亚王国唯一的国王。后来,斯特凡·乌罗什一世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一名精力充沛的士兵。
卡托罗
斯特凡·乌罗什一世
外交政策的制定仍然是塞尔维亚王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拜占庭帝国正摇摇欲坠,但对于塞尔维亚王国而言,伊庇鲁斯公国[31]和塞萨利的天主教公爵也是一种威胁。此外,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占领的一系列要塞也直接威胁到了塞尔维亚王国。而拉古萨则为塞尔维亚王国提供了亚得里亚海的商业出口。因此,塞尔维亚王国与拉古萨保持良好关系显然至关重要。但斯特凡·乌罗什一世经常与保加利亚人和拉古萨人作战,有时甚至还与保加利亚人和拉古萨人组成的联军交战。斯特凡·乌罗什一世虽然是一名勇敢的士兵,但并不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从斯特凡·乌罗什一世长期执政的结果来看,他并未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的作战才能,而是以短击长地将外交关系处理得极其糟糕。直到斯特凡·乌罗什一世的两个儿子[32]继位,塞尔维亚王国才真正扩大了疆界。
斯特凡·德拉古廷
斯特凡·乌罗什二世
和大多数塞尔维亚王国国王一样,斯特凡·乌罗什一世变得愈发软弱无能。最终,斯特凡·乌罗什一世被儿子废黜。斯特凡·乌罗什一世的继任者斯特凡·德拉古廷[33]以国王的身份统治塞尔维亚王国的时间只有六年。他退位的原因也充满了典型的中世纪色彩。斯特凡·德拉古廷在和贵族们一起骑马时不慎跌落,导致脚部永久性损伤。斯特凡·德拉古廷认为此次遭遇是上帝在惩罚他当初反叛父亲斯特凡·乌罗什一世时的不仁义的行为。为了赎罪,斯特凡·德拉古廷召集议会,将王权分给了弟弟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从理论上来讲,在1316年驾崩之前,斯特凡·德拉古廷虽然一直依法掌握着王权,但实际上他手中的实权微乎其微。斯特凡·德拉古廷担任了拉斯以北和萨瓦河以南地区的郡王一职。事实上,该地区当时位于塞尔维亚王国公认的边界以外,并且还是匈牙利王国国王赏赐给斯特凡·德拉古廷的。斯特凡·德拉古廷住在贝尔格莱德。中世纪时,贝尔格莱德这座白色之城[34]名为阿尔巴·宝格丽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贝尔格莱德当时并不属于塞尔维亚王国。有一次,斯特凡·德拉古廷向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发起反抗,结果后者顿时陷入危险之中。1313年,斯特凡·德拉古廷通过反抗将塞尔维亚王国的疆界扩展到鲁德尼克山脉[35]。然而,除扩大部分疆界外,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并未带来更多危害。
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比斯特凡·德拉古廷多活了五年。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统治时期是从1282年到1321年。他执政的这四十年是塞尔维亚人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统治期间,塞尔维亚王国势力稳步增长。但这并不仰赖于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政策,而是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进步。这一时期,骁勇善战的塞尔维亚王国士兵遍布整个巴尔干半岛。这些塞尔维亚王国士兵都是希腊人、罗马人、鞑靼人和西班牙人解散的雇佣兵,他们正准备受雇于出价最高者。如果斯特凡·乌罗什二世这位塞尔维亚王国统治者连购买专业军事资源的经济实力都没有,那么他是否能够扩大势力就有待商榷了。事实上,塞尔维亚王国此时已经开始开发经济和商业资源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农业日益发展,面粉产业举世闻名,毛皮贸易也收益颇丰。塞尔维亚人都从事着农业和毛皮贸易。塞尔维亚王国还与拉古萨建立了更友好的关系。沿着从拉古萨经由波斯尼亚到塞尔维亚王国的这条长长的商路,塞尔维亚王国面向亚得里亚海的贸易活动再次繁荣起来。塞尔维亚王国国内的资源得到开发。人们也开始从事矿产资源的开发。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闻名遐迩的塞尔维亚金、银、铜、锡等矿藏再度得到开发。塞尔维亚人与马扎尔人的友好关系使塞尔维亚人从匈牙利王国引进了很多德意志开拓者。通过从事矿山开采工作,居住在塞尔维亚王国城镇的拉古萨和意大利移民也创造了财富。塞尔维亚银币[36]已经流通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执政时期,塞尔维亚王国才首次用黄金和铜铸造硬币。这标志着塞尔维亚王国的富饶和繁荣。商业和矿业为塞尔维亚王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国王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才有资金雇用身经百战的职业雇佣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雇佣军,塞尔维亚王国军队才能够击败训练有素的拉丁帝国或拜占庭军队并取得胜利,所以雇佣军功不可没。因此,有了雄厚的财富支持,塞尔维亚国王才能尝试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征服行动。
迈克尔·巴列奥略
安德罗尼卡二世
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击败鞑靼人
斯特凡·乌罗什二世虽然有时行事鲁莽,容易招致危险,但他的确像是一名既英勇果敢又英俊潇洒同时精力充沛的士兵。1261年,拜占庭帝国皇帝迈克尔·巴列奥略[37]摧毁了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将势力扩展到了马其顿地区,同时夺取了众多原本属于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堡垒。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便与塞萨利的天主教大公结盟,向拜占庭皇帝宣战。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带领军队进军斯科普里并于1282年占领了这里。之后,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成功挺进布雷加尔尼察河流域。对于塞尔维亚王国而言,占领斯科普里是一大壮举。从此,斯科普里成了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心。因此,没有任何事情比1912年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回斯科普里更让塞尔维亚人激情澎湃了。后来,塞尔维亚人将此地重新命名为斯科普里以彰显他们想要恢复古老的中世纪荣耀的决心。正是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有力统治,才使塞尔维亚人首次可以在斯科普里建都。拜占庭皇帝深知失地之辱,便精心准备反击战。但因为他的驾崩,这场反击战的前期准备工作戛然而止。已故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儿子安德罗尼卡二世[38]派了一支由鞑靼人、法兰克人[39]和土耳其人组成的军队前去反击。这支军队极其野蛮,摧毁了塞尔维亚王国境内的一些堡垒。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击败了这支军队并对拜占庭帝国发起了反攻。斯特凡·乌罗什二世虽然将塞尔维亚王国的边界扩张到迪勃拉的山地堡垒,但没有抵达奥赫里德或普里莱普[40]。之后,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又将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土扩张到了都拉佐附近的海岸。拜占庭帝国皇帝安德罗尼卡二世被迫与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签订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也反映出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势力在不断扩大。但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在位的最后几年里遭遇多次战败而惨淡无光。随着塞尔维亚王国内战[41]爆发,匈牙利王国军队占领了马奇瓦并对贝尔格莱德发起猛攻。但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在塞尔维亚王国南部和东部捷报不断。相比之下,塞尔维亚王国北部沦陷范围较小,也未造成太大影响。在驾崩之前,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称自己为阿尔巴尼亚及塞尔维亚之王。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后来的塞尔维亚人的野心定下了基调。在外交方面,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并不十分成功。这一点确凿无疑。但在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执政期间,巴尔干地区政治形势之复杂达到了历史巅峰。因此,亟需一位超凡卓越的外交官从不断变化的利益与权力交织的万花筒中洞悉不变的因素。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强势镇压了塞尔维亚王国内战并维持了雇佣军的秩序,同时以高明的手段增加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外交资源。此外,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对教会的慷慨之举也在最关键的时候拯救了自己。在塞尔维亚王国内战期间,如果没有僧侣和神职人员的支持,那么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早就垮台了。正因为僧侣和神职人员借钱给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他才能够雇用更多雇佣军并重掌大权。教会与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之间的利益关系让人很难相信,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功绩与教会无关。毫无疑问,还有其他能证明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丰功伟绩的事例。1321年,在斯特凡·乌罗什二世驾崩之后,塞尔维亚王国陷入一片混乱。这就是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内部执政功绩最好的证据。
斯蒂芬·杜尚
在尼曼雅王朝统治时期,宗教之所以能够影响塞尔维亚人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君主有关。政教合一的观点完全出自东方。执政君主为宗教人士,并且控制主要宗教官员。政教分离的结果就是西方教皇推翻皇帝和主教,公然反抗国王。因此,政教分离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是由拜占庭帝国皇帝任命的[42]。而塞尔维亚的主教也是由塞尔维亚大公创造的。通过机敏地运用外交手段,圣萨瓦将塞尔维亚教会从奥赫里德希腊大主教区中独立出来并建立了塞尔维亚大主教区。因此,塞尔维亚教会才能够保持独立自治。但教会控制权最终落到第一个加冕的斯特凡·尼曼雅二世手中。塞尔维亚教会唯一发起的独立运动大概就是波格米勒派的运动[43],结果却遭到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及时镇压。虽然塞尔维亚王国君主与罗马教会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明,但塞尔维亚王国神职人员并未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在塞尔维亚王国的一些君主在位期间,尤其是在斯蒂芬·杜尚统治时期,似乎有人蓄意迫害罗马天主教徒。虽然斯蒂芬·杜尚明令禁止罗马天主教宗教崇拜,但在与教皇谈判时,斯蒂芬·杜尚又承诺将曾经掠夺的修道院和教堂归还罗马天主教徒。然而,斯蒂芬·杜尚于14世纪中叶执行的宗教迫害似乎并不足以导致塞尔维亚王国各地区分裂或产生嫌隙。而幸存的罗马天主教则为中世纪塞尔维亚人的文明增添了崭新而丰富的元素。近代的塞尔维亚王国西部边界的一些意大利风格的建筑仍旧保留着些许罗马天主教的遗迹。科托尔的大理石上刻着威尼斯飞狮[44]。而泽塔海岸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极具罗马天主教色彩。如前所述,巴尔依旧保留着罗马天主教传统。而罗马天主教也已经传播到斯库台湖和阿尔巴尼亚公国北部,到20世纪初仍对该地区产生影响。
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支持下,塞尔维亚人的艺术和文学得到发展。这些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是国王,有时是塞尔维亚圣萨瓦东正教教堂[45]的著名牧师,有时是贵族。奥赫里德的大主教们都有着渊博的学识,同时都很超凡脱俗,他们不是保加利亚人,而是希腊人。奥赫里德的教堂和建筑风格也深受拜占庭影响。[46]奥赫里德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也是通往斯科普里和普里兹伦的起点。在圣萨瓦将大主教中心迁到乌日策之前,奥赫里德一直是近代的塞尔维亚王国的主要教化基地。后来,随着鞑靼人入侵,伊佩克成为塞尔维亚新的宗教中心——一个真正坐落在塞尔维亚王国土地上的宗教中心。虽然塞尔维亚人不认为拜占庭教宗是塞尔维亚教会的上级,但拜占庭教宗还是对塞尔维亚教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会的习俗规范了法衣的裁剪、牧师的婚姻、对罪恶的惩罚及圣礼的理论。此外,拜占庭教会习俗也为塞尔维亚教会思想以及希腊教派的经典著作提供了典范。当信仰罗马天主教的匈牙利人占领贝尔格莱德和多瑙河沿岸地区时,罗马天主教教化机构势力也从北部进入塞尔维亚王国。安茹的海伦娜[47]曾经在塞尔维亚王国生活了六十四年。罗马人和希腊人尊称她为斯特凡·乌罗什一世的王后。她对罗马天主教在塞尔维亚王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安茹的海伦娜几乎将所有资产都用于建立或资助罗马天主教的教堂和学校,她还在伊巴尔地区建立了不止一所罗马天主教修道院。安茹的海伦娜对塞尔维亚王国罗马天主教的发展的影响虽然无法估量,但无疑是十分深远的。
安茹的海伦娜
斯蒂芬·乌罗什三世
马尔科·克拉列维奇
塞尔维亚王国的历任国王都会向教会捐赠贵重礼物,尤其是斯特凡·乌罗什二世和斯蒂芬·杜尚。这一点从他们注重建筑和提倡教育等方面就可以证明。早在斯特凡·尼曼雅一世执政时期,教堂建筑就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在阿索斯山上,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和圣萨瓦修建了两座宏伟的修道院。而这两座修道院只是塞尔维亚王国众多建筑中的沧海一粟。后来,塞尔维亚王国全国各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随处可见。其中,由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建造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最著名。该教堂坐落在拉斯,是一座白色大理石材质的小教堂。还有一处建筑是由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同族的公爵建造的修道院,位于黑山莫拉查河畔。斯特凡·乌罗什二世是塞尔维亚王国最伟大的教会建筑师。格莱查尼萨修道院[48]和巴吉斯卡大修道院[49]都是斯特凡·乌罗什二世的杰作。德查尼女修院[50]则是斯蒂芬·乌罗什三世所建。因为曾经给予这些教堂丰厚的赏赐,斯蒂芬·杜尚被广为赞誉。教堂建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带来了一阵修道士学习的热潮。因此,阿索斯山的塞尔维亚大修道院再度受到特别重视。圣萨瓦和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以其名义出版传记,记录伟大统治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生平事迹。这是第一本讲述尼曼雅王朝统治者和政治家的传记,也成为后来著书记载其他尼曼雅王朝统治者和政治家的典范。随后,有关圣徒生活和异端学问尤其是波格米勒主义的书籍也相继问世。与此同时,专门典藏神学书籍的图书馆也建立起来。此外,拜占庭帝国律师制定的法典条文,古希腊和古罗马作家的著作以及通俗诗歌和浪漫主义作品也都有了塞尔维亚语译本。东正教的神圣语言——古斯洛文尼亚语是塞尔维亚文学传播的媒介。塞尔维亚著作的创造灵感几乎全来自拜占庭。成千上万的作品由希腊语翻译或改编而来。文学行业广受赞誉,充分表明文明教化机构成绩显著。而塞尔维亚王国的僧侣想通过文学扩大宗教影响的想法也不言自明。此外,塞尔维亚中世纪文学虽然以模仿拜占庭文学[51]开始,但后来也慢慢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塞尔维亚文学作品以及后来歌颂科索沃和马尔科·克拉列维奇[52]的史诗民谣和民歌中,也洋溢着塞尔维亚人的民族团结情怀。这些歌谣力量非凡,远超英国边塞民谣[53],甚至可以与《沃尔松格传说》[54]和《伊利亚特》相媲美。然而,不管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的接受度,还是从文学作品对塞尔维亚人的启发作用来评判塞尔维亚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不能否认塞尔维亚王国的确出现了繁荣的文明这一事实。幸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在民众中间广为流传,但因为希腊人和土耳其人销毁了塞尔维亚人大量的文学手稿,导致现存的手稿少之又少。毋庸置疑,塞尔维亚修道院中的学者大都知识渊博,文化造诣极高。虽然我们没听说过塞尔维亚王国有什么大学,但许多塞尔维亚王国的作家和僧侣都曾经在拜占庭进修过。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塞尔维亚王国国王的财富和政策促成了塞尔维亚文明和重大艺术以及文化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而在征服塞尔维亚王国之后,奥斯曼帝国摧毁了塞尔维亚王国的一切文明。奥斯曼帝国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奥斯曼帝国的马蹄所踏之地,必定寸草不生。的确,在遭到土耳其人的摧毁之后,塞尔维亚人的艺术和学术之花便再未绽放过。
【注释】
[1]斯蒂芬·杜尚(Stephen Dushan,1308——1355),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又称斯特凡·乌罗什四世,1331年到1346年在位,1346年到1355年任塞尔维亚帝国皇帝。
[2]斯特凡·尼曼雅二世(Stefan the First-Crowned,约1165——1228),塞尔维亚王国国王,1217年到1228年在位。
[3]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英格兰教会的高级主教和主要领导人,英国教会乃至全球英国圣公会的象征性领袖,也是坎特伯雷教区的教区主教。
[4]意为“西撒克逊人的王国”,519年前后成立,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
[5]主要指南斯拉夫地区出现的家长制。
[6]保罗派(Paulician)异端邪说,起源于650年,活动范围为东罗马帝国亚美尼亚地区,属于基督徒团体,创导人是康斯坦丁-西尔瓦努斯。其理念属善恶二元论,被中世纪基督教认为是异端。
[7]基督教神学教义之一。又称为嗣子论、义子说。该教义否认“三位一体”之说,认为耶稣完全是一个人,并不是神。
[8]属于传统基督教“三位一体”学说。“三位一体”是指,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
[9]东正教传达神圣恩典的仪式。天主教称这种仪式为圣事。东正教圣礼与天主教圣事规矩有所不同。
[10]中亚民族联合军队的一部分,包括蒙古人和土耳其人。13世纪早期,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他们征服了亚洲和东欧的大部分地区。(www.xing528.com)
[11]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1160——1216),1198年到1216年任罗马天主教教皇。
[12]即塞浦路斯共和国,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岛国,位于地中海东部。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甘醇的葡萄酒和农产品以及自然美景而闻名于世。
[13]位于西亚或外高加索地区的亚拉腊山脉周围高地。据称亚美尼亚早期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信仰基督教,共和制国家。
[14]教皇洪诺留三世(Pope Honorius III,1148——1227),1216年到1227年任罗马天主教教皇。
[15]拉丁帝国(Latin Empire),存在于1204年到1261年,又称为罗马尼亚帝国。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时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建立的国家。
[16]尼西亚帝国,意为“罗马帝国”,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君士坦丁堡被西欧骑士和威尼斯人攻占,出逃的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贵族建立的拜占庭流亡政权。
[17]伊凡·阿森二世(Ivan Asen II of Bulgaria,约1195——1241),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皇帝,1218年到1241年在位,伊凡·阿森一世之子。在他的统治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进入巅峰时期,成为巴尔干强国。
[18]此处指拜占庭帝国皇帝提奥多雷一世·拉斯卡利斯和牧首杰曼努斯二世,斯特凡·尼曼雅二世派圣萨瓦前往亚洲,请求他们赐予塞尔维亚王国大主教区。
[19]希腊东北部的一座山,是东正教修道院的重要中心,被称为圣山。阿索斯山上有20座修道院,这些修道院由君士坦丁堡牧首直接管辖。
[20]圣萨瓦(Saint Sava,1169——1236),被称为启蒙主义者,是塞尔维亚王国王子和东正教僧侣,塞尔维亚独立教会的第一任大主教,塞尔维亚法律的创始人、外交官。
[21]塞尔维亚共和国西部城市。兹拉提波尔州的首府城市。
[22]奥赫里德大主教是奥赫里大主教区首领的历史头衔。大主教之职是在1018年建立的,比保加利亚自主教会大主教头衔低,受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管辖。
[23]中世纪编年史家正式记载了塞尔维亚王国统治者举办的拜占庭加冕典礼。然而,许多近代作家认为,塞尔维亚王国统治者之所以重新举办加冕仪式,既是为了维护拜占庭教会的自尊,也是为了与拜占庭教会和解。
[24]拜占庭帝国国徽标志。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在欧洲和亚洲两部分的领土,双头鹰标志彰显了这一地理特性。
[25]指巴尔干半岛以东的国家。
[26]斯特凡·拉多斯拉夫(Stephan Radoslav,约1192——约1235),塞尔维亚王国尼曼雅王朝国王,1228年到1234年在位,斯特凡·尼曼雅二世的继承者。
[27]斯特凡·弗拉迪斯拉夫一世(Stephan Vladislav,约1198——约1264),塞尔维亚王国尼曼雅王朝国王,1234年到1243年在位,斯特凡·拉多斯拉夫的弟弟和继任者。
[28]钦察汗国(Golden Horde),又称金帐汗国、克普恰克汗国,蒙古人于13世纪上半叶建立的封建国家,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1259年后,随着蒙古帝国分裂,钦察汗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汗国。
[29]黑山共和国沿海城镇,位于科托尔湾隐蔽处。
[30]所有塞尔维亚国王都叫斯特凡,词源矿石oravos,象征着王冠。——原注
[31]位于东南欧地区,现共同属于希腊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32]即斯特凡·德拉古廷(Stephan Dragutin)和斯特凡·乌罗什二世(Stephen Uros II)。
[33]斯特凡·德拉古廷(Stephan Dragutin,1244——1316),塞尔维亚王国国王,1276年到1282年在位,斯特凡·乌罗什一世长子。
[34]贝尔格莱德别称,也是“Belgrade”一词的意思,因这里的城堡多为白色石头建成而得名。
[35]塞尔维亚共和国中部地区的山脉。
[36]自斯特凡·尼曼雅统治时期的1214年到1459年斯特凡·托马舍维奇衰落时期,大多数塞尔维亚统治者用银铸造第纳尔货币。
[37]迈克尔·巴列奥略(Michael Ⅷ Palaiologos,1223——1282),即迈克尔八世,拜占庭帝国皇帝,1261年到1282年在位,建立了巴列奥略王朝。整个王朝统治拜占庭帝国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
[38]安德罗尼卡二世(Andronikos II Palaiologos,1259——1332),拜占庭帝国皇帝,1282年到1328年在位。
[39]日耳曼人的一个群体,分布在罗马帝国边缘地区,早在3世纪时已有记载。
[40]北马其顿共和国的第四大城市。
[41]此处应指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与斯特凡·德拉古廷之间的斗争。
[42]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并将拜占庭主教提升为总主教。——原注
[43]波格米勒派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与东正教国教化,提出回到早期基督教,呼吁拒绝教会的层次结构,其主要的政治倾向是反对国家和教会当局。
[44]威尼斯的狮子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身生双翼,前爪握着圣马可的吉他,栖息于水上,象征着统治海洋。另一种圆脸,双翼展在头上,从水中浮出,所以常和潟湖和威尼斯城联系在一起,而站立的带翼狮子则与威尼斯地中海周围的领土关联更大。
[45]巴尔干半岛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世界十大教堂之一。为纪念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和中世纪塞尔维亚的重要人物圣萨瓦,塞尔维亚人1895年决定在贝尔格莱德为其修建教堂。
[46]奥赫里德的主教虽然受到保加利亚人的影响,但他们还是更倾向于希腊和拜占庭宗教文化。
[47]安茹的海伦娜(Helen of Anjou,1236——1314),塞尔维亚王国国王斯特凡·乌罗什一世的王后。
[48]位于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修道院,由塞尔维亚王国国王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于1321年在一座6世纪的大教堂废墟上建造。
[49]巴吉斯卡大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共和国最美丽的修道院之一,拥有拉什卡建筑风格,而这种风格多用于从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到斯蒂芬·杜尚所有的皇家陵墓。
[50]一座位于科索沃德桑附近的中世纪塞尔维亚东正教基督教修道院,由塞尔维亚王国国王斯蒂芬·乌罗什三世建于14世纪上半叶。
[51]中世纪的希腊文学,流行于拜占庭帝国内外的书面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之后,希腊文学史上的第二个时期。拜占庭文学和早期的近代希腊文学都始于11世纪,但两者往往难以区分。
[52]马尔科·克拉列维奇(Marko Kraljevitch,1335——1395),英文又称“Prince Marko”,塞尔维亚国王,1371年到1395年在位,是当时马其顿西部地区事实上的统治者。
[53]指英国-苏格兰边境历史悠久的民谣。15世纪和16世纪时,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界上的人们庆祝袭击、争吵、诱惑和私奔的激情英雄民谣。
[54]北欧传奇神话故事,记录了13世纪晚期冰岛沃尔松格家族的起源和衰落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