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理解品味课文妙语,学习连贯技巧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理解品味课文妙语,学习连贯技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三理解品味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细读课文,品味其语言的妙处。本段的4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有标点处也不能停顿,而是要一口气读连贯,这就是“连接”的技巧(∧)。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展现春花的特点?安排学生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理解品味课文妙语,学习连贯技巧

学习目标

1. 概括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 从修辞、用词、多感官等角度揣摩、品味语言,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深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活动一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背诵描写春季景象的诗句,简要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概括诗句所体现的春之特点。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过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的。

活动二 整体感知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都写了哪些画面,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活动三 理解品味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细读课文,品味其语言的妙处。

建议:先以“春草图”为例,师生共同品味语言;然后教师指导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学生尝试朗诵,并展示交流;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画面,并进行朗诵展示。赏析语言时,结合问题提示,从修辞的使用及表达效果,从用词的准确性和形象性,从作者观察景物的多种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

[方法指导]鉴赏语言的思维路径:选句子——确定切入点(选词、修辞、感官、写作方法……)——结合切入点和文本,具体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表达的情感。

1. 品读第3段“春草图”。

(1)本段的4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一大片一大片”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受到春草的勃勃生机);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在文中怎么理解?把“钻”换成“长”,“嫩嫩的,绿绿的”换成“很嫩很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

“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劲儿,突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旺盛生命力,使小草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也使文章更加充满趣味,用“长”显得太平庸。

“嫩嫩的,绿绿的”显得“更嫩、更绿”,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小草初生“新”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舒缓语气,富有音乐美、节奏感。

(3)运用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品读。

朗读指导:重音,是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可以用加强或减弱音量、加快或放慢速度等方式,使需要强调的词语在声音感受上引人注意,一般可以用下加着重号表示重音。

朗读示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朗读脚本:重读“钻”字,要读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旺盛的生命力。重读“嫩嫩”“绿绿”,形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和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停连分为停顿和连接两种情况:停顿,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停顿时间的长(V)短(▲)可以营造不同的表达效果;停顿的地方,不限于有标点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区别逻辑层次和制造表达效果的双重作用。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有标点处也不能停顿,而是要一口气读连贯,这就是“连接”的技巧(∧)。

朗读示例2:坐着,V躺着,V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V轻悄悄的,草V软绵绵的。

朗读脚本:一连串六个动作的停顿,要错落有致。

(4)学生朗读展示交流。

2. 品读第4段“春花图”(侧重理解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

(1)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展现春花的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景,把春天百花争艳的情景写活了。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把花的颜色比作火、霞、雪,既突出了花的美丽,又与上文“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

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比喻和拟人,描绘了阳光下的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2)作者描写春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描写春花的。

(3)安排学生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3. 品读第5段“春风图”(侧重理解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方法)。

(1)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哪些感官,充分表现了春天的风什么特点?

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五种感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

“风里带来……气息,……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清新的空气使作者陶醉其中(因为泥土的清香、青草的气息、花的芳香都夹在风中,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www.xing528.com)

“鸟儿将巢……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风将美妙的音符传遍大地,令人愉快。

(2)本段中还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引用、比喻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柔情。

(3)安排学生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4. 品读第6段“春雨图”(侧重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是怎样表现的?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2)为什么树叶会“绿得发亮”,小草会“青得逼你的眼”?这些景物与春雨有什么关系?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不仅仅是写树叶和青草的颜色,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

形容小草特青,这里用夸张比喻手法,意思是说小草特别青,青得都刺眼睛。

(3)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情状。

(4)指导学生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活动四 总结

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绘春);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赞春),表达作者对春天、生活的热爱。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活动五 阅读训练

阅读《夏》,回答问题。

梁 衡

夏天到了。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勃,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A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B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D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E“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 阅读第2段,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 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朗读,是语文学习极其重要的方式之一,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请你运用本单元学过的重音、停连的知识,从第4段中任选一句写出诵读建议。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诵读建议:“母亲的手”“抚摸”要重读,令人觉得温暖、柔和、亲切;“抚摸”前停顿一下,以凸显作者喜欢春风的感情。

4.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用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你对它的热爱与赞美。

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一季节),爱它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它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示例1:拟人,“挑”“举”“匍匐”三个描写人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瓜秧的腰肢抖动,把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体现了夏天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

示例2: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

3. 示例:选句:“B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诵读建议:“你看”后面可以稍做停顿,以引起听众注意,关注下面的内容;“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要重读,让人体会农民夏天的忙碌与辛劳。(言之有理即可)

4. 示例1:我爱春,爱它萌动的嫩芽,爱它粉红的蓓蕾。

示例2:我爱夏,爱它悠长的蝉鸣,爱它瓢泼的暴雨

示例3:我爱秋,爱它高空中的风筝,爱它果摊上诱人的水果

示例4:我爱冬,爱它小屋里红红的炉火,爱它雪地上两行可爱的足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