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探析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探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由滕华涛执导的《失恋33天》以32亿元票房成为当年影市“黑马”,击败了包括《丁丁历险记》、《铁甲钢拳》等在内的多部好莱坞大片。这部掺杂着青春励志的爱情喜剧片,把触角伸到当下的情感和现实,并用充满诚意的态度洞察和表达青年男女的独特感受。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探析

2011年由滕华涛执导的《失恋33天》以32亿元票房成为当年影市“黑马”,击败了包括《丁丁历险记》、《铁甲钢拳》等在内的多部好莱坞大片。这部掺杂着青春励志的爱情喜剧片,把触角伸到当下的情感和现实,并用充满诚意的态度洞察和表达青年男女的独特感受。再加上影片颇具创新性的新媒体营销、准确的市场定位、贴近现实生活的喜剧类型、接地气的故事表达,为青年导演的市场化突围开拓了先路,打破了“中小成本电影遭遇‘大片’必成‘炮灰”的“断言”,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小成本电影“影院一日游”的尴尬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讲,“《失恋33天》是个消费文化的成功样本,它的成功,对于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走向必将产生影响。同时,对以《赵氏孤儿》为代表的、造价巨大的‘前现代’电影作品敲响了警钟”。事实上,电影界对于《失恋33天》的关注更倾向于对其市场营销的讨论,普遍认为这部电影充分利用网络社会媒体营销,针对影片受众群体细分市场,借助情感故事触动观众内心情感,得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与此同时,《失恋33天》也冲击了那些将“低成本作为“制作粗糙”挡箭牌的创作风气,明证了以“内容为王”的市场化道路的可行性。需要提到的是,2011年,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将原来的“最佳数字电影奖”改为“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以此激励和肯定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并且“将中小成本故事片奖的参评范围锁定在制作成本800万元以下的影片”。此后,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始有意识地为中小成本电影搭建平台、推介展映,为中小成本电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须提到的是,中小成本电影有艺术电影与市场电影之分,还有主流电影与非主流电影、院线上映电影与电影节推广电影等不同的分类。近年来,文艺片或者说艺术片经常受到舆论关注,文艺片在市场上不断重复上演“票房惨淡一日游”,成为中国电影业内人士每年都要讨论数次的话题。特别是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人的悲情呼吁及其与市场的抵抗性状态,更是让许多处在放映第一线的影院,尤其是影院经理步入风口浪尖的舆论旋涡。在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票房成绩的背后,文艺片所占比例确实让人尴尬乃至难堪。虽然有《山河故人》《推拿》《心迷宫》《喜马拉雅天梯》《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塔洛》《一个勺子》等影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艺术上的探索也可圈可点,却依然陷入了惯常的“叫好不叫座”的市场怪圈。事实上,在2015年具有较强文艺色彩的影片当中,只有《烈日灼心》取得了过亿的票房成绩。

目前,作为电影“重工业”市场补充的“轻工业产品”尚处于数量型、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影片定位模糊,市场空间狭窄,题材同质化严重,有效供给率低,艺术层面存在文化认同缺失及价值取向不清晰的问题。比如,艺术电影常常陷于投资难找、片源供应匮乏、市场认可度低、观众数量不足、排片稀少的尴尬境地。总的说来,“追逐利润市场规律、不完善的院线体系和市场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当下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6]。那么,要实现中小成本电影的长足发展,就要立足现实生活于本土文化,明确市场定位,寻求独特生存空间,建立营销长尾效应,在院线推广中积累市场实战经验等。可喜的是,2016年10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发起的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这是商业化大潮中艺术电影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不仅有利于我国电影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培育分众化市场,扶持青年电影工作者,开拓市场空间和艺术空间;还有利于提高影片原创能力,弘扬主流价值观,促进影像文化多样性。可以说,中小成本电影是电影产业链的基础,它们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中小成本电影的意义并不全在于市场价值,而是在于它们对电影产业的创意性的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成本电影具有开路先锋的作用,它们为电影工业提供无限创意和活力,促进整个电影体制和电影机制的良性发展。(www.xing528.com)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小成本电影虽然丰富了电影市场,但还不是当下电影市场的主流,更不能代表电影,尤其是电影工业的全部,还必须有建立在塔基上的“金字塔尖”。中国电影存在产业结构失衡、市场过度依赖大片的问题,需要辩证地加以认识和分析。中小成本电影与国产商业大片一个也不能少,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在与好莱坞电影的长期市场博弈中取得相对多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才能一步一步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我们应该看到国产大片和中小成本影片之间互补、互动的关系,它们各自存在并且良性互动才是健全电影工业的有效路径,也才能满足当前观众的差异化需求。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已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市场包容度的提升和观众选择权的扩大,国产电影所呈现出的多样化态势已经势不可挡。无论是拍摄偏大众化的商业类型电影,还是拍摄偏小众化的艺术电影,都没有高的干面,低上下之分。不过,前提是必须有基本的艺术诚意和专业的艺术态度“中小成本电影要打破艺术片和类型片的界限,作为电影,只有一个标准是应该信守的,就是拍有创造力、有游戏感、有严肃精神追求的。”[7]

更重要的是,我们期盼的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电影格局正在形成。一些偏艺术追求和探索、偏个人化表达的电影,也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电影市场格局正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生态也在不断优化。《钢的琴》《逆光飞翔》《一次别离》等影片,如果是在此时上映,可能情况会有所改观。像《山河故人》《喜马拉雅天梯》这样的电影在前几年恐怕难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尽管目前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年轻观众群体在内的电影观众也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向“自我救赎”尽管可以说是很初步也很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波折。这将会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以及“方法论”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