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遂外时,和所有的新成员一样,李剑难免担心和焦虑:怕自己不优秀,怕落后,怕理想不能实现,怕梦想遥遥无期。
于是,在工作上,她将自己的弦绷得很紧。起初的那两年里,她把家长提到的关于孩子的点滴都记录在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想想如何对症下药,看看有没有哪点工作被遗漏。她给所有家长每周一个电话,熟悉后改为两周一次,六年打坏了五部手机,还因此得了神经性耳炎,医生对她说以后少用听筒,少戴耳机,少接打电话……她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把学到的新理念新经验随时植入自己的工作中。
美国学者佛隆1964年提出了“期望模式”。佛隆认为,一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与他追求的目标价值和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有关,即目标价值高、期望概率大,被激发的力量也就强。“期望理论”给李剑带来的启示是:师者应善于提高学生自身活动的目标价值,同时应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实现目标的期望概率。李剑把这种目标价值转化为学生的自主需求行动,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她用心经营自己的教室,经营自己的班级。谈起孩子,她总是一副如数家珍的模样:“花架是自己花钱买的,安装是班里男生完成的,植物角的花是‘众筹’的,由女生照看。”而在她看来,对教室的经营,不只是在环境上,更重要的是所建设的一种文化;对班级的经营,不只是在成绩上,更重要的是所播种的一种信念。
常说这世界“认真”二字最可爱,李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静默里认真工作、用心生活的人。
能实现学生基于自尊的最高需求的就是教学中的“肯定”和“赞美”。这份肯定和赞美,不仅仅来自老师的表扬,更是来自“好孩子是同伴夸出来的”。所以,在李剑的班上,她营造了一种相互欣赏的赞美文化。在认真的基础上,她告诉学生的不是“你要认真学习”,而是“你要如何认真学习”;她告诉学生的不是“你要夸夸同学”,而是“你要真诚地夸夸同学”。
九载岁月,九年青春,她把自己种在了遂外。
如果按照年份梳理,李剑在遂外的每一年都留下了精彩的印记。2008年,校级赛课一等奖;2009年参加遂宁市赛课;2010年参与编写校本教材;2011年开始不断地接触新的教学理论,跟同事们分享心得;2012年至2014年,做质量组长,提升质量,参与编写了一本又一本校本教材,确定了大单元,撰写了群文教材体例;2014年再次参加遂宁市赛课,所带毕业班获“全面发展班级”,班内学生全部考取名校;2015年至2016年代表学校站在了全国的舞台上,先后在海南、广东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展示了学校的课改成果。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份努力,她的教学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她并不认为是因为业务能力强。“我始终相信信心是成功的基础,而耐心是一种能力!”
同事陈超说:“李剑是一位精于研究的学术型教师,常常因一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而彻夜深思,往往就一个学术问题的讨论发表视角独特的见解。”
如果来自同事的是一种专业上的赞美的话,那么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www.xing528.com)
2008级的全洪颖跟随李剑六年,她曾经给她的李老师写过这样一段文字:“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黑历史’,那些自己都快忘了的‘黑历史’,李老师您却比我记得还清楚,尽管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每次见到我时,您也不忘用这些‘故事’调侃我几句,我知道您还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因此才记住了这些琐碎的小事。李老师,有您做启蒙恩师,真好!”
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李剑坦言自己对女儿松果亏欠太多。因为学校的工作忙,加班便成了常态。她三岁的女儿曾经跟她说过一句话,让她很是内疚:妈妈,你们的世界里永远是加班吗?
这些年,因为业务能力出色,断断续续有不少学校向李剑或明或暗伸出橄榄枝,她都婉言谢绝了。“我今天所有的自信与成就,都来自遂外。它是一个公平的平台,一个智慧的空间,一个梦幻的舞台,只要敢拼、敢闯、有理想,你总会有机会脱颖而出。”她感慨地说道。
“想过离开吗?”
“的确想过,我曾想,人有时候需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但每次心动时又被另一种念头打回去了。”
“是什么让你没有选择离开?”
“是感情吧,同事之间接近家人的那种感情。虽然平常我不太喜欢表达情感,但心里都默默感动着……”
“还因为校长对我有知遇之恩。”李剑补充说。
就是这样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这样一位遂外人,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就是这样一个静默的工作狂。她把自己的思想种在文字里,把爱种在教室里,而把自己种在了遂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