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维玲对七年前的一次学习经历至今念念不忘。她自己将这一年定义为自己专业觉醒的关键年份。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12日,丁维玲在这一天来到成都踏上了国培之路。这是她毕业以来,第一次参加系统而专业的培训。
在这里,她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培训。她第一次接触到了全国赛课一等奖老师的现场教学,她理解了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感受”。这样,才能让音乐打动人。音乐教师应具备一种“美”的素质,包括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风度魅力。“以此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在我心中第一次变得如此清晰。”
丁维玲在这里认识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合唱指挥老师,更认识了中国音乐学院李旦娜教授。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身上的活力,深深触动了丁维玲。在李旦娜教授的授课中,她真正感受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奇妙。每天她不只是认真听、努力记,还用心参与,模仿每一个动作,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丁维玲坦言:“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老了,也能像李旦娜教授那样活出自己的样子。”
这一年学校的“福娃节”,丁维玲将奥尔夫音乐课堂上的表演《快乐的律动》搬上了“福娃节”的舞台,用筷子和凳子打节奏,用篮球打节奏,用身体律动打节奏,最后全校一起律动,整个表演一下子震撼了全场。
2015年学校派丁维玲到北京学习合唱。你一定能想象到她那种认真的态度。
据说,最不喜欢写作文的丁维玲,在小学时“一支钢笔”的作文素材从小学三年级用到了六年级。但是她在北京学习期间撰写的音乐教学论文竟然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发表。每每提及此事,丁维玲都有掩饰不住的自豪。(www.xing528.com)
“一问一课一法一文”方法是丁维玲从培训中学到的音乐学科的教研方法。几个简单的词语从根本上概括了教研的途径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很好地提升了综合组的教研能力。
一问:音乐教师要乐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自我追问,在追问中发现自己在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并善于对问题与困惑进行甄别,选择对自己当下工作发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是音乐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
一课:从形式上看,“一课”是“一问”的实践与载体。其本质意义在于,音乐教师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常态的课堂教学行为变成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而在反复的课例研究中,教师对问题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明晰,教学方法越来越有效。这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飞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位音乐教师的教育智慧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
一法: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一种能力,即从方法的角度,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总结自己对“一问”的研究实践所得。这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实践的认识能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
一文:面对问题和实践,坚持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实践感悟,一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这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问一课一法一文”教研法让丁维玲成长得很快,她在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