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生活消费支出的信用。这种信用形式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无本质区别,只是提供信用的对象不同。
(一)消费信用的形式
消费信用主要有三种形式:信用卡、消费贷款和分期付款。信用卡既包含商业信用又包含银行信用,消费贷款属于银行信用,分期付款属于商业信用。
1. 信用卡
在现代社会对一般消费信用多采用信用卡方式。信用卡由银行或非银行信用卡公司发行,持卡人因各自资信状况不同而获得不同资信级别的授信额度。在此授信额度内,持卡人可以通过信用卡所代表的账户在任何接受此卡的零售商处购买商品或劳务及进行转账支付等,有的还可以向发卡银行或其代理行透支小额现金。信用卡透支属于无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主要根据持卡人以往的信用记录确定。
金融小学堂
信用卡分期实际利率是多少
信用卡所提供的服务之一就是分期,那么分期的实际利率为多少呢?如图3-1 所示,是某行信用卡的现金分期情况。这里我们选取12 期来看,本金23 000 元,每期还本金加上每期的手续费2 089.17 元,每期的手续费为72.5(=23 000×0.75%)元,那么名义利率就是0.75%×12=9%。实际上并不是每一期的本金都用满12 个月,故而实际利率肯定不等于9%,而是高于9%。
图3-1 现金分期
这里采用贴现的思维进行实际利率的计算。可以这样理解,现在银行借出了23 000 元,第一个月末还款本金加利息为2089.17 元,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今天的1 元和明年的1 元是不相等的,故而我们应该求出一个月后的2089.17 元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假设贴现率为R,则公式为2089.17/(1+R);同理,第二个月的2089.17 应该等于现在的2089.17/(1+R)2,以此类推,第12 个月的2089.17 等于现在的2089.17/(1+R)12。这样列出等式 23000=2089.17/(1+R)+2089.17/(1+R)2…+2089.17/(1+R)12。
这里的贴现率实际上就是我们借用银行23 000 元每个月的实际利率,R×12 就是一年的实际利率,也就是借款的实际成本。
下一步就是如何计算R 了,这里需要用到IRR 函数进行计算,在Excel 第一和第二列中输入数据。第一列数据0 表示的是现在这个时点,对应的就是在这个时点银行借给我们23 000 元,我们收入了23 000 元,1 对应的是第一个月月末,这个时候我们要还款2089.17 给银行,是支出,故而录入数据为-2089.17,以此类推,第十二月末计入-2089.17,此时还款完成。然后在任何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函数“=IRR(选中23 000 一直到最后一个2089.17)”,计算得到R=1.35%,R×12=16.22%,也就是说借这笔资金需要支付的实际利率为16.22%,比之前的名义利率9%高出许多。
另外,大家使用较多的蚂蚁借呗的实际利率是多少呢?如果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息,年利率就是19.86%,如果按照每天万分之四计息,年利率就是15.62%。
由此可见,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很多金融机构提供的借贷年利率大都在20%以内,均小于36%,不属于高利贷,但是相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还是高了许多。
资料来源:节选自公众号教书匠张小新《宋朝财政系列:青苗法,古代利率高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属于中长期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消费者按规定期限偿还本息。按照接受贷款的对象的不同,消费贷款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两种方式。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卖方信贷是以分期付款单做抵押,由银行对销售消费品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再由购买者逐步偿还银行贷款。
3.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购买消费品或取得劳务时,消费者只支付一部分贷款,然后按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余货款,多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或房屋、汽车等,属中长期消费信用。
分期付款方式通常由银行和分期付款供应商联合提供。银行为消费者提供相当于所购物品金额的个人消费贷款,消费者用贷款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同时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担保,承担不可撤销的债务连带责任。住房消费信贷和汽车消费信贷是目前无论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常见的消费信贷方式。(www.xing528.com)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如果没有消费信用,一方面,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会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足而降低,从而影响这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他也不能提前消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这些对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商品。
但是,如果消费者个人过度依赖消费信用进行提前消费,则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其收入出现波动,就会陷入偿债危机,不仅个人信用丧失,还会波及向其提供消费信用的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因此,人们对消费信用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从积极方面来说,主要表现有:第一,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第二,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第三,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但是,消费信用的盲目发展也会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第一,消费信用过分发展,会掩盖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一时的虚假需求,给生产传递错误信息,使一些消费品生产盲目发展,导致信用膨胀。第二,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对未来收入预支过多会使消费者债务负担过重,最终迫使其生活水平下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对消费信用的运用进行适度的管控,使其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金融小学堂
个人信用就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信用是钱”这个概念在如今的社会,其实还没有被大多数人重视,很少人会想到,一个人会因为偶尔的信用卡逾期,水电费没缴这种事情丢了工作。但是美国有60%的公司,在雇用员工的时候,会去调用个人的信用评分FICO,分数低的,即使你能够过五关斩六将,也拿不到offer。如果说信贷是突破自己资金约束的杠杆的话,那么FICO 这个分数就是评价一个人杠杆能力的指标,分数越高,就代表着你的贷款额度越高,利率越低,消费能力也越强。
债务关系的背后就是信用,也就是说你会相信对方还本付息的承诺,这个承诺其实是一种抵押品,一个人和一个机构的信用就是对于你做出的承诺的估值,你的信用越高,这个承诺的价值越高。所谓一诺千金,背后的金融逻辑即在于此。
比如说明清以后,北京城里最多的就是当铺,当铺的常客不是穷人,而是官员。明清两朝公务员的工资很低,尤其是京官,一旦碰上家里有事,就只有拿东西到当铺去换钱了。久而久之,当铺开始对一些名声好、有潜力的官员实施“信当”,这些官员可以弄一个大皮箱,里面塞点不值钱的东西,锁好加封,送到当铺,当个千儿八百的。但是到了期以后,必须去赎买,否则名声就坏了。
这种所谓的信当,和现在使用的各种无抵押品的“信用贷款”,信用卡也好,蚂蚁花呗也好,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就是用自己的承诺去换取资金的周转。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个人信用杠杆的意思是,个人积累的名誉和信用可以进行资本化来换钱。
但是,为何大家又说中国不是一个完全的现代的信用社会呢?主要原因有:第一,传统的中国社会,它是一个只有“王的信用”的人治社会,缺乏很好的法律基础;第二,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地方的分割比较严重,个人征信的信息一直是分散隔绝的,缺乏信用社会的基础设施。
不过,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的个人信用资本化是未来一个不可扭转的方向。有两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周边生活场景不断地被转成信用分,这个趋势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腾讯系和阿里系两大流量巨头,对网络世界的全覆盖是有关的。很多年轻人都有的“芝麻信用分”,已经可以实现一些微小的资本化。比如,芝麻信用分超过600 分,你就可以申请花呗的额度,在借呗申请1 000 元到5 万元不等的贷款,然后预订合作的酒店,可以享受零押金入住的服务,甚至在百合网上的相亲也会要求披露芝麻信用分。这意味着个人在任何一个场景下的微小的行为都可能转化成自己的信用分,然后形成个人的资产或者资本。
第二个趋势就是惩罚机制的运行成本大为降低,原来的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对于那些10 万块钱以下的违约者,很难采取执法行动,因为执法成本太高,所以对于个人信贷的开展就缺乏积极性。最近,高等人民法院就和芝麻信用合作追踪违约者,高等法院给出失信执行人的名单,芝麻信用给他们做降分处理。因为芝麻信用适用的消费场景特别广,包括购物、吃饭、交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活场景,所以违约者的网上活动空间被大大地限制。这次合作在开展了5 个多月之后,就有5 300 多名违约者还清了债务。这种合作在阿里、腾讯,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巨头中展开以后,法院的执法成本可以急速下降,使得整个信用体系的执法效率提高。
这两个趋势意味着年轻人的资产会越来越多地和“信用”相连,大多数年轻人需要的是将未来时间的价值转换成今天的消费,转换是不是成功,转换的价格是不是合理,就会取决于社会或者金融机构对于你的承诺的信任程度,也就是自己的信用。
如今,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网站进行注册和登录以后,就可以查到自己的信用报告。这个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银行体系,在申请房贷或者其他银行贷款的时候,这个报告的分值是会被参考的。
资料来源:《香帅的北大金融课》栏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