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二是金融业的发展对此有客观需求。从中央银行的起源和大多数国家设立中央银行的情况看,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大致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一)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在中央银行制度确立之前,众多银行都有权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市场上流通着五花八门的银行券。随着货币信用业务的迅速扩展,银行数量不断增多,这种分散的银行券发行也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严重缺陷。
如果各家银行的银行券都能随时兑换,它们之间的比价就只需简单地根据各自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加以确定,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信用能力薄弱,其发行的银行券常常不能兑现,导致这些银行券以低于面值的价值流通,使得各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扰乱货币流通的秩序。更严重的是,由兑现引起的信用危机很容易引发银行业的挤兑风潮,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
另外,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银行券同时在市场流通,迫使交易双方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辨别它们的真伪,社会流通成本大大提高,也为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提供了机会。
这些问题表明,多家银行分散发行银行券的做法已经对迅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构成障碍,由一家大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势在必行。这一过程在最开始时是自发的,某些大银行依托自身的优势,在银行券的发行中不断排挤其他的中小银行,并最终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独占银行券发行权的中央银行。早期的中央银行大都有这一经历,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些临时性的资金不足,这时,它也许可以通过发行银行券、同业拆借或回购协议方式筹资,但有时这些方式并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客观上就需要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以帮助银行渡过暂时的难关,这对于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中央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及资金来源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
(三)票据清算的需要
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支票等银行票据的流通,依托于银行的转账结算也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渠道。资金是经济运作的血液,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置,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的顺畅运行。因此,需要有一个更权威的、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中央银行建立起来后,这一职责非常自然地就由有政府背景的中央银行承担起来。
(四)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的需要
现代经济是货币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运行状况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对货币信用的调控也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同时,银行业经营竞争激烈,银行的破产倒闭会给经济造成极大的震动和破坏,为了建立公平、效率和稳定的银行经营秩序,尽可能避免和减少银行的破产和倒闭,政府需要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中央银行是最早承担起金融监管职责的机构,也是目前许多国家进行金融监管的主要机构。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它原是1656 年由私人创办的欧洲第一家发行银行债券的银行,于1668 年由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对国会负责。但直到1897 年才独占发行权,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其次是1694 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它虽然成立晚于瑞典银行,但是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的演变过程是典型的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www.xing528.com)
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各国日渐普及的同时,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也不断明确和完善。20世纪30 年代大危机以后,各国开始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其地位也不断巩固和提高。与此同时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也在加强,一些原来是私有股份制的中央银行被收归国有,中央银行的政府机构色彩浓厚起来,而不再是一般意义的银行了。
各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是经由如下三个途径: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德国的普鲁士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的私人股份银行,其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该行在成立之初就在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供贷款,并在发行银行券方面享有一定的特权。1833 年,国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清偿资格。1844 年,英国明确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银行券必须有十足的黄金储备,以政府证券充作发行准备的发行额不得超过1 400 万镑,之后又规定新设的银行和改组的银行不具有银行券的发行权,英格兰银行可以增发这些银行券减少的2/3 部分,诸多举措进一步确立了英格兰银行的特殊地位。随着英格兰银行地位的提高,许多商业银行便把自己的一部分准备金存入英格兰银行,并用该部分准备金来结清与其他银行之间的各种债权债务关系。这样,英格兰银行便逐渐取得了清算银行的地位,并在1854 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同时在金融危机中,英格兰银行以大银行的实力支撑了存款的支付和债务的清偿,并在金融危机中全力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蔓延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这就是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奠定了现代中央银行的又一基石,英格兰银行向中央银行的演变也因此基本完成。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展中国家和新独立国家的中央银行。
金融小学堂
20 世纪以前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中央集权的恐惧。这不仅仅体现在宪法的制约与平衡上,也体现在对各州权利的保护上。对中央集权的恐惧,是造成美国人对建立中央银行抱有敌意态度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传统的美国人对于金融业一向持怀疑态度,而中央银行又正好是金融业的最突出代表,美国公众对中央银行的公开敌视,使早先旨在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以管辖银行体系的尝试,先后两次归于失败:1811 年,美国第一银行被解散;1832 年美国第二银行延长经营许可证期限的要求遭到否决,随后因其许可证期满在1836 年停业。
1836 年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由于不存在能够向银行体系提供准备金并使之避免银行业恐慌的最后贷款人,美国金融市场陷入了麻烦,19 世纪和20 世纪早期,全国性的银行恐慌已成为有规律的事情。1837 年、1857 年、1873 年、1884 年、1893 年和1907 年,都曾爆发过银行恐慌,1907 年银行恐慌造成的广泛的银行倒闭和存款人的大量损失,终于使美国公众相信需要有一个中央银行来防止再度发生恐慌了。
不过,美国公众基于对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敌视态度,对建立类似英格兰银行的单一制中央银行,还是大力反对的。他们一方面担心华尔街的金融业(包括最大的公司和银行)可能操纵这样一个机构从而对整个经济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担心联邦政府利用中央银行过多干预私人银行的事务。所以,在中央银行应该是一家私人银行还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依据美国传统,国会便把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带有制约和平衡特点的制度,写入了1913 年的联邦储备法,从而创立了拥有12 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
当初建立联邦储备系统,首先是为了防止银行恐慌并促进商业繁荣;其次才是充当政府的银行。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金融世界的中心,联邦储备系统已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货币结构的独立的巨大力量。20 世纪20 年代是联邦储备系统取得重大成功的时代。当经济出现摇摆的迹象时,它就提高货币的增长率,当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扩张时,它就降低货币的增长率。它并没有使经济免于波动,但它的确缓和了波动。不仅如此,它是不偏不倚的,因而避免了通货膨胀。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形势的稳定,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苏联、东欧各国及中国的中央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