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险增员实战:提高业绩80%

寿险增员实战:提高业绩80%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就这个问题主要的对话内容如下:我:邓经理,我今晚专程来拜访您。

寿险增员实战:提高业绩80%

对于公共场所造势宣传会,一般适合团队协同进行。目前采用这种增员方式的团队几乎很少。但我所在的保险公司有一部门在这一块做得有声有色。就这个方式我专门请教过该部门经理。邓经理,40岁,江西婺源人,他是一个精力充沛、雷厉风行的领导人,团队凝聚力强。我们是在2012年1月的一个晚上在他家里展开我们的对话的。我们就这个问题主要的对话内容如下:

我:邓经理,我今晚专程来拜访您。无他,主要是想请教你们部门成功增员的创新方式的。

邓:您是指我们公共场所造势宣传增员的事儿。

我:是的,我是参加公司的一个内部增员研讨会上,听说这种新方法的。

邓:您的嗅觉很灵敏啊,怎么不进美国中情局呢,说不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特工呢?哈哈……

我:哈哈……说是说,我们保险营销员还真是需要这套功夫啊。

邓:您说的没错,一个优秀的保险营销人就应该追求狗一样的嗅觉,猫一样的听觉,鹰隼一样的雷厉风行,水一样的渗透能力。

我:是的,您说得非常对!邓经理,您能给我谈谈你们部门是怎么想起来用这种方法的吗?

邓:没问题!我们这种方法其实是一个苏宁电器的经理建议的,他说我们卖场能搞活动来宣传公司品牌和营销产品,为什么你们不能这么做呢?

我:那您当时听到他的建议您是怎么考虑的?

邓:我犹豫了一下,因为我考虑传统行业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搞促销,但是我们保险行业的增员用这种方式,可能效果不太好。产品需求与保险增员不同,只要有需要,性价比合理,客户就会去买。

我:您说的没错,满足客户的物质需要容易,但是满足增员的精神需要就非常难了。而且我们大部分时间需要增员在观念上吐故纳新啊。

邓:是啊,我在想我们用这种方式去增员,该怎么搞呢?我们卖给目标增员的是我们的观念,他们要接收我们的观念,大部分时间都要先把自己头脑中积淀了几十年的所谓价值观和负面的因素统统卸掉,然后再装上我们给他们提供的这套“系统”。然而有谁愿意改变自己呢?

我: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改造”观念和秉性确实很难!

邓:但转念一想,我们天天跟客户打交道,卖给客户的不就是各种理念嘛。客户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感谢会和酒会,主讲人员不也在短时间内把观念卖给他们了吗!

我:哈哈,您谈到这个想法我也有一点体会,我们卖给客户的就是安全感和满足感,我们要增员,卖给目标增员的就是观念和梦想啊!

邓:观念改变了就是顺水行舟,观念改变不了就是逆水行舟。观念通了,一通百通,再给增员插上梦想的翅膀,也许这种增员方式就能够成功。

我:刚才您分析了这种增员方式的可行性,但具体操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邓:是的,记得一个周末,我把我们部门拉到郊区的一个农家院去放松旅游,去之前给大家安排了这个主题,让大家在农家园里各抒己见,采用头脑风暴法。

我:这次农家院旅游,达到您的预期目的了吗?

邓:效果是出奇的好!有些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同事,反而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会后我们这种增员方案轮廓就非常清晰了。

我:大家当时讨论的方案大体轮廓是什么样子的?(www.xing528.com)

邓:这次头脑风暴研讨会首先分析了公共场所宣传造势增员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我:那优点和缺点主要是什么呢?

邓:优点主要是可以充分整合我们团队的力量,能避兔个人增员时的孤独无助的状态。这种增员方式就相当于团购式增员啊,至于缺点就是不能和增员一对一的深入互动沟通。

我:这里会不会存在盲目撒网的问题呢?

邓:其实这种方式看似大海捞针,但实际上我们的活动一旦开始,目标增员就已经聚集在我们的旁边了,这类似市场化自然分层筛选的感觉

我:呵呵,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那你们后面的议题主要是哪些方面呢?

邓:我们后面接着讨论了这种方式的大体流程和关键因素如何把握的问题。

我:那首先给我分享一下大体流程巴。

邓:我们讨论的大体流程是这样的:选择宣传场地→搭建舞台→手舞、歌曲表演→宣布活动结束后有抽奖环们→播放行业宣传片→播放公司宣传片→分发公司事业机会的小传单→演讲人激情演讲→典型成功榜样分享→演讲人上台促成→宣布参加报名→抽奖→团队成员在舞台下选择目标增员促成。

我:哈哈,那你们的气场搞得相当不错啊,我很感兴趣你们演讲人两次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邓:第一次演讲主要内容是社会形势剖析、目标增员可能面临的问题分析、观念导入、介绍成功榜样。第二次主要是简述公司的绩效晋升制度,回答下面目标增员的提问,鼓励目标增员做决定,同时宣布如果去公司考察的增员另外还有奖品。

我:邓经理,这种增员方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哪些呢?

邓:方案策划新颖、行业和公司宣传片精悍有冲击力、现场辅助促成真实可信、主讲人员演说生动、形象、通俗和有说服力。

我:那你们的道具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邓:除了舞台正中央的大型海报是大家凑钱制作的之外,其他所有的道具全是团队成员从家里拿出来使用的,比如电视就是我家里的,DVD就一个资深主管家里的,话筒就是部门本来就有的。

我:这样的增员效果怎么样呢?

邓:当场就做决定的比较少,一场下来有三四个人巴。但是确有很多人愿意来公司考察的,一般都有10人左右,最终增员成功的有七八人。

我:那这样的效果其实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好多部门在一次公司的招聘会中甚至颗粒无收啊。

邓:当然,这种方式只能以团队的形式出现,最关键的提前要做好演练。

我:哈哈,恭喜你们团队又为我们增员开创了一条好的思路。

邓: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