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
王梓豪
今年八月,我们从小学升入初中。新学校给我们的见面礼就是长达七天的军训,为的是让我们有强健的身体,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开篇点题,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军训第二天,太阳烘烤着大地。我们身上穿着绿色的迷彩服,双腿站得笔直,脚跟靠拢并齐,脚尖分开,两手紧贴裤线,挺胸抬头,与旁边的同学站成一个排面。
我累得双腿酸疼,两手耷拉在两旁,头上豆大的汗珠滴到脖子上又滚落下来,溻湿了衣服。我眼前发黑,脸发烫,嘴唇发干,浑身酸痛。我想:这军训也太累了吧,刚上初中就受这罪!我望了望别的班在阴凉处休息的同学,心里很是羡慕。
细节描写,写出切身感受,显得真实生动。
不一会儿,巨大的金轮已经升到正头顶。
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了教官。他威严地屹立在队列前面,岿然不动,目光坚毅,显得十分伟岸。我想:军人何尝不是跟我们一样在大太阳下站军姿呢?他们在军营里艰苦训练,为的是保卫祖国,捍卫和平。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表现“我”的思想转变,暗合“礼物”这一题旨。
休息的时候,教官用手抖了抖衣襟,眼睛直视前方,清了清嗓子,然后右手举起地上的大喇叭唱起了歌:“战士责任重呀嘿,军事要过硬呼嘿……”我顿时热血沸腾,身体里充满了力量。
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最后的阅兵式上,终于获得了优胜奖。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掌声排山倒海。虽然我们在军训中晒黑了、累坏了,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仿佛看到了军人刻苦训练的场景,仿佛听到军人的呐喊声。这种拼搏奋进的精神汇成一束光,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和希望。
此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集中传达出来,为结尾的抒情蓄势。
感谢学校送给我们初一新生的这份厚重的见面礼,我们所有人都笑纳了——包括这大黑脸和满身的汗臭味儿。这七天的军训磨炼了我们的意志,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像军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长大为国争光。
结尾段总结全文,引用古语,深化主题。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通过回忆初一入学军训的经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完善与成熟。文中生动再现了军训场景,细腻地描写了个人感受,有的放矢地抒发了情感思想。文章前半部分侧重于表现军训的“苦”,后半部分抒写了接受检阅时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两相对比,突出了“付出才有收获”的主旨,可谓水到渠成。好的作文就应这样: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想,素材来源于生活,思想又高于生活。
润物细无声
陈泽然(www.xing528.com)
初一开学,我一进班就看见我们的新班主任。她是一位中年女老师,身材微胖,戴一副红色的眼镜,梳着整齐的短发,中等身材,教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刚教我们一个月,她就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开篇介绍人物基本情况,点明文章中心。
记住你们的名字
第一天上课,她给我们留了知识点让我们朗读、背诵,她也没闲着。她先从前排靠墙的同学开始,看一眼人看一眼人名单,有的人低着头,她还侧着头仔细端详,好像是在记学生的相貌特点;接着她又看下一个人,对照人名单,嘴上嘟嘟囔囔的……如此反反复复,她也不嫌累,从第一名同学一直记到最后一名同学。
快下课的时候,她端着人名单走下讲台,盯着同学仔细地打量。她头上冒着汗珠,右手不时揉揉下巴,目光从一个同学移到另一个同学,不停地抿嘴润湿嘴唇。一圈下来,她舒心地一笑,我知道她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突出老师的用心。
希望你能做到
有一次,我的英语听写成绩不理想,被她叫到办公室。她翻开我的听写本,指着一个个错误的单词,抬眼看看我。她长叹一口气说:“学习,就得注重细节。你应该利用好在校和在家的一切时间,抓紧背诵,自己勤抄写句型,才能学好英语。我希望你能做到!”她的话掷地有声。
其实,我对英语早就死心了,可听她这样一说,我心里又有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猛抬头,看见她写得密密麻麻的备课本,看见她判完的一大摞作业本,看到她眼里的血丝。我明白了,她的课讲得好就是因为她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我要是学习她这种认真劲儿,怎么会学不好呢?
写她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丰富了她的人物形象。
我们班是最棒的
家长开放日前一天,她格外忙。她一会儿准备发校讯通,一会儿询问班干部班级情况,一会儿又进班督促值日生打扫卫生。我们放学离校的时候,她还在忙前忙后。她右手支着腰,左手抹着汗,嘴唇干裂,偶尔还咳嗽一声。我分明听到她对班长说的一句话:“咱们班是最棒的。这次家长开放日要给同学们信心,给家长希望!”
此段运用白描手法,写老师对班级的点滴付出。点点滴滴都是爱啊!
为什么新班主任能走进我们心里?因为她对我们、对班级付出了真心,付出了心血,付出了爱,所以能赢得我们的崇敬与爱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爱有魔力,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结尾运用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抒情力度。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采用小标题式的并列结构,提纲挈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文中再现了老师关心学生的几个片段,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突出了老师无私、敬业的光辉形象。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作者观察得很仔细,抓住了细节,人物塑造很成功。题目和结尾引用古诗,给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