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
塞为边塞,即绵长的边防线。如《旧唐书·太宗纪》记载,贞观三年(629年),“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314]
这里所述“塞外”,为贞观三年,整个北方突厥地区“来归”居民地,设置州县的民户统计,“塞外”即边疆外域,故“塞”为边防线。
此外,诸如《旧唐书·魏元忠传》中的“仪凤中,吐蕃频犯塞”[315]。圣历二年(699年),“突厥与吐蕃数犯塞,元忠皆为大总管拒之”[316]。《旧唐书·娄师德传》记载:“上元初,累补监察御史。属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从军西讨,频有战功。”[317]其中“犯塞”为犯边。塞,即都为边防。
塞作为边防线,有障塞、塞垣等边防隔离设施。《旧唐书·王晙传》记载,开元三年(715年),“突厥默啜为九姓所杀,其下酋长多款塞投降”[318],被安置于近边之地。王晙上疏认为,“亭障之地,蕃、汉相参”,为“下策”,不宜于管理。《新唐书·唐休璟传》记载,武则天时期,唐休璟曾为“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319],“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岨,障塞之要,皆能言之”[320]。《旧唐书·张公谨传》中记载,贞观元年张公谨所说:“塞北霜早,……师出塞垣。”[321]崔融《塞上寄内》中云:“旅魂惊塞北,归望断河西。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322]
盛唐河西与吐蕃之间的边防线,曾经一度为“树栅”之塞。《旧唐书·吐蕃传上》记载:“散骑常侍崔希逸为河西节度使,于凉州镇守。时吐蕃与汉树栅为界,置守捉使。”[323]
北边与突厥也是如此,有“塞树”之障。李端《千里思》言:“凉州风月美,遥望居延路。泛泛下天云,青青缘塞树。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324]
塞有出入的关口,因此也将诸关称之为塞。如武则天时,陈子昂的上书中曰:“北胡侵塞,西戎寇边,兵革相屠。”[325]陈陶《水调词十首》中说:“忆饯良人玉塞行,……沙塞依稀落日边。”[326]无可《雪》中云:“兵防玉塞寒。”[327]《大唐新语》卷8中的“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
盛唐在河西诸地,言塞事即为言边事。郭震(郭元振)《塞上》言: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328]
诗中“塞外虏尘”为敌方侵犯边塞。每年出现类似的军事情况,唐军便西出“武威”,双方大军拼剑相向。而河西酒泉等处所在边防线上,边戍之久,老“戍人”,边事之频,瘦“征马”。即边塞之事频仍。
2.关塞
塞也包括可以进出的关口,以及各个军事戍守据点,因此也称关塞。关塞是关和塞的合称。包括边关、边戍、障塞(或塞垣)等在内的整体边防体系,也包括近边之地生活环境。如《唐律释文》卷8所说:“关塞:谓边防之地也。”《大唐西域记》序中有“烽燧警于关塞”。《唐律疏议》记载:“缘边关塞,以隔华夷。其有越度此关塞者,得徒二年。”[329]即关塞不得随意“越度”,偷渡者要判刑两年。关和塞也常互用。如徐九皋《关山月》中云:“玉塞抵长城。”[330]“玉塞”即玉门关,长城为边塞。玉门关,也称为玉塞、玉关。(www.xing528.com)
唐人的关塞情复杂、特殊而各有意境。唐诗中,大量言关塞长、远、冷,即为边塞、边地或边防,但也称关塞。代表大量与关塞相关士卒的边塞情和戍边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如薛涛《送友人》中云:“离梦杳如关塞长。”[331]杜甫《伤春五首》中云:“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332]将关塞与“离梦”之“杳”,以及“万重”“烟花”并论比较,属于边塞之长。
关塞在唐人心中是遥远的边地。乔知之《羸骏篇》中云:“遥遥关塞断烟霞,山川关塞十年征。”[333]杜甫《寄岑嘉州》中云:“愿逢颜色关塞远。”[334]杜甫《九日登梓州城》中云:“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335]岑参《送李翥游江外》中云:“匹马关塞远。”[336]都为边塞之遥远。独孤及《海上怀华中旧游寄郑县刘少府造渭南王少府崟》中云:
凉风台上三峰月,不夜城边万里沙。离别莫言关塞远,梦魂长在子真家。[337]
从诗文中可以看到,远在边地的人,看着凉凉“风”和“月”,“城边万里沙”,心中却想着友人。借以言归心之切,以及依然无法回归的处境,和悠远而回眸故里的思乡之情。
关塞之地的寒冷和悲凉。杜甫《病马》中云:“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338]司空曙《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中云:“榆落雕飞关塞秋。”[339]杜甫《别赞上人》中云:“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340]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中云:“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341]言及关塞之地,守卒与守军在长时间的“冰雪”和寒风中。
关塞之地,象征着功勋卓著、建功立业的希望,但也依然充满了凄凉之意。高适《信安王幕府诗》中云:“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关塞鸿勋着,京华甲第全……投笔尚凄然。”[342]即虽然关塞为“鸿勋着”之地,在京都“甲第”出仕都无法与之相比。但仍然在作者的思绪中含着“烽烟”“万里绝”,“投笔”“凄然”的凉凉边塞之意。
关塞戍卒生活忙碌而悲愁。刘禹锡《途中早发》中云:“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343]徐锴《太傅相公与家兄梅花酬唱许缀末篇再赐新诗俯光拙句谨奉清韵用感钧私伏惟采览》中云:“非关塞笛悲。”[344]赵嘏《寄远》中云:“关塞迢迢故国心。无限春愁莫相问。”[345]
关塞人烟稀。杜甫《秋兴八首》中云:“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346]戴休珽《古意》中云:“关塞何苍茫,遥烽递相望。”[347]《大唐创业起居注》卷3“夷狄贪婪,属犯关塞,驱迫良善,杀略吏人”。
言关塞,意味着兵戈与战争。杜甫《九日登梓州城》所言:“兵戈与关塞。”[348]
与大众关塞情截然不同的是,唐王李世民的极为豪迈关塞之情,在这位帝王看来,关塞是当时定乾坤之“大风”的源起之地。其《咏风》一诗言道: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349]
在作为唐王的李世民眼中,自“关塞”萧然而起,逐渐成势的“风”,东飞仙境蓬莱,西舞“拂林”国花丛。过深谷鸟声动,经云端“罗影散”,“泛水”“织”波纹。世间为其咏唱,威然清明四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