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技术性和价值性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地位日益提升,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诉求不断增多,学校教育也汇集了各种社会价值观念。随着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大众对教育的关注和干涉越来越多。校长想要关门办学,也无法消除这些声音;教师想要关闭外界干扰,也无法真正拒绝学生的社会文化现实。所有校长都不得不倾听和辨别这些声音背后的诉求。但是作为校长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作为学校领导者,校长肩负着引领学校价值观的责任,使他们知道应该发扬什么、反对什么、批判什么,具有鲜明的立场和明确的评判标准,这样才能使学校发展愿景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并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水平。这就需要校长必须要有正确的学校价值观和发展愿景。当然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愿景并不是校长随便确定的,而是需要细心思考和斟酌的工作。校长自身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有准确的判断。校长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知识大爆炸,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转变,终身教育逐渐取代了学历教育。校长也无法依靠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领导工作,也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因此,校长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是无法合理确定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愿景的,也无法为学校和广大师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说,校长价值观的确立应考虑个体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即学生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更美好。前者涉及校长对人性向善的价值追问,后者涉及校长对未来自由、民主和繁荣社会的构想。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容易,这需要校长具备知识、智慧、经验、兴趣、实践等多种因素。有些因素是校长已经具备的或已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但有些因素可以通过校长的后天学习形成或改变,因此,提升校长学习力不仅是时代对校长的要求,也为校长确定正确价值观和领导愿景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二)增强教育信念
信念是教育的灵魂,不仅是一个人对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真理认识,而且也是他准确以此作为标准的行动。教育信念代表着校长对教育理想的诉求,以及对诉求的信任。当校长确定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领导愿景,他们就已经构建了学校改革发展的蓝图,打造了理想的教育目标,并在思想和行为上坚定地追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和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泛起,各种自私低俗和平庸现实的信念危机也逐渐兴起,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危机。在这种影响下,部分校长的教育理念和信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学校集体利益时背离了原有的精神轨道,优秀的品格也被阴暗面所吞噬,领导责任和教育情感被抛之脑后,教育信念被金钱和权力替代,一些校长甚至在这种丑陋的思想和行为中乐此不疲。由此,学校改革和发展也成为校长的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和广大师生的诉求,而并非真正为学校未来发展设想。因此,各种所谓的学校特色也成为校长领导学校发展的样品,以此来掩盖他们丑陋的行为。所以,学校教育想要得到真正的改革创新,中学教育想要获得真正的进步,校长必须从思想和行为上抑制各种功利思想和享乐主义的侵蚀,恪守神圣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理想作为一种信仰去追寻,只有这样,校长才能真正了解教育的本质和个人身上担负的责任。可以说,教育是有信仰的,没有信仰只是教学技术,不能成其为教育。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是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信念是一种价值观念形式,是人对于某种观念或现实抱有深刻信任的精神状态。可以说,信念与心理水平更为接近,它包含着很多情感成分。信念表现为人的需要,是能够意识到的在人们所获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念更接近于理性水平。信念的功能是人把握思想和行动的有效原则和目标。它是思想和行为被恪守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和意志是信念中的关键要素。因此,想要培养校长的教育信念,就要培养他们的教育情感和信念意志。一方面,要培养校长对教育的热爱,当校长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他才能更好地构建学校愿景和教育理想,才能将教育作为一种信仰,真心地去敬仰和研究教育,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去为教育付出。教育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缺少了真诚的心,只能说是一种劝学态度。教育的本质就是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敬畏。缺少了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热情,人也无法生存,一切都不再有意义。另一方面,要培养校长的信念意志。缺少了信念意志,校长的领导行为也变成了一种感情用事和盲目行动,在出现困难和挫折时,校长也很容易放弃教育理想,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停步不前,丧失了教育信心。坚定的信念意志能够使校长更好地恪守教育理想,让他们不忘初心,按照既定的理想目标努力,修正自己的领导行为,并在困难和挫折中坚持信念意志,最终走出困境,找到更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带领全校教师实现教育理想和目标。由此,教育信念既是校长应有的选择和坚持,也是其领导行为的精神依靠。信念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自觉行动的激励力量。当信念确定后,就会给主体心理产生深远影响,使他们的行为更具原则性和坚韧性,也更容易实现预期的目标。(www.xing528.com)
(三)提升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社会由无数个独立的个体组成,彼此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离开个人不可能存在,但个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于社会当中。所以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而不应只为自己的生活而存在,这样才能形成更加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整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学校能够培养塑人的心灵和品格,但是学校的功能绝不仅于此。学校作为社会组织,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学校为维护和改变社会秩序提供了充分要件,尽管学校在影响社会生活的诸多要素中并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首要的工具,是审慎的工具。学校教育能够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关联社会未来生活的个体提供更多的思考和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一校之长,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学校应负的社会责任,校长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首先,校长要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现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学校教育,了解学校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科学准确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更明确学校办学的方向,清晰学校未来的图景,通过对学校当前发展水平的评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领导愿景,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校长要不断开拓视野,站在更高的视角来了解教育和领导教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也形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密切,这也拉近了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封闭的办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应当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从世界的视角思考学校教育,寻找与优质学校的差距,用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领导学校发展,通过与国内外先进学校的交流互动,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不断改革学校教育中的问题,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教育发展。最后,校长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发展教育。相比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学校教育的对象多是独生子女,尽管国家生育政策不断放宽,但独生子女仍是教育对象的主体。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性格品质。校长面临的问题正是帮助形成良好的品格,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处理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可以说,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知知识的学习而影响行为,使他们的生活和心智得到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他人。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学校组织,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封闭状态,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都在他们的思想中得到交汇和碰撞。校长也不能再以传统的管理模式领导学校,而是应当从自身做起,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寻找教育的交汇点,构建学校的发展愿景,引领学校实现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