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防军士,丝绸之路河西段农业发展

城防军士,丝绸之路河西段农业发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军需,唐在河西实行了军士屯田,并置营田使等官职进行管理。大军屯田积粮,使大土地农场型农业得到发展,客观上为河西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军士屯田以甘州为最。[11]可见,城防驻军屯田使农业产量大为增加。[16]河西成为天下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这种富庶包括粮产等,自然与州县城城防驻军的屯田有密切的关系。

城防军士,丝绸之路河西段农业发展

为了解决军需,唐在河西实行了军士屯田,并置营田使等官职进行管理。唐政府规定:“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开置屯田以益军储,于是有营田使。”[6]根据《通典·屯田条》中“隶州镇诸军者,每五十顷为一屯”[7],以及《大唐六典》卷7等记载,河西城防体系中一些驻军的屯田情况如下表:

表4-1 唐代前期河西城防驻军屯田数目表

据齐陈骏《河西史研究》一书的考证,敦煌境内也有军事屯田[8]大军屯田积粮,使大土地农场农业得到发展,客观上为河西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士屯田以甘州为最。根据当时陈子昂的说法,甘州屯田数应在40~60屯之间。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陈子昂在《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中写到在河西的见闻:“至甘州,责其粮数。称见在所贮积者四十余万石,今年屯收,犹不入计。”[9]在不计入当时收入的情况下,甘州的积粮达到“四十余万石”。但陈子昂认为此屯粮数量对甘州来说太少。由于甘州土地广阔而人口稀少,因此建议:“甘州宜便加兵,内得营农,外得防盗,甘州委积,必当更倍。保以言之?甘州诸屯,皆因水利,浊河灌溉,良沃不待天时。四十馀屯,并为奥壤,故每收获,常不减二十万,但以人功不备,犹有荒芜。今若加兵,务穷地利,岁三十万不为难得。”[10](www.xing528.com)

陈子昂建议“加兵”屯田,说明此前已实行军屯,只是增加军士而已。从上书内容可知,甘州屯田数有40余屯,岁收入不下20万石。如果“加兵”,收粮可增至30万,推算屯田数将增至60屯。《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甘州地广粟多……屯田广夷,仓庾丰衍,瓜、肃以西,皆仰其。”[11]可见,城防驻军屯田使农业产量大为增加。

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记载,武则天垂拱中,郭元振在凉州组织的屯田情况:“公至凉州,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我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相率而去,公收合余众,缮修城壁,施法令,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公。……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遗,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河西陇方十余处置生祠堂,立碑颂德。”[12]

在吐蕃入侵下,“斗米万钱”的凉州,在郭元振做了“诸军大使”后,屯田一年而经济恢复,以致后来凉州之地“道不拾遗”。

河西其他诸州屯田也很盛行。据《太平广记》记载:“河州敦煌道,岁屯田,实边食,余粟转输灵州,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13]说明河西一带军事屯田,获粮不仅满足当地社会及其军需,而且还能供给关中之用。

在驻军保障和屯田促进下,唐代河西农业逐渐繁荣。开元年间“西有甘、凉六府之饶,东有两河之赋仰给之”[14],说明河西经济繁荣,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5]。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16]河西成为天下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这种富庶包括粮产等,自然与州县城城防驻军的屯田有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