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毅:侠气爽直,功不可没

陈毅:侠气爽直,功不可没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毅有侠气,爽直。无论是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1944年3月7日,陈毅从前线来到延安,准备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此毛泽东很关心,相信陈毅,支持陈毅。

陈毅:侠气爽直,功不可没

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关于他,有不少趣闻美谈。毛泽东曾说:

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他去世时,毛泽东抱病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毛泽东评点原文 ◎陈毅的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1] ◎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无论是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2]陈毅简介陈毅(1901~1972),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字仲弘。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巴黎参加工人运动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而被扣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担任重庆《新蜀报》文艺副刊主笔。同年秋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学生运动。1926年初毕业于中法大学文学院,后被派回四川,在旧军队中做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春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同年8月赶上南下的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与朱德等整顿余部,转战至湘南,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同年4月和朱德率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于井冈山地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特委书记等职,并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初与朱德、毛泽东率四军主力转移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主持中共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赴上海中共中央全面汇报了四军的情况。肯定毛泽东、朱德在四军的贡献,支持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红军的行动策略和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军的主张。在周恩来主持下,代中共中央起草给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回四军后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2月任新成立的第六军政治委员。后任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等职,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参与领导反“围剿”斗争,曾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两次获红色奖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他留下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中共在南方的这个革命战略支撑点和一批战斗骨干。

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编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在苏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11月,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与政治委员刘少奇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部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代军长,与刘少奇等总结经验教训,领导部队整训。指挥华中9万部队,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击中坚持抗战,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曾参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统率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部队,抗击50多万国民党正规军向华东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创造性地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指挥孟良崮战役,一反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用战法,出敌不意地歼灭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1948年5月除继续担任华东军政职务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从同年11月开始,作为总前委的常委之一,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筹建华东海军空军和技术兵种,加速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遭到严重迫害。1969年夏,他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一起,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性建议。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生前发表过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1977年出版有《陈毅诗词选集》。

试 析陈毅同志是毛泽东较早认识,并与毛一起战斗的战友。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年,即1928年,陈毅就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共同坚持、发展工农武装割据。陈毅长期担任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政治立场坚定,光明磊落,以敢于直言而闻名,毛泽东对他知之甚深,十分喜欢他豪爽的性格,也十分信任他的为人,对他多有褒奖。

1944年3月7日,陈毅从前线来到延安,准备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他任新四军代理军长。来延安之前,陈毅同当时任华中局代理书记、新四军代理政治委员的饶漱石之间有争论。对此毛泽东很关心,相信陈毅,支持陈毅。在陈毅到后的第8天,即3月15日,毛泽东即亲笔致信饶漱石和华中局、军分委各同志,信中说:“陈毅同志抵延,知道华中工作发展情况,甚以为慰。关于陈、饶二同志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在陈动身前两同志已当面谈清,现已不成问题。中央完全相信,在陈、饶二同志及华中局、军分委各同志的领导下必能协同一致,执行中央路线,争取战争胜利。关于内战时期在闽西区域的争论,属于若干个别问题的性质,并非总路线的争论,而且早已正确地解决了。关于抗战时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

无论是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如有同志对以上两点不明了时,请漱石同志加以解释。”信中明确肯定了陈毅的工作,赞扬了他的功劳,澄清了对他的争议。

信中提到的“内战时期在闽西区域的争论”,毛泽东作了结论。那是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陈毅主持会议。会议在党对红军的领导、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村根据地、红军任务等重要问题上发生争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未被会议接受。会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重要领导岗位。同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陈毅关于红四军党内情况的汇报,发出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恢复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在这件事上,陈毅的正确汇报起了重要作用。

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毛泽东把陈毅与项英作了区别。项英(1898~1941)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副军长。他在主持新四军工作期间,没有坚决执行中央关于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动进攻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付这种进攻的准备,以致在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中使新四军遭到重大损失,他本人也被反动分子杀害。

陈毅到延安后,在七大召开前夕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了新四军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同某些人的争论,流露出急躁情绪。毛泽东及时复信,予以劝导。信中说:

“陈毅同志:来信已悉,并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做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感冒宜多睡,少动多食。余容面叙。”信中语气诚恳,感情真挚,既表示了对陈毅的理解,又对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不同的意见要忍耐,要反思自己的缺点。

陈毅自幼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曾从事诗歌小说创作,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斗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诗的激情不减,在战斗间隙和政务之余创作了很多旧体诗以及少量新诗。代表作有《赣南游击队》、《梅岭三章》、《感事书怀》、《冬夜杂咏》、《六十三岁生日述怀》、《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等。这些诗篇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刀丛出入历艰辛,且喜刀丛自有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名句,被不少人引为座右铭。陈毅的诗留存下来的有350余篇,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毅诗词选集》,选收了150篇。这些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光明磊落的革命襟怀,既有恢弘气度、不凡意境,又显得朴实平易、恬淡清远。

在近代诗人里,毛泽东喜欢柳亚子和陈毅的诗。他认为柳诗气势雄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并认为自己的诗“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在评论陈毅的诗时说:(www.xing528.com)

“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毛泽东把自己的诗风归于柳陈一类,清楚地表明他偏重于豪放的诗风。由于二人都爱诗,诗风又相近,所以毛泽东与陈毅又多一层交情,多一分了解。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就陈毅请他改诗的问题给陈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西  行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只给你改了一首,还很不满意,其余不能改了。

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功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

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又李白只有很少几首律诗,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祝好!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信中这样坦率地交换意见,批评对方诗作的缺点,肯定其优点,足见二人交谊之深,视为知音。

文革”初期,陈毅勇敢地参加了“二月抗争”,受到了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林彪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为参加“二月抗争”的陈毅、叶剑英等同志平反。陈毅病逝后,毛泽东抱病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再次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杰出才华、富有个性因而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的陈毅同志,风范长存人间,诸多方面值得人们认真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