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写有吸引力的导入语,提升童话故事训练效果

编写有吸引力的导入语,提升童话故事训练效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事的开头一定要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幼儿倾听的欲望,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故事特点和讲故事的目的设计好故事开始的导入语。设计导入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设置悬念,引发好奇老师在讲故事之前不直入主题,可以适度设置一些障碍和问题,让学生产生悬疑,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求知欲,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欲望,以达到使学生对所讲故事产生极强兴趣的目的。

编写有吸引力的导入语,提升童话故事训练效果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故事的开头一定要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幼儿倾听的欲望,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故事特点和讲故事的目的设计好故事开始的导入语。设计导入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设置悬念,引发好奇

老师在讲故事之前不直入主题,可以适度设置一些障碍和问题,让学生产生悬疑,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求知欲,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欲望,以达到使学生对所讲故事产生极强兴趣的目的。

比如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讲述《会打喷嚏的帽子》时,设置了这样的开头:“小朋友们,特大新闻,特大新闻,耗子窝里炸锅了,炸锅了,这群耗子都聚到一起,在议论一件大事,是什么事闹这么大的动静?让我们一起去瞅瞅吧!”小朋友们一听一定会很好奇,急于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开头增加设问,引发悬念,而且故事正文一开始讲述的就是小耗子们在议论去偷魔术团里老爷爷那顶会变出好多好吃的东西的帽子,而加的开头也能让故事更流畅地连贯下去。而且这种悬念开头还和设问经常配合运用。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过新年开心吗?对,都很开心,有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好多零食呢,而且还会收到好多压岁钱。可是有个小女孩就没有大家那么开心了,这一年的大年夜,天气很寒冷,又飘着大雪,小女孩又冷又饿,可还得赤着脚到大街上卖火柴。那她遭遇了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这段导入语从交谈问答进行铺垫,设置了两个悬念:“小女孩为什么大年夜还要到大街上卖火柴?”“小女孩的命运怎么样?”小朋友们要想知道答案就得听后面的故事,这样就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讲述《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故事时开头是这样设置的:“‘哎呦,哎呦,我堂堂百兽之王,牙齿竟然掉光了。我以后吃东西可怎么办呀?’小朋友们,森林里威风凛凛的大老虎为什么没有牙了呀?你们想知道吗?”在这里就是给幼儿设置悬念,让她们有倾听的欲望,而且有问题的设置,只有听完故事才能找到答案,幼儿都会有好奇感,小孩们平时都爱问为什么,在这里老师设置一个为什么,正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这种悬念必须符合故事的主题和讲故事的目的,不能为了造势而造势,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偏离故事的核心。

(2)谜语导入,趣味互动

用谜语导入也是教师讲故事常用的方式,它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也能做到“直入主题”。谜语一般都是讲究韵律的,说起来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幼儿语言接受的特点。比如在讲《青蛙卖泥塘》时,直接就用一个青蛙的谜面导入:“白白肚皮大眼睛,身穿绿袍呱呱叫,(口技:呱呱呱)夏天田里捉害虫,人称‘绿衣小英雄’”,或“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地上跳,水里划,唱起歌来呱呱叫,专吃害虫保庄稼”。但是谜面的设置一定要内容清晰,语言简单,指向明确,让幼儿很容易就能猜到,或者在教师简单的引导下,幼儿能很快想到谜底。这也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段特点设置难易不同的谜语。比如关于青蛙的谜语,在一个两周半孩子的小小班讲,开始的谜语设置了两句:白白肚皮大眼睛,捉起害虫顶呱呱。但这么小的幼儿根本就猜不到,有的小朋友说蜻蜓螳螂等,这时候老师及时调整,加一句“叫起来,呱呱呱”,孩子们就会立即猜到青蛙,这样这个谜语指向性就很明确了,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范围、理解能力,已经涉及动物的叫声了,所以猜谜语讲故事一定要依据幼儿的理解水平和智力水平设置。比如在《乌鸦喝水》的故事开头,设置的谜语是“身穿黑袍长得丑,飞在空中‘哇哇’叫”,这种谜语非常简单,而且主要靠教师的口技演绎吸引幼儿。这种谜语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思考的欲望,能引发幼儿的好奇,而且猜对谜语还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再加上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和教师口技摹声的演绎,根据谜语的韵律配上律动的节拍和动作,故事讲述的效果会很好。通过最后谜底的揭晓,幼儿直接明确故事的主体角色是什么,而且对角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熟悉故事内容有很好的帮助。

(3)启发主题,交谈诱导

讲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其中的道理,如果开始直接导入讲述故事的主旨内容,就像是一个精彩的电视剧被提前剧透,那别人再去看就失去了神秘感,也就失去了兴趣。但讲故事前为了让理解力稍差的幼儿提前了解一下主题和讲故事的目的还是很必要的,那就需要我们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提示主题,引导幼儿思考。

比如《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最原始的版本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萤火虫提着绿色的小灯笼,飞来飞去,找朋友。”而经过老师们的再创作后是这样的:“夏天的晚上,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草丛里飞来飞去。它们在干吗呢?它们在找朋友。(小朋友们都有朋友吗?回答:有)是啊,大家都有朋友。可是,萤火虫连一个朋友都没有。跟好多朋友在一起玩儿,是不是很快乐呀?所以呀萤火虫也想要朋友。它就提着小灯笼到处找,我们猜猜它最终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经过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小朋友们就会理解这个故事和萤火虫找朋友有关系,而且潜藏着一个“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的主题,最终就会加深对这个主题的把握。比如有人在讲述《机智勇敢的小山羊》这个故事时,是这样导入的:“‘别看我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难以想象’(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歌词),小朋友们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小羊们是不是很聪明呀?大灰狼经常说的什么?对,‘我还会回来的’。今天老师的故事就是机智勇敢的小山羊,我们来听一下这个故事中小山羊是怎样智斗凶恶的大灰狼的吧。”这样在和小朋友聊熟悉的动画片和轻松问答的过程中就能提示故事的“智斗”主题,还能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智斗?

(4)游戏互动,活跃氛围

大家都知道“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喜欢玩游戏,喜欢参与游戏,喜欢看小游戏。所以在讲故事前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热热身,这样会更有劲头听故事。游戏类型主要分为两种:(www.xing528.com)

①和故事无关的律动热身。

律动热身可以是强调听故事纪律的小律动:小手背背后,小眼睛看老师,老师的故事开始了。这种指令性的律动游戏可以保障小朋友们听讲的纪律性。(后边会讲到律动对孩子们的作用,在这就不赘述了。)还可以进行讲故事前的游戏律动热身,比如和幼儿玩开火车的律动游戏,先跟小朋友们说:“大家跟着老师开火车去听故事好不好?”老师放着律动音乐,小朋友们坐在小板凳上,前后排列,老师开火车,嘴里领着唱:“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啦。咔嚓咔嚓,火车跑得多么好。火车司机开着火车,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向前奔跑。”可以配合开火车的手势动作,多做几遍,然后把小板凳转过来,听故事。老师等音乐停下来,喊一句:“小朋友们,我们到站了,故事乐园到了,今天来到的是××(这里可以设计和故事相关的站牌名称)。”做着游戏去听故事,学生们会很感兴趣,而且还能活跃氛围。

②还有一种游戏是和故事的主题及讲故事的目的相关的。

比如在讲《会打喷嚏的帽子》这一故事时,因为故事的开头是:“魔术团里有位老爷爷,他有一顶奇怪的帽子,会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在这里老师可以在讲之前设计一个变魔术的环节,可以运用一个有夹层的魔术小帽子,老师有模有样地和幼儿变魔术,当然老师要提前练习好,别太露馅。让幼儿对这顶会变东西的帽子充满了兴趣。接着直接引道:“魔术团里有位老爷爷,也有一顶这样的帽子,而且还能变出更多好吃的东西。”然后,再接着讲故事内容。这样以一个简单的魔术小游戏导入,小朋友们会兴趣十足。

(5)儿歌表演,栩栩如生

其实除了谜语导入、游戏导入有律动效果,没有谜底的角色儿歌和编成顺口溜的角色表演,同样也能靠律动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让角色自己表演入场,让听众身临其境,同时可以拍手或配上动作表演,一开始就能抓住听众的眼球。比如在讲述《贪吃的小猪》时,同学们在开头加一句顺口溜:“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咕噜噜噜,咕噜噜噜,咕噜咕噜噜!”再加上儿歌的曲调,小朋友会觉得故事小角色非常可爱,从而很感兴趣地投入故事中。在讲述《不爱干净的小猪》时,用的是《上学歌》的节奏和歌词结构:“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兔子你别走,我想和你一起做朋友。”这样既能产生律动效果又能引出故事的发展:故事的起因就是小猪一直想找小动物们做朋友,开始遇到的就是小兔子。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时,为了吸引听众,有个参赛的选手开头用的是大灰狼的语气和音色唱出故事的角色关系:“我是一只大野狼,我最爱吃肉,我看到两只小胖猪,我要跟上它。”这个开头的设置除了导入的作用外,还有一个精简故事的目的,这一句歌词律动就把大灰狼追赶小猪想吃小猪的情节展示出来了,后面内容就不用太费口舌了。

(6)道具演示,形象直观

借助实物、玩具、图片、贴绒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故事,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这种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用得最多。一般幼儿老师们经常会先把故事里的主角用布偶或者图片的形式引出来跟小朋友打招呼,然后再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与小朋友们互动,最后才开始讲故事。

比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就可以用两个手偶作为道具辅助幼儿理解故事。一开始就可以让幼儿们认识这两个手偶角色:“嗨,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你们瞧,‘咩咩咩’,这是什么?对,小羊。再瞧,‘嘿嘿嘿(狼的奸笑口技),你们认识我吗?’”这样把狼和小羊引出来,小朋友们听着小动物的声音,看着老师手中的手偶,自然而然就认识故事角色了。接着说:“小朋友们,你们说一下,这两个小动物谁最强大?他们谁能打败谁?”这样再带着悬念引出话题,然后就能在结尾对孩子们说出:“既然小羊是弱者,但他为什么能最终战胜大灰狼呢?”从而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说出“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在这里的导入完美地把道具和悬念结合运用,最终的效果很棒。在《龟兔赛跑》中,也能运用同样的方式导入,先拿出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让小朋友们讨论乌龟和兔子赛跑比赛,谁会赢,带着悬念进入故事,最后结尾同样也能通过结局的出人意料,来向小朋友们揭晓故事的道理:不能骄傲自大,骄傲使人落后。其实这种道具的导入,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故事角色要少,角色的性格对立要明显,才能激发很好的效果。

其实导入语的设计形式还有很多种,而且有的是几种形式的融合运用,但总的原则要讲究引导性、启发性、自然性、新颖性、精炼性等,千万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让人感到造作、不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