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伊·德波在其著作《景观社会》中指出:“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社会绝非偶然或表面的就是景观的,景观恰好是这一社会根本性的出口。”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与消费语境的培育,电影艺术作为本身即是工业文明产物和视觉文化形式之一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借重技术营造视觉奇观。影像书写的早期一边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趣味性和异域风情短片博人眼球,将现实作奇观状呈现;另一边是梅里爱和先锋电影导演们利用简单背景装置与服化道展现幻想的世界。而今倚仗特效,导演的幻想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成为银幕上的现实。奇观化影像成之于特效,问题也同样来源于特效。从2018年的创作来看,《捉妖记2》、《动物世界》等影片特效运用十分纯熟,有许多令人惊喜之处,表明中国电影的特效技术度过了“车祸期”,趋向成熟。但是审美不自觉、不够节制甚至剧情为特效服务等情况在一些影片中仍有存在。
中国电影向来缺乏形式为先的东西,张艺谋作为视觉和形式艺匠,总是以色彩呈现为助,而《影》(如图5-7所示)则剥除了纷杂的色彩,以淡彩水墨形式呈现,试图补缺中国电影的传统视觉审美。固定镜头为主的拍摄方式突出了静态影像的类似国画版画的样态,阴雨天气的氛围也强化了水墨形式的表现力。但略显遗憾的是,导演对泼墨山水的理解止于表层的色彩处理,除了少数使用技术制作的外景,并没有水墨的美感,阴阳鱼等文化符号输出也仅能迎合海外观众,实际上同“岂但秾华谢桃李,空林黄叶亦无多”的正统南宗画之淡远节制相冲突。都城、宫殿建于飘忽不定的水面之上,背离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常识。故事的时代背景虽然被刻意模糊了,但是服化道的混搭风阻碍着观众的感知,人物也陷于政治权谋的脸谱化想象,欠缺历史感和时代精神气质的表达,与国画写意抒怀的品格间离。如若技术不能匹配人物与情节的因果逻辑,视觉上固然有新意,但是难以达成合理而可信的影像叙述。
图5-7 电影《影》的灰色构图(www.xing528.com)
2018年的中国电影创作在形态和取材上都相对丰富。国产影片表现引人注目,口碑效应的彰显给了新晋导演抢占鳌头的机会。随着市场的成熟,观众理性观影的态度已经渐渐形成,IP电影的遇冷便说明了这一点。内容为先之下的创新与克制仍为当务之急。
电影的类型糅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而喜剧类型电影更是多方融合动作、悬疑、现实、科幻等元素,以期给观众带来多重的审美体验。但是喜剧表达在博人欢笑时不能片面地依靠强冲突与大反差的戏剧甚至“闹剧”模式,或是依靠中国长久以来文化上的“性”禁忌去媚俗,喜剧精神不应该抛却价值观的构建与叙述逻辑,可笑性与喜剧性是截然不同的取向。
而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呈现出的多面向是华语电影的创作生机,在这其中,对集体心理的“痛点”把握角度,以及对于事件的本土化改编,处处都有削弱现实批判力度的风险,需恰到好处地利用题材来结构缩影现实,进行合理的地域性现实表达。
同样地,在消费语境之下,国产电影的进一步市场化过程亦是呈现出奇幻片杂糅其他类型,基于现实的影片追求视觉奇观等趋向。而这种看似扭曲的表征实际上是对产业化和受众多元审美的过激反应国产奇幻电影的类型创作有丰富绚丽的中国古典神话、民间传说、武侠志怪小说等文学资源提供营养的先天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部分国产奇幻片渐渐能够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重构“民间想象”。然而即便技术上达标却依旧难以获得良好的审美品格与自生性,最根本的问题——天马行空的奇观化景象如何嵌入叙事结构当中,而非奇幻类型电影在影像语言上奇观化的展示转向,有拓宽类型边界的有益尝试,但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权衡。于导演创作而言,应更多地以电影本身为基点,而非摆弄“奇技淫巧”以遮掩电影自身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