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西州县城分布及发展变迁

河西州县城分布及发展变迁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前期,在州县制下,州下设县,州的治所为州城,县的治所为县城。根据《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通典》《通志》等文献记载,唐代前期河西主要有五座州城。西魏改称凉州,始有凉州之名。北魏复称凉州城。唐武德二年,复置肃州,亦治酒泉县城。晋昌县城亦于此。唐代前期,河西州城在设置上主要有三次较大变动:一是武德五年的析置瓜州。唐代前期河西八座县城皆在汉代基础上发展而来。

河西州县城分布及发展变迁

唐代前期,在州县制下,州下设县,州的治所为州城,县的治所为县城。每州或有一个或有两个县城作为“郭下”县城(即州城与县城为同一城),如凉州城同时又是姑臧和神鸟县城,甘州城与张掖县城、肃州城与酒泉县城、瓜州城与晋昌县城、沙州城与敦煌县城都为同一城。其设置与分布概况大致如下。

1.州城设置。根据《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通典》《通志》等文献记载,唐代前期河西主要有五座州城。

凉州城姑臧(神鸟)(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为州(郡)城始于汉代。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匈奴逐月氏,得其地,“使休屠、昆邪王分守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160]。“州城本匈奴所筑,汉置为县。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161]西魏改称凉州,始有凉州之名。“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162]。十六国时先后为前凉、后凉、北凉的都城。北魏复称凉州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为武威郡城。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李轨大凉都城。“武德二年(619年)讨平李轨,改为凉州”[163]城,亦为姑臧县城。武德三年(620年),于凉州城又设神鸟县治,“与姑臧分理,神鸟理西,姑臧理东”[164]。“贞观元年(627年)省,总章元年(668年)复置,曰武威,神龙元年(705年)复故名”[165],即神鸟。

甘州城张掖(今甘肃张掖市)。《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使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北魏为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隋大业三年改称张掖郡城,隋末为李轨所占,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讨平李轨,改置甘州”。又为张掖县城。

肃州城酒泉(今甘肃酒泉市)。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以隔絶胡与羌通之路”,因“以城下有泉,其味若酒,故名酒泉”。北魏太武帝时为军,明帝孝昌中,“复置酒泉郡”。隋开皇三年(583年)为镇,属甘州。仁寿二年(602年),“以境宇辽远,分甘州置肃州”[166]。隋末为李轨所占。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肃州,亦治酒泉县城。

瓜州城晋昌(今甘肃安西县锁阳城)。唐武德五年(622年),“析沙州之常乐置”[167]。唐初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瓜州刺史贺拔行威执骠骑将军达奚暠,举兵反”[168];武德五年(622年)五月,“瓜州土豪王干干斩贺拔行威以降,瓜州平”,“是年,分瓜州之常乐县置瓜州,旧瓜州为西沙州”[169]。晋昌县城亦于此。

沙州城敦煌(今甘肃敦煌市)。《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置敦煌郡”,前凉置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后复为敦煌郡,北魏初为敦煌镇,明帝时为瓜州,“地出美瓜,故取名也”。隋大业三年(607年)又为敦煌郡,“武德二年(619年),西土平定(指平李轨),置瓜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633年),去‘西’字”[170],称沙州,也为敦煌县城。

从设置情况看,早在公元前121年的汉代就已设有武威、酒泉二郡城。公元前111年,又分武威置张掖郡城,分酒泉置敦煌郡城,“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即隔断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上各游牧民族以防备其联合对汉。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原通向西方的著名丝绸之路必经路段的重镇。以上四城皆继承了前代郡(州)城之基础,唯瓜州城晋昌为唐代新升州城,是于武德五年(622年)为实现政治上析敦煌地之重权,分沙州地而新置。

唐代前期,河西州城在设置上主要有三次较大变动:一是武德五年的析置瓜州。二是沙州城于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升为都督府城。[171]三是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的大背景下,凉州改为武威郡,甘州为张掖郡,肃州为酒泉郡,瓜州为晋昌郡,沙州为敦煌郡,乾元元年(758年)才复故名。此外,凉州城的行政、军事设置也有一定变化,一是武德三年(620年)于城中增设神鸟县,二是武德二年(619年)城中置总管府。七年(624年),改为都督府,景云二年(711年)后,为河西节度使治所。

2.县城设置。唐代前期河西八座县城皆在汉代基础上发展而来。

昌松城(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元和郡县图志》记:“本汉仓松县”,“后凉置昌松郡”,“隋开皇三年改为永年县”,后复为昌松。唐继而为昌松县城,隶凉州。(www.xing528.com)

番禾(天宝)城(今甘肃永昌县城)。《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本汉番禾县”,北魏为军,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为县城。唐初继承,咸亨元年(670年)至调露元年(679年)为雄州城,调露后复为番禾县城。天宝三年(744年)改名为天宝县城。隶凉州。

嘉麟城(今甘肃武威市西北70里)。据《旧唐书·地理志三》记载,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汉鸾鸟县(《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代所置鸾鸟县城,到北魏时废。)古城置为嘉麟县”[172]。此后,据《新唐书·地理志四》记载:“景龙元年(707年)废,先天二年(713年)复置”[173],隶凉州。

删丹城(今甘肃山丹县城)。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本汉旧县”,即汉代旧有删丹县城,至唐继承,隶甘州。

福禄城(今甘肃酒泉市东南)。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本汉乐涫县”,北魏初为戍,孝武帝时复为县城。隋改为镇。唐时,据《旧唐书·地理志三》记载,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于乐涫古城置福禄县”[174],隶肃州。

玉门城(今甘肃玉门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本汉旧县”北魏孝文帝改为玉门郡,后周省。隋开皇十年复为玉门县。唐初继承。据《新唐书·地理志四》记载:“贞观五年省,后复置。开元中没吐蕃,因其地置玉门军。天宝十四载废军为县”[175],隶肃州。

乐城(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在废瓜州西百里,汉冥安县地。后汉亦为冥安县,晋因之,仍属敦煌郡。西凉于此置常乐郡,后魏因之,后周并凉兴、广至、冥安、渊泉四县为凉兴县,仍为常乐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因改县为常乐。唐武德四年改置晋昌县,五年又于汉广至县地改置常乐县,属瓜州。开元十五年吐蕃陷瓜州,悉兵攻常乐,县令贾师顺拒却之。后没于吐蕃”[176]

寿昌城(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元和郡县图志》记:“本汉龙勒县”,后周废,“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于城内置龙勒府”。据《新唐书·地理志四》记载,武德二年“析敦煌置,永徽元年(651年)省,乾封二年(667年)复置,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省,后复置,治汉龙勒城”[177],隶沙州。

3.州县城分布。河西州县城因河西走廊地形而自东向西依次分布,根据《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及《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78]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179]第2卷等材料,其分布概况如图1-2所示。

图1-2 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分布示意图

上图反映出河西州县城所在的河西走廊地区夹处于当时唐之劲敌突厥和吐蕃等民族政权之间,位于唐统治中心通往西域的必经路段——丝绸之路咽喉要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