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地方;是提高人、塑造人、发展人的地方;是传播知识、发现过程,提升能力的地方。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主体,其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可以说,学校关注着以人为标志的教育目的的实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业务指导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和内容。
(一)业务指导力的含义
业务是指各个行业需要处理的事务,一般指销售事务,即通过销售产品获得利润和处理与商业相关的活动。业务一词的意思就是个人或机构的本职工作按照某个共同目标,实现信息交换的一系列过程,其中的每个过程都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需要延续一段时间。业务与教育的融合也有相关含义。对教师来说,业务就是指教学工作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业务就是学习活动的内容。因此,中学校长的业务指导力就是指中学校长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学校的目标计划培养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咨询、指导和管理,包括对具体问题思路的解决方法,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等。
(二)业务指导的内容
1、对教师的指导
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核心动力,也是凸显学校办学优势和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教师以课程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行为能力,提升他们的个人情感和综合素养,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未来社会中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些能力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丰富知识和积极培养。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培养学生成才是他们的教学目标,但是对自身来说也有着丰富的意识,他们能够以此来展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对教师未来的发展也是积极而深远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竞争的压力也不断增加,教育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对象日渐复杂多变,难度提升,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种压力都给教师带来了严格的负担和职业压力。因此,中学教学领导胜任力也应当将关注点放在教师身上,关注教师发展,积极指导教师教学活动。校长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指每天都要听教师讲课,参与教学活动,这里所说的指导,更多的是指宏观层面的指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引导教师加强自我提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为教学打下扎实基础,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对知识的渴求,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对于教育来说,可能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教师是严厉的还是活泼的,都是能被学生所接受的,但是如果他们胸无点墨,毫无学识则是无法原谅的。没有知识的教师是无法成为一名好的教师的。好的教师应当有丰富超量的知识,他的知识应当超越教科书,比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教师只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触类旁通,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从容应对突发问题和事件。厚重的文化知识底蕴能够给予教师更多自信和勇气,使他们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有更多的应对互动,能够让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和学生,而不是被刻板的教材内容所束缚,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展示教师专业知识和精神风貌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中复杂问题的应对,对学生学习的了解情况都能够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更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分数。对分数的执着追求也使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探索思考,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正是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活泼的学生变成了学习工具,导致许多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不高,无法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从过去单一僵化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展示自己的创新特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被充分发挥出来,师生共同结合学习共同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鼓励者,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校长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借鉴他人的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实践经验,完善教育教学艺术。
第三,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是教育专业工作者,有自己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追求,他们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专业在长。由于当前中学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给教师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为了能够加快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促进教师的发展,校长应当从教师角度出发,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多条件。首先,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是指为提高教师学习准备的设施,例如专业书籍、计算机等。软件条件是指学校应当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教师有自由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和平台,学校不用标准的、统一的要求来限制教师,而是根据教师的专长为其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的需求。其次,制定教师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再次,鼓励教师提升学历,为教师提供出外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在工资和待遇方面给予更多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此外,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拓宽教师知识面,使他们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新的思维观念有更清晰的了解,能够更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校长要积极鼓励教师多参与专业培训,同时在本校也积极开展相关教研培训活动,将培训意识和研究意识融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在校内能够获得专业化成长。通过可以以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专题研究等方式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最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对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体现,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是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从领导、同事和学生等多个角度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通过不同阶段、不同主体和不同手段对教师工作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的优点给予肯定,并提出其中存在的不同足。教师通过评价结果,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因此,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的宗旨就是通过发挥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自我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2、对学生的指导(www.xing528.com)
学生是学校教育和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体现学校教育效果的承载者。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社会和人事的判断还并不成熟,身体和心理特征也处在不断变化中,有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中学校长对学生的指导有着至关重要,对青少年未来的成长,祖国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但是,中学校长对学生的指导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情,而是通过校长的一些职位权力活动和非职位权力活动对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校长的职位权力活动是由校长的职位、权力和地位所构成的具有影响力的一系列学校活动。校长的职位权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学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审美的认识、对自我的了解、对学习的需求都有所满足。中学教育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的合理需求应当给予满足,对于学生不合理的需求应当及时引导和矫正,使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丰富和提升。因此,校长在制定和推行学校规章制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本,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和精神情感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勇气,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个性化品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学校教育所无法避免的。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增加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传统教育强调共性,现代教育强调个性,教育的发展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开展与学生个性相符合的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发你那儿。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首先就要在学校内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宽松的氛围,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以学生的一时进步作结论,不以教师的好恶作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就是不仅要正视和保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还应当用赏识和激励的方式认可和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特征,教师只有拿出足够的耐心和尊重,积极引导,就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校长也要鼓励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爱惜学生的一点一滴,用鼓励和新生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善于从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和期待,从中获得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重要的是校长不以分数论英雄,以更宽容发展的气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三,实施多样化的学生评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采用的单一化的学生评价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渐向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式转变。这种评价方式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精神,而且也打破了过去教师只关注分数和成绩的状况,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校长也要适时引导教师打破过去那种人才选拔评价制度,而是实施多样化的学生评价。首先,在评价内容上要多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评价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升学生因评价而获得的认可和满足,最终激发学生更好地发展。其次,在评价标准上要多考虑学生的天赋、性别、个性发展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标准。最后,在评价目的上要考虑以发展为导向,从选拔评价逐渐向创造评价转变,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绩和亮点,以此提升自信和愉悦之感,能够在不断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中感知幸福和自豪。总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健全的人格,不仅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提升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激发教育活力的重要体现。
校长的非职位权力活动是校长在管理和领导学校全面工作过程中,因自身素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反映了校长的学识、才能、品格、修养和行为作风等方面。校长的非职位权力活动通过上课、开会和演讲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并发挥一定作用。由于校长要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工作内容多而繁杂,可能无法像普通教师那样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仍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学生眼中的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对校长充满了崇拜与敬畏。校长可能一周上一两节课,但是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渊博的知识和素养,向学生传递了学校发展的相关信息以及学校对学生成长的期盼等,会使很多学生对校长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以此为耀,在学校集会、校长演讲、与学生谈话时向他人透露校长的才能与修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校长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校长的素养和人格魅力,这对师生来说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校长一个微笑,一句善意的问候,都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身心感受,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校长要重视自己的非职位权力的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
3、对课程教学的指导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也是中学校长领导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就需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也离不开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和关注。校长只有真正深入课堂、关注课程设置,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校发展实际,通过不断地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思考教学,从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大胆探索教学改革,才能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不同需要,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
对课程教学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课程开发的指导。课程开发不仅是学校行政管理主体的一种变化表现,也是扩大学校自主办学的核心意义。课程开发是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和学生等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组织、实和评价、修订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过程。课程开发包括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即学校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之外所开发的新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办学特点,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个体特长为目的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能够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我国中学课程一直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强调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程序和教材进行授课,这种机械式的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也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由于教师本身并没有对课程的开发和决策权利,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和愿望也欠缺,这也造成了授课模式单一枯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有效发挥出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和运用课堂,积极体现其创造力和主动权,给予教师对于课程合理的开发权力,让课堂恢复应有的活力。中学校长应当跟随时代发展步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紧抓住课程教学的主动权,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课程开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课程开发的指导。校长对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目的是激发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一是引导教师树立课程开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教师对课程开发并没有有效参与,基本上都是按照既定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行为执行教学计划,并没有对教师的课程开发有更多的要求。新课改以来,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要成为校本课程的编制者,这对许多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和接受。校长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理解,给他们逐渐认识和适应的时间,同时也应当加强课程开发相关理念的宣传,让教师和员工对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课程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也是关于人的变革。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能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知,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提升自己的课程研究能力和开发能力,丰富自己的课程理论知识,积累更多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改革的目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二是提高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是一种从整体角度对学习者的经验内容进行改善的专业特性。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课程开发离不开广大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否则难以成功。由于许多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课程发展的相关理论技能培训,也没有有效的经验可借鉴,处于怕被领导同事嘲笑,所以对课程开发的参与带有一定的畏惧感和抵触感,不愿参与其中。对此,校长应当积极鼓励所有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研究中,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关内容培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课程开发素养,以进一步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和能力。三是组织课程开发团队。团队是指一些人共同完成某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共同合作的共同体。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某一个教师或几个教师是很难完成这项任务的,它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又需要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提供资源者的共同合作。因此,校长应当做好组织课程开发团队工作。团队组建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既可以是以学科或年级组成员为主的学科团队,也可以是跨学科跨年轻组成的综合类团队。团队的主要工作是以教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增强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第二,对教学研究的指导。教学研究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研究。教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对教学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在教学传统认知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传递者,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监督学生的行为,而并非教学研究者。新课改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从传统课堂教学中心逐渐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期望。随着教育越来越强调个人的终身学习,教学研究能力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研究教学和反思教学也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由此,中学校长应当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指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有效发挥出教师的教学潜能,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活动,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中学校长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指导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树立教师的研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意识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配和决定着人类行动。教师想要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研究,就要具备教育研究的意识,并觉察到研究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教育研究源自问题,而问题也正是教师所要研究的内容和课题。相比问题和研究来说,有时候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和研究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或许只需要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实验的技能,但是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问题意识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背后的实质和内在核心,意识到在普遍现象中的非常之处,因为任何问题需要先被有意识地提出来,才有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并最终得到解决,而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人们在思想上有或多或少的创新。因此,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创新之处。教育研究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选择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其次要确定教学研究的内容。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有很多教师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教学成果,可以说是学校教学中的中坚力量。但是在遇到教学研究工作时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无法确定研究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其实,任何问题都与我们生活的世界密切相关。理论研究或许是枯燥的,但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汇聚了所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到课堂教学中去寻找问题,把关注点放在课堂教学中,以研究者的心态投入到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当中进行教育研究。在日常教学生活和教学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研究的重点应当教育工作的应用性研究。教师研究应当是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的精神工作。教师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往往侧重于研究问题的解决。教师的研究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研究而研究,不能是无关痛痒的研究,而应当是为了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是为了教育的研究。此外,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在充分考虑到研究内容的可行性,通过对研究所需要的客观因素和条件,以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以及对研究资源的掌握情况有更全面的考虑和分析,通过评估研究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以保证研究能够完成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最后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时,第一要具备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具备广博专业的知识储备,为教学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有力地提升研究能力。没有专业知识为依托的研究是无法深入进行和完成的。第二要掌握教育理论和现代学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没有教育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