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翻阅翟锐同学的《学语》一书,你会发现,王祥柏很多“名句”都与两个字相关:思想。比如,他说,“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我的偶像是思想者”“思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
成为思想者,是王祥柏在教学之外的不懈追求。
大学毕业那年,课程已经结束,离上班又还有一段时间,他就经常利用这段空闲到处去听讲座。“每次听完后都觉得主讲人说得很有道理,自己的笔记记得满满的,可现在回想,什么也没记住。理由很简单:记了那么多,听了那么多,我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啥也没记住。”王祥柏说,“所以我想送给我的学生,也送给我自己一句话:听来的只是暂时的,思考的才是永久的。”
与一般老师重教知识不一样,王祥柏致力于在课堂上教学生去思考解决一类题的数学思维。
比如上六年级数学活动课“探究计算中的规律”,王祥柏与同学们一起用几个问题去总结、升华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描述结论。)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生猜想、举例验证。)最初的结论与我们现在用的结论一致吗?(生答:不一致。)我们是怎么发现、调整的?(生再猜想、再举例验证。其中用到了数形结合、借助图形由求和转化成求差、类比思想等思想方法)这个过程什么最重要?(引导学生回答出猜想。)“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正是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思考方法,以便今后去探究更多的数学规律。
“如此总结不但意在让学生认识规律,还着意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精神和态度,形成‘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一般探究思路。其间,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都能得到训练”。王祥柏说。(www.xing528.com)
知识是永远教不完的,而思想与方法可以撬动学生自学的能力,如果他们能拥有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就能更方便地掌握知识。
教“圆的认识”时,在突破对圆的基础知识的内化之后,王祥柏向学生提问:当我们连圆规也没有的时候怎么画出一个圆?有形的圆易见,那看不见的圆呢?比如,时针分针秒针分别画过的圈,它又在哪里呢?
这些充满思辨色彩的问题总是充溢在王祥柏的课堂上,他认为,正是这一系列直观感性的形象思考经过理性的抽象思考最后形成轨迹、极限等数学思想。“当然,到达最高层次后,我们没有忘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回归到生活中去。”王祥柏说。
王祥柏一直很欣赏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说的那句话:“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之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他期待着,在“思维数学”的探索中,让孩子们发现真正的数学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