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文化中人个与集体的关系被称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体现了一种松散的组织结构,集体主义体现了一种紧密相连的组织结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力,虽然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但是更多地照顾个人及家庭,重视个人的职业和收入。集体主义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尊重与团结,强调个人情感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应忠诚于集体,注重组织整体的关系和形象。社会必须确定人们独立或融入集体的程度。在融入性较高的组织中,人们将自己看作集体的一部分,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寻找生活的意义,认同集体的目标和方向。社会组织也会为成员考虑得更全面,成员也认识集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在融入性较低的组织中,个人更多地展现自我的个性特征来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更愿景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实体。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校长作为学校组织的领导者,也同样需要确定教师对学校的融入程度,只有全校教师都能够融入学校这个集体中来,他们才能更好地认同学校发展愿景并为之努力。但是,事实上许多校长并没有考虑到教师融入学校集体中的程度,而是仍然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这也影响了教师对学校发展愿景的认可度,造成校长和教师无法达到一致的目标,也未能取得既定的目标效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校组织一直以来强调集体主义文化,即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需求服从集体要求。在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人的情感、价值和利益等都被忽略了。受学校集体主义文化影响,教师的个人价值、信念和感受也常常被校长忽略。在个人意识较弱的年代,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给组织带来很大的集体效益,教师会自愿服从学校集体利益,并不去考虑自己的价值、需求等。这种集体主义文化也营造了一种看似和谐的气氛,全校教师能够共同努力完成学校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独立思考、适应变化、个性追求等因素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服从集体、维护安稳等重要性有所弱化。今天的中学教师已经有了更强的独立思考和行动意识,他们主张个性张扬和个人感受。如果仍用集体主义文化来影响和约束他们已经不现实了。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要,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教师的个人价值、理念和情感等因素,将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实现学校发展愿景中来。但是从当前中学校长领导行为实践来看,一些校长的领导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转变,他们仍然以固有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来评价教师,习惯于运用集体主义文化来要求教师服从,没有真正地关注教师的价值、需求和情感等要素,这也造成了校长与教师之间无法达成统一的学校发展愿景,有些教师不愿意为学校发展愿景而付出努力。在大部分中学中都有明显的集体主义倾向,有些校长在领导中也提出教师之间应当彼此尊重团结,个人应当忠诚服从于集体,任何教师不能出现影响集体的行为。很多教师也明白集体利益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有很强的荣誉感,学校有了荣誉对自己也有利。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好的发展平台,他们在为学校努力时也在提升自己,学校平台越好,他们的发展也会越快。对于校长来说,希望教师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校长反映,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学校环境,任何问题在学校内部解决,而不是越级向上级教育部门反映。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以集体利益为主的文化,更是给学校抹了黑。在这种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学校的组织结构十分紧密,校长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要求教师严格服从集体利益,这也给学校教师带来很大压力,他们的个人需求难以获得重视。有的学校校长在各种会议活动中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实践中却明显地表现出了个人主义倾向。学校结构松散,教师集体主义信念低,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关注自己和家庭方面,不再过多地关注个人的职业晋升和利益。校长领导这样的学校很容易,学校也难以引起其他同行的关注。校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提升做准备。教师认为在这样的学校里压力不会那么大,虽然校长也对他们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由于达不到,所以也不会过分追求,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在这种个人主义文化下,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学校发展没有太多的关心。尽管校长提出了很好的学校发展愿景,但基本也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获得太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不同学校文化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导致校长领导行为水平的不同,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改革效果。集体主义文化下的权力距离大,不确定性强,男性化倾向的组织文化能够更好地实现领导改革愿景。权力距离小,不确定性弱,女性化倾向的组织文化则造成教师改革意愿不强,个人主义较强,对领导行为的支持和信任较少,校长难以有效实现领导改革愿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