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收藏纪事:余红梅的惊人笔筒故事

民间收藏纪事:余红梅的惊人笔筒故事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余红梅的博览园里见到的第三件藏品是一只笔筒, 用手拿起来看时, 感觉分量很重。接着, 余红梅给我讲了她买到第一只笔筒并且送人的故事。余红梅将那只旧笔筒送给了那个给她当挑夫的中年人, 心中还抱有歉意。余红梅一听她五元钱收的笔筒卖了两万六千块钱,内心惊诧不已。黄花梨笔筒余红梅对当年送给挑夫笔筒的事一点也不后悔, 如果没有那只笔筒的启发, 她的起步可能要晚好几年。

民间收藏纪事:余红梅的惊人笔筒故事

我们在余红梅的博览园里见到的第三件藏品是一只笔筒, 用手拿起来看时, 感觉分量很重。 笔筒高约十二点五厘米, 敞口, 圆腹, 平足, 形制端庄典雅。 笔筒表面光素无纹, 材质为黄花梨, 通体以黄花梨特有的自然纹理取胜,简约雅致。 黄花梨笔筒的美, 是文人气质的美, 许多贵重的木材天然具有典雅华丽的纹理, 因此文人与工匠在利用这些贵重木材来设计与制作木器时, 为了充分展现黄花梨木质纹理的精致, 常常不饰雕刻, 所以光素的为多。 以突出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和书卷气, 于素雅中透显出文雅之气。

我们问余红梅这只笔筒的来历。

余红梅说: “这只笔筒我收得比较早, 具体是从哪一家收的, 现在不记得了。 但是这只笔筒是引导我走收藏之路的老师, 它给我的教育使我掘得第一桶金, 为创办民俗文化博览园打下了基础。”

接着, 余红梅给我讲了她买到第一只笔筒并且送人的故事。

新洲、 黄冈及鄂东这一带, 在明、 清、 民国初时读书风盛, 新洲的问津书院, 相传为孔子问津之地, 为明洪武年间湖广巡抚熊尚文命名。

鄂东一带的读书人, 都要到问津书院考试, 以求功名。

据统计, 黄冈府明代有进士三百一十七人, 举人一千四百六十五人, 清代有进士四百零三人。 这些人家留下的一些读书人用过的物品, 其后代有时不知其价值, 当废旧物品卖掉。

余红梅收购的笔筒, 就属此种情况。

余红梅开始收旧废物品, 是真正的乡下收破烂。 那些旧坛子罐子破柜子水桶猪槽等, 收回去就卖给废品站。 有时收的这类东西多了, 她挑不动, 就请人帮忙挑, 她付脚力钱。

有一天, 她请了一个中年男子帮她挑收购来的旧物,讲好了给十元钱的工资。 那人帮她把废品送到她家后, 她给那人付钱。 那人却不要钱, 说他喜欢写字画画, 要她把那堆废旧物品中的一只旧笔筒送给他。

那只旧笔筒是余红梅用五块钱收的, 余红梅说我应该付你十块钱, 这抵不了你的工钱啊! 那人说, 没关系, 我喜欢这只笔筒, 你就不用再给我工钱了。(www.xing528.com)

余红梅将那只旧笔筒送给了那个给她当挑夫的中年人, 心中还抱有歉意。

过了几天, 有一位做文物生意的老板找到余红梅,说: “你那天送给某某的那种笔筒还能收到吗? 如果收到了, 就卖给我, 有多少我要多少。”

余红梅听了文物老板的话, 先是一怔, 接着很快就明白这里面的窍门。 她装着很懂内情的样子问: “那你收多少钱一只?”

文物老板说: “你上次送给某某的那只是紫檀木的,清末的东西, 我给了他两万六千块。 如果是红木或者黄花梨木的, 年代更久远些, 价钱会更高些。”

余红梅一听她五元钱收的笔筒卖了两万六千块钱,内心惊诧不已。 我的天啦, 这只旧笔筒还能这么值钱?文物老板收购价两万六, 他拿去卖, 这中间还有升值的空间。

内心里的想法虽然激烈, 但余红梅却不露声色, 脸上堆笑, 回答说: “好的! 好的!”

一只笔筒成了余红梅的老师, 自此之后, 她学习文物收藏知识, 虚心向新洲和黄冈、 武汉的收藏界朋友学习, 经常与这些朋友交流, 渐渐地也成了个民间收藏家, 担任了新洲收藏协会副会长, 并且创办了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

余红梅说, 她后来从新洲、 黄冈、 鄂东一带民间收购了各种笔筒二三十只, 这些黄花梨木、 红木、 紫檀木的笔筒, 帮助了她, 成就了她, 她也让流落民间的这些几百年前读书人的用品, 有人收藏, 有一个好的归宿。

黄花梨笔筒

余红梅对当年送给挑夫笔筒的事一点也不后悔, 如果没有那只笔筒的启发, 她的起步可能要晚好几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