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叶剑英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

叶剑英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端大事不糊涂,剑英足以当之!叶剑英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有功劳的。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叶剑英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叶剑英在这个危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抗战胜利后,叶剑英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叶剑英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

每逢党和革命遇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总是他挺身而出,进行机智勇敢的斗争,建立奇功。他又有很丰富的军事理论,有很高的古诗词修养,因而有”儒帅”之称……

毛泽东评点原文 ◎剑英,我送你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大事不糊涂,剑英足以当之! [1] ◎张国焘一到毛儿盖就反了,他就在这里大开其督军会议,用枪杆子来审查党中央路线。……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2] ◎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指脑袋———编者注)。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3] ◎张国焘搞分裂,发个电报给陈昌浩、徐向前,里面说,要坚决南下,否则就要彻底解决。当时叶剑英同志当参谋长,他把这个电报先给了我,没有给陈昌浩、徐向前,我们才走了的,不然,我们就当俘虏了。叶剑英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有功劳的。[4]叶剑英简介叶剑英(1897.4.28~1986.10.22),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广东省梅县人。少年在家乡读书,因受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祖国。1916年随父赴南洋。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于民主革命。

1920年夏,叶剑英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翌年10月,随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

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嗣后,前往福建任东河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

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他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这时,他接受了马列主义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他英勇善战,指挥果断,显露了出众的军事才能。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7月,他在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立即冒着风险找他们商量对策,决定叶挺和贺龙指挥的部队迅速向南昌开进,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南昌起义得以实现。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叶剑英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8月上旬,他兼任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长,使这支革命武装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他促成警卫团扩编,介绍共产党员梁秉枢当团长,使警卫团也成为广州起义的武装力量。12月11日,他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次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连接,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开端。

1928年冬,叶剑英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下半年回国。1931年初到达中央苏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指挥第二、

三、四次反“围剿”战役。在此期间,还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部队进入广西山区,他在一次敌机轰炸中负伤,带伤坚持行军、作战。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中,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月,调任三军团参谋长。7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8月,党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开会,决定部队分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甘南。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并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党中央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终于脱离险境。叶剑英在这个危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毛泽东后来屡次称赞这是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的一个大功。9月中旬,叶剑英任由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叶剑英与周恩来朱德一起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剑英任参谋长。

1937年至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

1941年2月,叶剑英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他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

抗战胜利后,叶剑英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

1947年2月,他返回延安。3月,赴晋西北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1949年初,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的叶剑英和聂荣臻彭真一起,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他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

1950年2月,叶剑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5月1日,我军解放海南岛。

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3月,叶剑英建议并受命创办军事科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主持制定了军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针、原则和方法,建设了一支科研干部队伍,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同年,兼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他是我军杰出的战略家、军事教育家和现代军事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1959年9月,叶剑英任中央军委常委。1966年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8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文革”十年内乱中,叶剑英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忍不拔的多种形式的斗争。“文革”初期,为坚持党的领导,稳定军队,保护老干部,他在职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66年10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言,坚决反对搞乱军队。11月13日,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10万人大会上讲话,对当时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11月29日,他针对林彪、江青等人煽动“打倒刘邓”的罪恶活动,明确指示军事博物馆展览厅保留刘少奇邓小平同志的照片。(www.xing528.com)

1967年1月,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稳定军队的发言。会后,他拿着全国军分区以上军事单位受冲击的统计表,当面斥责江青,指出:“内扰必然引起外患”,“稳定军队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1月20日,他在军委碰头会上,义正词严,拍案斥责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打倒老干部和反党乱军的罪行,以致右手第5掌骨远端骨折。经过激烈斗争,他主持制定的中央军委八条命令,经毛泽东批准颁布执行,对稳定当时局势起了重要作用。2月14日,叶剑英在政治局碰头会上,愤怒质问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人:“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林彪、江青等人把叶剑英和其他老同志对“文革”的抵制,诬陷为“二月逆流”。

叶剑英遭受打击迫害,实际上被解除了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职务。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提议,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后,叶剑英重新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对稳定当时全国和军队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1971年7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主持接待秘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1972年参加接待先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1973年,又协助周恩来接待第二次来访的基辛格。他为建立中美、中日外交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叶剑英再次被中止了领导工作。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剑英和党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在这场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核心人物的作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叶剑英高瞻远瞩,排除阻力,力主请邓小平、陈云等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主张明确肯定“天安门事件”为革命运动,尽快平反一切冤假错案。

1977年3月,叶剑英再次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8年3月5日,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实现了党的领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80年9月,叶剑英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制定了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还领导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等22个法律,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做了大量工作。

1985年9月,叶剑英同其他63位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必须让一批比较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

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了他的请求。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试 析

叶剑英比毛泽东小三岁,几乎是同龄人。他早年参加革命,南征北战,是开国元勋之一。建国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在毛泽东领导下做过许多有力工作,毛泽东对他十分了解。“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泽东生前送给叶剑英的两句话,也是对他一生重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吕端大事不糊涂”,典出宋史宋太宗称赞其大臣吕端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何谓“小事糊涂”? 即在个人利害得失方面不在乎、不计较,不耿耿于怀。比如对待飞短流长、闲言碎语之类,吕端的态度是:“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这便是他“小事糊涂”的一面。何谓“大事不糊涂”? 那就是在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全大事面前,则要心明眼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是非分明。比如有人将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捉住并准备杀死,吕端听说后,觉得是件大事,须报告圣上,建议把李母安置好并给以优厚待遇,这样即使李继迁不降,也能系住他的心。宋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仅避免了滥杀无辜,也最终感动了李的后代,使其终于归顺。宋太宗感激吕端说:“若是没有你,险些误了大事呀!”毛泽东评价叶剑英的两句话,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呢? 薄一波曾有一个很好的说明。1994年7月5日,他对前去拜访他的范硕(原叶帅秘书)、黄特伟(广东叶剑英研究会成员)等同志讲:“叶帅一生对党有很大贡献,最大的贡献是两件事:一件是长征途中将张国焘命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的‘密电’及时报告毛主席,保证了中央和中央红军按原定方向北上,挽救了党和红军。记得1959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从北戴河回北京继续开,毛主席把我在北戴河会议上的发言加以修改后,要我在会上再讲讲。当我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会场上气氛活跃,几位同志插话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毛主席有感,突然兴奋地站起来讲:剑英,我送你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主席又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剑英足以当之!’我听了,觉得这句话讲得最为贴切,在座的同志也都有同感。另一件是粉碎‘四人帮’。在这场斗争中,他是核心人物,办了一件大事。当然还有其他的事。”叶剑英获取张国焘的“密电”的具体经过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8月在毛儿盖开会,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甘南。

但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9月9日密电陈昌浩等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时任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获取张国焘的“密电”后,立即秘密赶到中共中央驻地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迅速脱离险境。毛泽东后来屡次称赞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其他的中央领导人,如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杨尚昆邓颖超等都曾证实和赞扬叶剑英这一历史功绩。

毛泽东用“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来赞扬叶剑英,不单指长征途中及时报送“密电”同张国焘作斗争这件事,而是从广义上,指叶剑英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在党的历史转折的危难关头,总是忠贞不渝,洞察局势,把握方向,机智果敢,力挽狂澜,对革命事业一再作出重大贡献。例如: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在广州蒙难之际,叶剑英毅然与陈决裂,挺身而出,率部誓死保卫孙大总统。再如,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关键时刻,时为蒋任命为新编第二师代师长的叶剑英毅然与蒋决裂,投奔共产党。又如,1927年7月,在中共中央秘密策划和加紧进行南昌起义的紧急关头,时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获悉汪精卫、张发奎等密谋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加以逮捕,阻挠起义,便火速下山通知贺、叶,并通过“小划子”会议商量对策,保证起义顺利进行,取得成功。

又如,当南昌起义失败,汪精卫下令张发奎等派兵追赶,企图消灭南下途中的起义军的关键时刻,叶剑英向张发奎“献策”,力阻不追,督军保证起义军顺利开往广东,准备参加广州起义。此外,还有如广州义举,到敌人心脏里采访;西安事变,藏身张学良公馆,多次密谈,促成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再度合作;辗转奔波为抗战,身居虎穴,“舌战群儒”;顽敌重兵压境,延安危急,巧设“空城计”,转危为安;在北平军调处谈判斗争400天,不辱使命,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关头,叶剑英多次面临惊涛骇浪,迷雾暗礁,但他始终能把握正确航向,大智大勇,一往直前,化险为夷,做到“大事不糊涂”。

1974年5月3日,毛泽东召集在京政治局委员开会,会议快结束时,他念了辛稼轩的一首《南乡子》中的两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毛泽东指着叶剑英说:“他看不起吴法宪。刘是刘震,曹是曹里怀,就是说吴法宪不行。”毛泽东让叶剑英念这首《南乡子》。叶剑英随口念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毛泽东很高兴,对大家说:“此人有文化。”他指的是叶剑英。

叶剑英之所以“有文化”,知识渊博,与他终生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分不开。

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座右铭:“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在那翠柏红枫、藏书数千卷的二号楼里,他攻读各种书籍。马列经典、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无所不读。他还聘请专职文化教员学习数、理、化。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很有成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余事付讴歌”,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他的诗词意旨宏深,气势磅礴,语言瑰丽,韵味醇浓,风格豪放,格律严谨,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毛泽东赞誉他善七律,说他的七律与董老的五律齐名。

在“文革”期间,叶剑英受到冲击。“造反派”指责他是“老右”、“老机”,“大字报”铺天盖地向他袭来。1969年冬,年过七旬的叶剑英被迫“下放”到湖南长沙、岳阳、湘潭等地,含冤受屈,受尽林彪及其追随者们的冷遇和折磨。在此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年老多病,儿女失散(有的在监,有的致残),但仍泰然处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学习精神。每天坚持读马列、毛泽东著作和古典文学,学习英语,坚持锻炼身体。心有所感,则吟诗填词以明志。1970年端午节,他遥望汨罗江,凭吊屈原,写道:“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他设身处地,想起屈原当年的流放生活,以“行廉志洁”来鞭策自己。当他80寿辰之际,邓小平和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向他祝寿,表彰他的功绩时,他在《八十书怀》诗中,说自己“八十毋劳论废兴”,喜看“长征接力有来人”,感怀“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表现了他的谦虚品格。

叶剑英晚年以实际行动废除终身制,他先后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共中央,请求不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共中央委员。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他写了致敬信,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业绩。信中表示:“我们深信,您对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将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所永远铭记。您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您在复杂的革命斗争转折关头表现出来的非凡的革命胆略,您好学深思、勤奋工作、照顾大局、团结同志的高尚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