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生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完成数学作业。数学作业不应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还应将其作为与课堂之间的纽带,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人生意义。课程标准中提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中不能忽视这一点,可以利用多层次、多梯度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实用价值,而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多贴近现实生活,创设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考试,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设计可以结合实践活动、生活问题来编制一些应用性问题,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亲自实践,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应用意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者经验和潜在能量的启发,并认为通过学习能形成自我、促进自我实现,学习对于自我发展极具重要,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等。罗杰斯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促进者”。
该理论为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①作业完成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所收获的东西,体会完成作业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将知识吸纳为自己的数学经验,同时将内化的知识应用。②数学作业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可以适当增加作业的灵活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或者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迁移理论(www.xing528.com)
心理学将人们在一种情境中学到的东西可影响他们在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现象,称为迁移。我们都知道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技能全部传授给学生,并且现在的社会知识急剧增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花样百出,那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如何面对社会和解决现实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生要具备迁移能力,因而也就出现了“为迁移而教”和“为迁移而学”。在现实中,学生在忙着做题,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考试中成绩非常好,可是很多初中生并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现实情境中。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初中生的迁移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学生对作业抱有积极的心态,认为所学的知识能用于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作业完成的信心,迁移水平就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加。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迁移,再利用迁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要把握好作业的难度。数学作业不仅是对知识的一个简单巩固,也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要学会将书本知识迁移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去,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完成作业的过程比作业的结果更重要。作业设计要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已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找出异同之处,有意识地将原有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中,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见解。初中生容易形成定式思维,在迁移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不能简单地迁移。
(四)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所在,可以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学生在不断发展自己优势方面,也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和生活。学生不存在聪明和不聪明,不存在优生和学困生,只是在不同的智能上得到了发展。所以,学校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培养,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数学作业设计的启示:①数学作业应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不仅仅是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②初中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③为避免与课堂内容简单重复,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跳一跳去摘果子”的数学作业,把握好作业的弹性度,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索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