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梅的民俗文化博览园中, 有一只双系瓷罐, 高三十一点五厘米, 鼓肚, 罐口直径十二点五厘米, 卷边黑釉, 罐身釉彩蓝白相杂, 蓝多白少, 星星点点。 这是一只清末的钧瓷罐, 收藏价值不菲。
余红梅谈到这只瓷罐的获得, 颇为原主人的辣椒情结和纯朴感情而感慨。
那天, 余红梅收废旧物资到了新洲阳逻街。 阳逻是新洲区的一个镇, 后建成武汉阳逻开发区, 十分的繁华。 但阳逻又是长江边的一个很古老的镇, 殷商时期即有人居住, 古镇“依山结庐”“逐水而居”, 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时已是著名水埠。 阳逻处长江之北, 《水经注》云: “水之北为阳”, 三国时, 孙、 刘联军北拒曹操, 刘备士卒在此“旦大逻吴兵之至”, 遂取一“阳”一“逻”, 阳逻的名字来源久远古老。
余红梅收购旧物, 多是到边远偏僻的乡村和古镇。 在阳逻她不去大街和机关学校, 专走僻静小巷。
阳逻街一条僻背的小巷里, 有一排即将拆迁的旧平房, 平房墙上写着大大的“拆”字, 这里大多都能收到废旧物品, 余红梅颇有这方面的经验。
余红梅逐家问询, 有旧家具和旧坛坛罐罐卖么? 连问了几家, 也没收到她想要的东西。
在街尾的一家, 余红梅进屋, 见屋里只有一位老婆婆在择菜。 余红梅上前问道:
“老人家, 马上要住新房子了, 您家屋里有不要的旧坛坛罐罐和旧家具么? 可以卖给我。”
老婆婆看了看余红梅, 见是个收荒货的乡里女子, 就问: “我们不要的东西, 你买去有么事用?”
余红梅笑了笑回荅: “老人家, 你们街上人没用的东西, 我们乡下还可派上用场哩!”
余红梅和老婆婆拉着家常, 并蹲下帮老婆婆择菜, 眼睛却朝屋子里四处睃巡, 把屋子里的摆设早看了个一清二楚。
屋子不大, 外间的壁前摆着张方桌, 方桌下有一个双耳瓷瓶子, 瓷瓶口盖着一块装修房子贴墙面剩下的旧瓷砖(也许是老婆婆从哪个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余红梅被那个瓶子吸引住了, 感觉告诉她, 这个瓶子有点名堂。 同时, 嗅觉告诉她, 这个瓶子里正腌着酸菜类的东西。
余红梅故意抽了抽鼻子说: “老人家, 您家屋里腌了么事菜, 好香。”(www.xing528.com)
老婆婆说: “你的鼻子还不错, 我腌了一瓶辣椒。 我腌的辣椒香啊, 在这条街上都有名。”老婆婆说着说着就自得地笑了。
余红梅觉得机会来了, 连说自己最喜欢吃腌辣椒, 乡里人命贱, 鱼肉都不如腌辣椒下饭, 只要有腌辣椒, 她一顿能吃三碗饭。 她怀小孩时, 顿顿饭离不开腌辣椒。 今天运气好, 她一定要老婆婆把腌好的辣椒卖给她。
老婆婆听说余红梅大夸腌辣椒的好, 并且要买自己腌的辣椒, 这下高兴了, 立马从方桌下把瓶子挪出来, 揭下当盖子用的旧瓷砖, 腌辣椒的酸味辣味香味扑鼻而来。
余红梅口里说着真好真好, 眼睛却把那个瓷瓶子看得清楚: 那瓶子虽说表面有些尘垢, 但釉色光泽明亮细腻,整个瓶子保存完好, 无破损无裂纹, 而且年代也不近。
余红梅继续夸腌辣椒, 她夸张地耸了耸鼻子, 连连叫着: “好香好香, 我都流口水了, 老人家, 您可真是腌辣椒的高手哇, 您看这辣椒腌得黄亮黄亮的, 爱死人了。”
余红梅说: “老人家, 这瓶子辣椒都卖给我吧, 一定要卖给我, 多少钱我都买。 您家看要多少钱吧?”
老婆婆被余红梅夸得笑吟吟, 心里高兴, 今天遇到了知音。 她又见余红梅爽快, 就说: “这瓶腌辣椒有上十斤, 你给八十块钱吧!”
余红梅说: “可以。 可是我没有装的东西呀? 您家干脆把这个罐子一起卖给我吧! 您家出个价。”
“我家这个瓶子可有些年头了, 是老辈传下来的, 我一直舍不得丢。 看你是个爽快人, 瓶子你再给五十块钱,一共一百三十块钱。”
余红梅当即掏了一百三十块钱递给老婆婆, 口里直说今天买到好腌辣椒了, 饭都要多吃两碗, 谢谢老人家了。说完抱起辣椒瓶子不慌不忙地走了。
如今, 这只钧瓷双耳瓶成了余红梅民俗文化博览园的重要藏品。
双耳瓷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