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有效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有效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课后与学生交流,可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变换”第七节“相似变换”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同学们,观察你的课桌面是什么形状?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桌面的形状,得出“相似变换”的概念便水到渠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试描述相似变换的概念—试总结相似变换的特征—生活中有没有相似变换的实例”。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有效性

第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我教育的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批评,使其知晓教师的良苦用心而不走向对立面。

第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善于处理反馈信息。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方面的,没有交流,如同陌生人,更谈不上知识的传播和吸收。在课堂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调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参与讨论、思考。若是教师错了,应及时纠错,虚心向学生学习,虽然有时是故意的,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课后与学生交流,可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第三,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树好自己的形象,以饱满的精神、充满激情地去上课,这能对实现和谐统一起较大的促进作用。从人的心理反应来看,比较喜欢开朗、幽默、善解人意的教师。所以,教师不能将不良的情绪、恶劣的脾气带进课堂,当然该严肃时必须严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变换”第七节“相似变换”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你的课桌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齐答):长方形。

教师:量一量桌面的长、宽、四个内角并记录,再计算周长、面积,并记录(同桌一组)。

学生(齐答):做好了。

有的答案不同,让学生找原因(做木工时有误差、学生测量有误差)。

教师:如果你是木工,设计一张长、宽各缩小一半的桌面,能做出来吗?

学生:能。

(学生很兴奋,都说能并动手做起来)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桌面的形状,得出“相似变换”的概念便水到渠成。(www.xing528.com)

因此,一个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应具有情趣化、现实化、问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的探索,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教师:根据记录的结果,比较两个桌面的周长、面积、四个内角,看有没有变化。

学生1:周长缩小一半。

学生2:面积缩小四分之一。

学生3:四个内角没变。

教师:很好,在这种变换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1:长、宽、周长缩小一半,面积缩小四分之一,四个内角没变。

教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疑问吗?

学生1:长、宽各增加一倍,面积也会增加四倍吗?

学生2:如果图形是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还成立吗?

学生3:放大镜下看三角形,会怎样?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试描述相似变换的概念—试总结相似变换的特征—生活中有没有相似变换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传达给学生这样一种信息,即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对话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学生能够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够发现的,教师不去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应用、反思提高的过程,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事物规律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索、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精彩的描述。事实上,世界上的每一个空间或每一段时间里都有数与形的存在。所以,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材料生活化,让数学与生活“链接”,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感受数学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