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

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必须为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及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困难或障碍并不只是在于投入和技术本身,专业人员、专业内容及专业产品与服务严重匮乏。我们要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产业,就要生产适用于学前儿童的设备与资源。

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

1.配备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信息化设施建设时,要把儿童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根本。建设网络设施和开展信息技术活动时,应采用辐射小的网络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教室应布置为环保型,保护幼儿身体健康。进行学前教育信息化需要一定的信息化设施和装备,这些设施不仅要发挥信息化的功效,更要确保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大保护,体现人文关怀。

2.建设适合的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要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必须为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及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在学前教育领域,开发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游戏软件、专题学习网站、娱乐网站等。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使幼儿投入创造性游戏、知识吸收、问题解决和互动交流中,既能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激励他们探寻未知世界,迎接新的挑战。信息化能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利用度,发挥跨区域园际互动的效能。

3.培养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所以幼儿师资队伍需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程进行融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在活动与游戏中掌握信息技术。因此,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需要通过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共同努力。

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过程,即教师在幼儿主题活动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幼儿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支持幼儿学习与认知,促进幼儿发展。信息技术就像是纽带或桥梁,将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课程融合到一起,互相渗透,实现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尤其是游戏和教育活动中,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www.xing528.com)

5.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

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是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根据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地域经济水平的差异,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且不同地区应建立与本地经济水平相符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学前教育信息化应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当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将是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作,为顺利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6.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产业

教育信息化产业是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之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困难或障碍并不只是在于投入和技术本身,专业人员、专业内容及专业产品与服务严重匮乏。电子白板和数字电视在少数条件好的幼儿园开始使用,但起的作用有限;基于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幼儿学习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研制符合学前教育特点、适合在幼儿园所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和装备还未专业化、产业化,绝大多数的信息化设施建设还是按照中小学、高中,甚至高校的标准。我们要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产业,就要生产适用于学前儿童的设备与资源。

7.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间合作

学前教育中的家园共育、幼儿园与社区间、家庭与社区间的合作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间合作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色,学前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幼儿园内的信息化,还需要在幼儿园与家长、社区间的合作与沟通环节实现信息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善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为幼儿园、家长及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拓宽渠道,整合各种学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