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结果”“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被动接受知识来说,布鲁纳更加支持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他认为,并不只有那些寻找人们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才算发现,学习者自我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无论是儿童在学习上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在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发现,都是将接收到的现象重新组合转换,使人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的过程。所以说,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再次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材料的准备者,即教师将知识的材料和相关的资料准备好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需要自主思考,探索其中的含义,对书面的知识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
“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情况也遵循发现学习理论的规律,首先是由教师准备“综合与实践”的相关学习材料,并将这些现象资料(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应用自身经验(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依靠教师,独自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新的体验。
(二)活动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代表。他倡导“做中学”,指导教学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充分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体验。美国教育家索尔蒂斯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头脑和书本中呈现出来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与实际行动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技巧。”他认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动手操作中得到的技术等都是无法用言语和书本传递的缄默知识,而这些知识需要我们在一定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才能领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活动。以上述三种观点为基础,介绍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且基于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www.xing528.com)
活动教学理论对“综合与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综合与实践”领域同数学传统课程的区别在于,“综合与实践”具有更灵活的课程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会针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愉快的体验。
(三)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各国教育界的关注,我国更是在课改之后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入课堂。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门课程、一种课程理念,更是教学的理论依据。郭戈在《“研究性学习法”述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中提出“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把新材料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且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养成热爱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情感和习惯,培养智能型和创造型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