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监督中包含着对校长的评价考核,检查监督本是一项正常的考核手段,但是由于当前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健全,考核制度也失去了原有的评价功能,给校长的教学领导工作造成了误导。当前,中学校长的考核主要依据该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总体分数,虽然也要求学校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但实际考核却偏向于校长的行政领导。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精神品质的转变以及学校文化建设都属于软指标,并不列入考核范围,即使在所占比例也较小,考核的重点还是升学率和分数等。由于考核过分侧重于校长的行政领导方面,所以也制约了校长的专业发展。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承担着学校教学管理决策的重要职责。但是,由于校长精力有限,在行政与教学工作出现重叠时,校长的行政领导职能和教学领导职能就会出现冲突。如果校长以教学领导为主,就会相应减少行政事务的处理。但是由于行政事务繁杂,涉及范围较广,校长不仅要应对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对内还要管理人事和财政等事务决策。由此,校长只能把这些行政事务交由副校长处理,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完成教学领导。但是在现实在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更看重行政事务,如果校长不亲自参与会被认为对主管部门不够重视,影响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如果以行政领导为主,校长的教学领导就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也违背了当前教改的要求。行政领导和教学领导的取舍也使中学校长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全力改革管理体制,从制度层面转变校长的评核方式,一方面,将校长教学领导列入考核项目中,将校长的教学工作、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学资源管理等工作都量化为校长教学领导工作成绩,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机制,明确学校的权责归属,采用分级授权等管理方式承担校长的行政工作,使校长在承担行政责任的同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领导中。另一方面,转变对学校评价的角度。从过去只重视升学率和分数的评价转变为保障大多数学生合格率的评价。合格率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分数成绩,还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全面普及化,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