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技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科学技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与丁肇中邓小平:“今天同你们见面,是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你们今后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劳动。”今天,在会见丁肇中时,邓小平又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事,一点不能弄虚作假,我们一定要搞好科学研究。”邓小平对发展中国科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他向丁肇中重申了这个方针:“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学会先进的东西才能超过先进。”丁肇中表示愿意在这些方面作一些具体工作。

科学技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邓小平丁肇中

邓小平:“今天同你们见面,是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你们今后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劳动。”

丁肇中:“像他这样高龄,对各种事情依然了解得很清楚,记忆力很好,头脑很敏锐。”

1977年,中国刚从十年浩劫中挣脱出来,神州大地已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新的长征,准备迈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的征途,中国的内政外交也处在重大调整之中。一切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不管是希望中华振兴的朋友,还是担心中国强大的对手,都纷纷来到中国,想走近些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大国,与之建立相应的联系。所以,在七十年代末以至整个八十年代,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以及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外事活动就特别多,往往一天要接见数位外宾。

1977年8月17日这天,按照有关安排,邓小平将会见一位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这是两位名人的会见,一位是伟大的政治家,一位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丁肇中,1976年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三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科技界称他是现代最具有实验能力、最善于观察现象的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是于1965年接受了德意志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负责人的邀请到达汉堡,作了一个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著名实验。以后十几年中,他奔波于世界各大加速器中心的高能加速器,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微观世界的奥秘。由于他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实验,所以他在高能物理领域里所做的每一次实验,都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引起一种预期的震撼。1974年11月,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发现了丁粒子。这次发现是如此重要,以至各国物理学家们称之为“11月革命”,并用“丁粒子之前”和“丁粒子之后”来作为粒子物理学的分界线。

从1978年冬天开始,丁肇中和他的助手们在德意志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利用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胶子的存在,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为了表彰他在粒子物理领域中的杰出贡献,丁肇中又获得了意大利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奖章——1988年度德卡斯贝里科学奖。

丁肇中所获得的成就令海内外华人自豪骄傲,他也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分享这份荣誉。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的颁奖大会上,用中文发表了简短的答词。他这样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事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为此进行过一番斗争。原来,当他翻阅以往的有关诺贝尔奖的材料时,发现在众多获奖者的答词中,竟没有一份是用中文书写的,这使丁肇中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定用中文书写自己的答词,但遭到美国官方的阻止,美国官员说,你已经是美国公民,就应当用英文书写。丁肇中理直气壮地说,我确实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我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国领奖,用什么文字书写是我的自由。负责颁发诺贝尔奖的人士又提出,我们这里没有中文打字机,你用中文书写我们不能打印分发。丁肇中说,我用手书写,请你们代为复印。丁肇中对中华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令许多人为之感动。

刚刚走下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丁肇中,又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中国,他不仅要看看祖国的巨大变化,更思考着能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些什么?

没想到,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副总理能抽空会见他。丁肇中这个平时总是从容不迫,工作起来十分严肃的科学家也不禁心情激动起来。这次回国,他是带着夫人和孩子一起来的,尽管他的夫人是美国人,但他也要让夫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会见的时间到了,邓小平快步迎上来,与丁肇中及其夫人和孩子一一热烈握手。摄影师好像看透了丁肇中的心思,不失时机地从最好的角度照下了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宾主落座后,丁肇中说:“我们这次来中国参观,看到大家很有干劲,都想把科技搞上去。我相信中国这么大,搞科研的历史这么久,一定会出人才,会很快赶上科学先进水平的。”他说起话来仍然像往常一样,慢慢的,语调很温和,但充满了热情与内心的感慨。

实验物理学家是最看重事实的,他们决不会感情用事地随便下结论。丁肇中说出以上一番话,是他亲身经历的总结。他的童年是在中国战乱时期度过的,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家人颠沛流浪,亲眼看到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是多么苦难,多么落后。所以他到了海外以后,念念不忘的就是希望祖国早一天富强起来。中美关系恢复以后,自1975年起丁肇中就不辞劳苦,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参观访问和讲学。他以敏锐的双眼,看到了十亿中国人民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和中国正在走向振兴的大好形势。

此时,率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掌舵者邓小平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他密切关注着世界前进的潮流,多次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今天,在会见丁肇中时,邓小平又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事,一点不能弄虚作假,我们一定要搞好科学研究。”又说:“‘四人帮’最蠢,胡说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把知识分子说成‘臭老九’。”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此番话道出了丁肇中的心声,丁肇中曾多次对中国科技发展发表过类似意见。他认为,任何一个大国,尤其是有历史传统的国家,都不能不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现在工业、商业国民经济,都是用已经成熟的技术。新的技术只能从发展自然科学得到,不然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自然科学从发现到应用有一段过程,自然科学研究的新发现能够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有长久的历史,过去对人类科学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因此,就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忽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支持。

邓小平对发展中国科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他向丁肇中重申了这个方针:“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财富,学会先进的东西才能超过先进。”为此,他提出要派人出国留学,要接受华裔学者回国,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丁肇中表示愿意在这些方面作一些具体工作。会见结束后,邓小平设宴招待了丁教授一家。

这次会见之后,丁肇中教授的活动日程表安排得更加紧凑了。他正在日内瓦领导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这个研究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对撞机,仅准备建造就用了七八年时间。除了这项繁重的科研工作,丁肇中最关心的就是中国科学的发展问题了。(www.xing528.com)

从1977年开始,丁肇中为中国训练科技人员,已经培养了100多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不少实验物理方面的室主任、课题组长,都到丁教授领导的实验组工作过,现在都是科研工作的骨干。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所需要的一些实验物理方面的人才,也是在丁教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的合作,由他主持的联邦德国汉堡高能加速器的研究小组,首先接纳了第一批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丁肇中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员,还热心为培养中国研究生而奔波。他每年为选拔中国留学生,都要在美国出好题目,用飞机送回北京,由教育部组织统考,考取者送到欧美学习。每次回国,还要安排时间讲学,作学术报告。丁肇中做了许多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1984年8月16日,正是北戴河一年中的黄金季节,邓小平在工作之余来到北戴河疗养。游泳是邓小平的一大爱好,尽管他此时已近80岁了,仍每天搏击海浪,畅游不止。

这天,丁肇中也来到了北戴河,两位老朋友在这里再次相聚。丁肇中望着满面红光,肤色稍黑的邓小平,高兴地说:“我看到邓主任身体这样健康,感到非常高兴。”邓小平说:“我身体很好,刚刚下了一小时海。”宾主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亲切交谈。

邓小平对丁肇中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说:“好长时间不见了,这几年你做了不少事情。”这虽然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使丁肇中心里热乎乎的,他知道,中国领导人了解他,中国人民感谢他,对于一个海外华人来说,有什么话能比它更珍贵呢。

丁肇中曾多次就中国科技发展政策与中国领导人交换过意见。他提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政治、赚钱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支持自然科学研究的话,会有很严重的后果,那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中国人很聪明,这一点任何人都不怀疑。遗憾的是,中国的传统不太注重实验科学,而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这个世纪科学上有发明创造的多是西方人,中国人的贡献不大。贡献不多的原因是一向不太注重实验,并不是因为穷,仪器不好,最重要的是基本观念问题。中国学生擅长背书,背书只能把别人发现的东西背下来,长久下去,就不能发展,在中国青年中应当鼓励探索精神。

他还建议国内一定要尊重人才,支持科学研究,千方百计为年轻的科技人员提供理想的机会,这样大批的人才学成后就会归来。他的这些意见受到了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一些基本观点上,邓小平与丁肇中的看法是如此的接近,中国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的有关思想。其中,显然吸取了丁肇中等海外科学家的有益建议。

1984年对于丁肇中来说格外繁忙。这一年他三次回国,来去匆匆。5月和8月是回国挑选学生到他的实验室去学习、进修。10月则是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活动,顺便还要到中国科学院选学生。

国庆30周年时,丁教授已参加过庆祝活动。时隔五年,又一次参加国庆盛典,他颇有感触地说:“我对中国的进步感到高兴。我觉得人民的生活比五年前有了显著的改变。”他告诉记者,对他这样一个小时候在中国的战乱中成长,以后又多年生活在国外的人,能看到这样规模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确实感到十分荣幸。

“当我看到代表各民族、各团体的群众欢乐地参加游行时,心里是很感动的。经过三十五年的努力,中国已经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一个在世界上受尊敬的国家了。这五年里,国内的科研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大的。科研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改善,从领导到一般科技人员,都大大年轻化了。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都靠年轻人,因此我对年轻的科技人员抱有很大希望。”

更让丁教授兴奋的是,这次回国参加国庆庆祝活动的,共有60多位华人科学家,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一些在海外的科技界老朋友。10月2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这些在各自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们。

会见的气氛非常亲切而热烈。客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情绪高昂,又见到多次见面的老朋友邓小平,更是喜出望外。华人科学家们都敬佩邓小平的胆识,更急切地希望了解中国下一步发展的计划和政策。所以,邓小平一开始讲话,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邓小平说:“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里做了不少事情,付出了中华民族的知识和劳动,今天已取得第一步的成果。这里包含着海外的亲人和朋友提供的知识和劳动,在座的和不在座的,不在座的更多了。今天同你们见面,是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你们今后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劳动。”这时,全场热烈鼓掌,情绪活跃,李政道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黄帝子孙都能抬起头来了,我们表示感谢。杨振宁说,10月1日的游行从邓小平主席检阅开始,以几万名青少年游行结束,这是意味深长的。中国今后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邓小平又向华人科学家们介绍了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任务:“概括起来讲,我们的任务是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争取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现在我们的改革从农村转到城市,全面改革。改革是很迫切的。如果城市不进行改革,城市工作不能满足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的发展需要,就会障碍农村继续前进。从农村改革看,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相信会成功。这样就可以保证我国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邓小平还谈了其他问题。他的谈话不时引起阵阵笑声和掌声,学者们围在邓小平周围,互相问长问短,合影留念。

丁肇中对这次会见印象非常深刻,事后他说:“我又再次见到邓小平主席。他向我们谈了中国下一步的城市改革计划,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使我特别高兴的是,像他这样高龄,对各种事情依然了解得很清楚,记忆力很好,头脑很敏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