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地主阶级中的最强人物

曾国藩:地主阶级中的最强人物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大清王朝,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迄今仍有尖锐的争论,鲜明的分野。因为曾国藩是一个有重要影响和复杂的人物。[1]◎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练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

曾国藩:地主阶级中的最强人物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大清王朝,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迄今仍有尖锐的争论,鲜明的分野。青年毛泽东为何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呢? 自有当时的道理。因为曾国藩是一个有重要影响和复杂的人物。

毛泽东评点原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1] ◎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练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2]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3]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1843年,以检讨典试四川,旋升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曾从太素寺卿唐紫讲述义理之学。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横扫湘江流域各县境,清廷震恐。适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受命后即上奏,力言绿营不堪使用,主张仿照戚继光练兵之法另建新军。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000多人,会集湘潭,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极力攻击太平天国起义,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痛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务,复占岳州。于1854年10月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在江西期间,受到地方官借饷挟制,多方掣肘,郁郁不得施展。1857年3月,闻其父病逝,遂返籍治丧,要求在籍守制。时湘军反攻,控制湖北,进围九江,胡林翼请其视师。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堵,查办民圩的方略,企图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海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仍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居官治军尤重整饬吏治、端正人心,曾作文劝诫州县:明刑法以清讼,重农事以厚生,崇节俭以养廉。江南任内,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实行减赋、缓征、免征;从太平天国手中重新占领安庆、芜湖、南京等地后,即筹复书院、课试士子,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终年61岁。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试 析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权位显赫,作用甚大,很有影响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之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到杨昌济,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

毛泽东受曾国藩的影响,是自少年时就开始了。他的外婆家在湘乡,他8岁以前一直住在外婆家,16岁时又在湘乡东山高小读过半年书。曾国藩就是湘乡人。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危难之际举兵桑梓,率三湘子弟转战半个中国,最终战胜太平军,成“同治中兴”之名将,死后得到“文正公”这一谥号。清政府称他“学有来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曾国藩平生著述甚丰,继承程朱之学,为当时人奉为“立德、立言、立功”之楷模。他的著作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这部书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政绩”,所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因此他又被称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这一切,对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不能不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曾国藩的小同乡,毛泽东于他也可能有某种亲切感。而曾国藩并“圣贤”(修养)“豪杰”(事功)于一身,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崇拜。

早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毛泽东就批读过《曾文正公全集》。现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尚收藏有清光绪年间传忠书局木刻本《曾文正公全集·家书》的第4、6、7、9卷,每卷的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芝珍藏”。曾国藩全集中的一些见解观点,我们可以在毛泽东早年读书笔记《讲堂录》中看到。在已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中也记载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1915年6月25日,在致湘生信中说:“尝见曾文正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做文章;做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对曾国藩的锻炼方法也很赞赏:“曾文正行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在另一篇文章中,他称曾国藩为“吾之先民”。文中说:“三湘七泽,惟楚有材”,“呜呼湖南! 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所做的《讲堂录》中,至少有五处摘录了曾国藩的话。如:

“涤生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辟大理。”“朝气,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坟墓。”“曾文正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青年毛泽东之所以推崇曾国藩,除了曾本身具有吸引力外,与前辈们的影响也有关系。梁启超是毛泽东十分尊崇的人物,他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极力抬高曾国藩的地位,他写道:“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诗贤杰中,称最钝挫;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铄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在《新民说·论私德》中,梁启超进一步推崇曾国藩。他说:“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在梁启超看来,曾国藩简直是救世主了。既然梁先生这样评价,那么,正致力于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毛泽东,怎不为之倾倒呢?(www.xing528.com)

除梁启超外,毛泽东的老师,后来成为他的岳父的杨昌济先生,对他也有很大影响。杨昌济非常敬佩曾国藩、谭嗣同、梁任公诸人,曾以曾、梁为例勉励毛泽东。这在他的《达化斋日记》中有记载。在1915年4月5日的日记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泽东没有辜负导师的愿望,对曾国藩的著作下了一番研究功夫。怎样读书? 读哪些人的书? 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之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文末说:“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三十二人。俎豆謦香,临之在上,质之在旁。”32人依次为: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亭林、秦蕙田、姚鼐、王念孙。程包括程氏兄弟,实为33人。

所谓“圣哲”,就是文才与圣德并列,这是曾国藩选择的标准。毛泽东认真地翻阅了这30余人的事迹、功业和文章。在他的《讲堂录》中,写下了关于这些“圣哲”们的记载。曾国藩爱读的文章,毛泽东几乎都读过,而且终生不辍。

曾国藩以洞悉“大本大源”为学问之极致,“得大本大源,则心有定向而不致摇摇无着”,毛泽东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重点阐述了他对“大本大源”的探索和认识。其中描述不知“大本大源”之人,“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姑且不论当年毛泽东所探索的“大本大源”,与曾国藩的在内容上是否相同,但这种重视“本源”的思想方法却是高明的。

曾国藩的学问博大精深。他一生尊奉程朱理学,以“理”为世界万物之本,同时又重视经国济世之学。他研究理学,又酷爱文学,于韩文、庄子几乎成癖。他的治学方法兼收并蓄,豁达大度,尊奉儒家,又出入百家,自成一格。其为人行事,讲究诚、实、勤、敬,治身要勤,齐民要严,做事要实事求是。其散文诗作堪称有清一流。在伦理修身方面,曾国藩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以及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一些做法,与毛泽东当时的追求颇为切合。“刚”是曾国藩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做人应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主必须有倔强之气”。这与青年毛泽东的个性训练颇有相似之处。在《讲堂录》之中,毛泽东通过比较左宗棠和曾国藩,认为曾高于左。他写道: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诸葛亮)范希文(范仲淹),后为孔孟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这里所说的“办事”,指建立功业,“传教”,指思想学说可以传授后世。在毛泽东看来,正如在宋朝范仲淹要高过韩琦一样,在清代曾国藩要高过左宗棠。范和曾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即认为曾国藩是一位既建立了功业又在思想文化上影响后世的“大家”。

曾国藩曾编有一部《经史百家杂钞》,毛泽东对它评价也很高。他认为此书“孕群籍而抱万有”,“尽论四部精要”。曾国藩的有些话,毛泽东认为是“金玉良言”,如他曾在致友人的一信中提到了曾国藩的这段话:“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毛泽东常用这些话来检查自己。

曾国藩不仅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军事家,他有统率湘军扑灭太平天国革命的军事活动生涯。在作战时,曾国藩善于鼓动士兵,治军重视精神教育,以传统的封建文化纲常伦理来陶冶维系军心,以忠义血性、亲子师友关系用将带兵,并将用人权与军、政、财权合一,开近百年军阀专制的先河。1911年,著名将领蔡锷曾编有一本《曾胡治兵语录》,毛泽东曾认真研读过这本军事理论书,吸取其精华,如爱民、爱兵、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即精神教育)等等。例如,曾国藩曾作有《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饭。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这使人想起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建国后制定的《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中不难看出借鉴与被借鉴的关系。

“曾文正公”就是在这些方面深深影响了年轻的毛泽东。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停留在“独服曾文正”的阶段,而是与时俱进,在五四运动中接受了先进科学的马列主义,逐渐抛弃曾的影响,成长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建立了丰功伟绩。

曾国藩是一个有重要影响和复杂的人物,毛泽东晚年还说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值得继续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