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诺:中国人民忠诚朋友

斯诺:中国人民忠诚朋友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由衷地赞扬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希望经过斯诺先生,使中美两大民族亲密携手,帮助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他的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后来看到《西行漫记》时,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一本真实报道了我们的情况,介绍了我们党的政策的书。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

斯诺:中国人民忠诚朋友

是他的一部《西行漫记》,端正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看法,使世界进步人士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是他最先透露了毛泽东愿见尼克松的信息,重新搭起了中美友好的桥梁……毛泽东由衷地赞扬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毛泽东评点原文

 ◎这是一本真实报道了我们的情况,介绍了我们党的政策的书。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1] ◎斯诺先生是站在人民大众方面的,他是共产党的好朋友。希望经过斯诺先生,使中美两大民族亲密携手,帮助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 ◎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的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3]斯诺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别名施乐

1905年7月19日生于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1928年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同年到中国上海。先后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和《芝加哥论坛报》等美、英报纸的驻华记者。1933年2月,因编译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在上海与鲁迅相识。1933~1935年,执教于燕京大学,关心、支持中国的学生运动和抗日斗争。1936年6月,开始陕北苏区采访之行。

次年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工农红军的长征。1937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参与创办英文杂志《民主》。

1938年与新西兰作家艾丝倡导中国工业合作新运动。1939年再访延安。1941年回国后,任美国《星期六邮报》战地记者和助理编辑,辗转于欧、亚、非各地。

1959年,由于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侨居瑞士。1960、1964和1970年又三度访华,撰文报道新中国的巨变。1970年12月,他同毛泽东进行长谈,并在《生活》杂志上作了报道。这对于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1972年,12月15日病逝于日内瓦。按其遗愿,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北京大学(原燕京大学旧址)未名湖畔。

主要著作还有《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边》、《复始之旅》、《大洋彼岸》、《今日红色中国》、《漫长的革命》等。

试 析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1936年他的首次中国陕北之行,对他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不仅写出了惊世之作———《西行漫记》,使他成为世界的知名人物,而且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毛泽东主席等一大批中共领导人结下了终生的真挚友谊。

毛泽东与斯诺的首次见面是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保安他的住处即一间简陋的窑洞里接见了刚从大洋彼岸来的客人。吴亮平担任翻译。毛泽东回答了斯诺提出的一些问题。由于毛泽东博学多识,精通中国历史,对世界历史哲学也有研究,加之他记忆惊人,讲演才能出众,回答问题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强烈地吸引了斯诺。特别是毛泽东对当前形势的精辟分析,对行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局面的预测,使斯诺非常钦佩和折服。

这次访问,斯诺除到苏区实地看了军民的生活情形,拍了大量照片外,还同中共党的领导人多有接触,了解了许多政治问题。最后,毛泽东还同意了斯诺的请求,说了他的个人经历。

保安的10月之夜,是清凉的。在这夜深风凉人静之际,毛泽东在他的窑洞里与斯诺对面而坐,以浓重的湖南口音,生动风趣的语言,根据斯诺的提问,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共产党的诞生,红军的创建,根据地建设,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以及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斩关夺隘,抢渡天险,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毛泽东侃侃而谈,斯诺奋笔疾书。他们谈了十几个晚上,每次谈话通常从晚上九点多钟开始,一般都谈到凌晨两点左右。谈话时,毛泽东的态度是那样的平易近人,谦虚诚恳,谈话又是那样生动活泼,风趣诙谐,久久不倦。斯诺说这是他生平经历过最难得、最宝贵的谈话。毛泽东对他个人生平的谈话很慎重,要求斯诺整理成文后,由黄华同志译成中文,经他仔细审阅修改后,再交黄华同志退给斯诺。(www.xing528.com)

斯诺在苏区生活了近4个月后,于10月中旬依依不舍地告别保安军民,22日回到西安。11月初返回北平。他不顾数月采访的疲劳,立即昼夜奋笔写作。

他用朴实的文字和大量的真实照片,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斗争,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史诗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地概述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和新气象。他还用大量的篇幅,生动地、详尽地记述了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其他领导人的革命活动情况。文章中多处表达了他对毛泽东无限钦佩、崇敬的心情。他用事实向人们证明: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苦难的中国才能变成光明的新中国。

他把这本书取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即中译本《西行漫记》。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一问世,顿时轰动了全世界,被世界上许多评论家称为“真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成了世界上最畅销的书。毛泽东后来看到《西行漫记》时,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一本真实报道了我们的情况,介绍了我们党的政策的书。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1939年9月,斯诺再次来到陕北,毛泽东在延安再次欢迎他并同他作了长谈,介绍三年来陕甘宁边区和蒋管区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侧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地位。此次访问后,斯诺写了《为亚洲而战》这本书。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被邀请于1960年6月访华。毛泽东会见了他,又作了长谈。斯诺以此次访问为基础,写出了名著《大洋彼岸》(又名《今日的红色中国》)一书。

1966年10月8日,斯诺再次访华。毛泽东与斯诺作了重要交谈,议论到改善中美关系问题。

1970年8月,斯诺偕夫人又一次来华访问。这次访问期间,毛泽东同他谈了对林彪的反感。还希望他在沟通中美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毛泽东对斯诺说:“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谈不成也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何必那么僵着? 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我看我不会跟他吵架。”“你看中美会不会建交?”斯诺问。

“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毛泽东答道,并希望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斯诺回国后,于4月30日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了毛泽东对他的谈话,透露了毛泽东愿意与尼克松总统面谈的信息,这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了许多报纸、通讯社的头条新闻。尼克松总统当即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我希望,在某个时间以某种身份访问大陆中国,以什么身份出访我还拿不定主意。”美国国务院也宣布:“本政府若干时候以来一直是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斯诺未辜负毛泽东的愿望,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贡献。遗憾的是,斯诺此时已身患重病。斯诺的病立即引起毛泽东、周总理的高度关切。中国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建议斯诺到中国治病,但斯诺谢绝了。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写信慰问,斯诺极为感动。1972年1月22日,毛泽东、周总理派马海德带去一个中国医疗专家小组,要接斯诺来华治疗。这时的斯诺已经不起长途旅行的颠簸。中国医疗小组对斯诺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终因病情恶化,斯诺于1972年2月15日凌晨逝世,终年66岁。当晚,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副主席都发来了唁电。毛泽东的唁电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的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心中”。2月19日,首都各界人民隆重集会,追悼斯诺先生。毛泽东献了花圈,其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献给中国的朋友埃德加·斯诺”。5月16日,斯诺的部分骨灰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安葬,毛泽东送去了花圈。

毛泽东是斯诺大半生所崇敬、宣传的伟大政治家。毛泽东一生中所见过的外国朋友难以计数,但毛泽东同斯诺的交谈,其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和话题之深,都是其他外国人所不能比拟的。毛泽东对斯诺的信任和厚爱不言而喻。而斯诺则通过他的几十本著作,赢得了“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的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