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教师在应用性问题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会过于重视解题技巧的讲解,按照的是阅读、找等量关系、列式、计算的解题步骤,而忽视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开发和间接生活经验的传授。不可否认,上述解题技巧适合于大多数应用性问题的解答。然而,对于一部分学生,有的教师感觉很困惑,即使教师不吝时间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可是他们仍然难以掌握解题方法,找不准等量关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该名学生的问题很可能出在数学阅读能力及生活经验上。在教师课堂解题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很难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对于题中所出现的一些生产、生活用语感觉困惑。比如说,利率、利息、成本等商业用语,由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这些专业用语。因而,这就涉及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纯知识理论的传授,也需要传授学生一些间接的生活经验。关于利润、成本、总收入等题中的关键词,教师可以以学校附近的一家文具店为例,成本即为老板去买进文具所需要的钱,总收入为老板卖光所有的文具后所得到的钱,老板卖东西肯定是低买高卖,这中间所赚的钱即为利润,也就是老板得到的钱减去当初老板进货所用的钱。最后,教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笔者认为,教师在应用性问题的讲解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去审题,帮助学生区分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让学生明白每个条件与所求的结果之间是否有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第二研究部分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有干扰条件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去思考所给条件的目的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条件的判断能力和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接触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原型和概念,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建构,培养其应用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调查批发价、零售价、利润、打折销售等问题,到街道、集市、车站等地调查客流量、行程等问题,到银行调查利率、利息等问题,到保险公司调查保险问题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最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做到让学生直接体验阅读情境,那么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间接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所出现的生产、生活专用词汇。(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