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包括咀嚼、吞咽、胃肠运动、消化液分泌及各种营养素吸收(1)。
食物的消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靠消化液和消化酶的作用对食物进行化学性分解的化学性消化;另一种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的机械性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经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达到机械性消化。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使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但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短,淀粉不能被完全消化。因唾液中不含其他酶,所以脂肪和蛋白质等在口腔中不能被分解。
胃壁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成为食糜。胃液中主要含有三种成分:胃蛋白酶原、盐酸(胃酸)和黏液。
胃蛋白酶原经胃酸作用后活化成胃蛋白酶,可将各种水溶性蛋白质分解为蛋白胨。胃酸还可将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杀死,并进入小肠后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胃黏液有润滑作用,可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摩擦损伤,防止胃酸和胃酶对胃黏膜进行腐蚀,故对胃具有保护作用。
食糜自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时间因食物形态、性质和胃蠕动情况而异。一般混合食物的排空时间约为4~5小时。(www.xing528.com)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因带酸性,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肝胆分泌胆汁,小肠黏膜分泌小肠液。
胰液是一种碱性消化液。胰腺中含有的胰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并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可将蛋白质消化成蛋白胨、肽和氨基酸;胰脂肪酶将脂肪消化分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
胆汁是一种味苦的碱性液体,其成分包括胆盐、胆红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也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主要含有的消化酶是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脂肪酶和肠肽酶等。这些酶和胰液中的消化酶及胆盐相互配合,将食物中的多糖和双糖分解成单糖,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将蛋白胨、肽分解成氨基酸,使食物得以彻底消化。
食糜在小肠的运动过程中完成上述消化作用,其营养成分绝大部分在小肠壁被吸收,剩余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到达直肠经肛门排泄出体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