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文帝的政绩和改革成就: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精华)

隋文帝的政绩和改革成就: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精华)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朝总计两帝,历时仅27年。毛泽东评点原文◎蕴藏大乱。称帝后,隋文帝采取多种经济措施稳固其统治。隋文帝十分重视仓廪和漕路的开通。隋文帝勤政廉政同时表现在政治制度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综合前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改革。隋文帝革除效率较低的地方官州、郡、县三级体制,代之以州县两级制。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贤明的一个皇帝。

隋文帝的政绩和改革成就: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精华)

隋朝总计两帝,历时仅27年。一个强大的王朝缘何如此短命? 其灭亡原因仅仅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吗?

隋文帝与隋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两千年来众说纷纭。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毛泽东评点原文 ◎蕴藏大乱。

杨坚简介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县)人。世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赐姓普六茹氏,后从北周太祖起兵,官至柱国大将军、拜大司空、元帅、大傅,以后又封隋国公,食邑万户

杨坚15岁时因父功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周武帝时进升大将军,出任隋州刺史。天和元年(568)杨忠卒,杨坚承袭父爵为隋国公。以后,周武帝聘杨坚长女为太子妃,地位越发尊崇。周宣帝荒淫残暴,任性多疑,群臣多有不满。有识之士纷纷团结在杨坚的周围。公元580年,周宣帝死,子宇文阐(静帝)即位,年方八岁。内史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传遗诏,召杨坚入朝主政,以大丞相、假黄钺、都中外诸军事名义节制百官,总领诸军。

大定元年(581),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称帝后,隋文帝采取多种经济措施稳固其统治。开皇二年继续颁布均田令,规定每丁受露田80亩,桑田或麻田20亩;妇人受露田40亩。露田在受田人死后要归还国家,桑田和麻田可以继承。均田制的继续实施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些土地,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隋文帝十分重视仓廪和漕路的开通。开皇五年,诏各州设置义仓(即社仓),以备灾年赈济之用。文帝创置的义仓制度是封建国家保障社会生产的一项措施,以后沿用到清代

隋文帝勤政廉政同时表现在政治制度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综合前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改革。他废除不合时宜的六官制,确立了以尚书、内史(后称中书)、门下三省为中央行政中枢的制度。这套制度为以后唐、宋、元、明、清所沿袭。隋文帝革除效率较低的地方官州、郡、县三级体制,代之以州县两级制。废除长期沿用的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直到清朝科举制度一直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根本途径。鉴于周宣帝时刑罚严酷,“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开皇元年,文帝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定刑律颁行,这就是著名的《开皇律》。

三年,又命苏威、牛弘更定新律。《开皇律》计有12篇,刑罚分五种,周备而简要的《开皇律》是中国封建法律成熟的标志,成为由唐至清各朝刑律的基础。

隋文帝开皇前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整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南下灭陈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开皇八年十一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大臣杨素等为行军三元帅,分兵八路南下。次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攻克金陵,俘陈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西晋以来延续近三百年来的南北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统一发展时期。(www.xing528.com)

隋文帝勤俭治国,宽恤民力,注重改革,使隋朝库藏逐渐充实,国力逐渐强盛,很快进入繁盛时期。他注意经略边疆,统一南北,更是一大功绩。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贤明的一个皇帝。

但隋文帝毕竟受历史和阶级局限影响,史载他经常律外行法,随意责打大臣,杀人过多过滥。他晚年崇信佛教,“不悦学术”,开始追求奢华,勤政之心大减。开皇十三年(593),营造岐州仁寿宫,相当奢侈,致使近万数的民夫累死。

仁寿四年(604)七月,病中的隋文帝在杨广和杨素的控制下猝然死去,葬于太陵,庙号高祖。相传他是为太子杨广所害。

试 析隋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史书说他“上性严重,有威容,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他称帝后“自强不息,朝政孜孜”,其为政之勤在古代帝王中是少见的。由于他的努力,隋朝很快进入强盛时期。他在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改革,如废除六官制,创立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官州、郡、县三级体制为两级体制;改革府兵制,实行“兵农合一”;废除辟举制度,实行科举考试等等。这些制度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经略边疆,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结束了中华民族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更是一大功绩。《隋书》称在他统治期间,隋朝“人庶繁盛,帑藏充实,虽未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良主”。确实不是过誉之词。毛泽东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注,可见是同意这个评价的。

但杨坚毕竟是凭藉其父的身份和权谋智计取得帝位的,不同于那些起兵民间、久经征战的帝王。在个人品格政治素质方面,缺乏李世民那样开阔的胸襟、恢宏的气度和知人善任的睿智。《隋书》说他“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术,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其竭。……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毛泽东特别注意其中所述“好为小术,不达大体”及不学无术,执法苛峻等内容,认为这些个人品格和素养方面的弱点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做法上的缺陷,已埋藏了隋朝灭亡的祸根。

毛泽东的这种看法是很独到的。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高度中央集权,这就决定了皇帝个人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影响非常重大。隋文帝生性多疑,不悦诗书,好逞独断,不达大体,对百官苛酷任性。据史书记载,他常常在朝堂上随意打人,有的时候一天就有好几起。楚州行参军李群只因谏杨坚不可过分宠信高(,他竟然勃然大怒,命人当场把他笞杀。左仆射高(辅佐杨坚20年,为人忠贞多智,是古代有名的良相。由于高(反对废黜太子杨勇,遭独孤皇后所忌,杨坚听信谗言,将高(罢职,后又贬为庶民。王谊、元谐都是有功之将,又都是杨坚的同学,王世积、虞庆则等也是战功卓著的将军。杨坚对他们却日增猜忌之心,奸人乘机离间诬陷,以至他们或被诛杀,或遭贬黜。还有许多功臣良将也遭到凄惨的下场。

杨坚个人品格和素养方面的这些弱点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在隋代朝堂之上,虽不乏高(、赫若弼之类的名臣良将,杨坚也藉以得到过不少治国良策与用兵良谋,从而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在杨坚身边,却始终没有出现唐初那样由一批卓越将相组成的人才群,没有出现能臣良将和衷共济、辅主治国的局面。相反,却使得杨素等弄臣权倾朝野。杨坚本人较贤明,有策略,这种影响还不明显,但继承人的素养如果较差,又无人辅佐,朝廷中形不成一种较正的风气,则后果不堪设想。隋文帝生五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均奢侈好色,不成器。杨广善于矫饰,骗得了隋文帝的信任,取得皇位,他就是著名的暴君隋炀帝。他继位后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奢侈腐化,当真是“苛政猛于虎”。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纷纷起义。武德元年(618),为躲避反隋势力的进攻,隋炀帝逃至江都,仍醉生梦死,荒淫无度,不思悔改。部将宇文化及乘机煽动兵变,隋炀帝自缢而死。隋朝从杨坚开国,到杨广亡国,总计两帝,历时仅27年。

一个强大的王朝如此短命,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隋炀帝身上,当然隋炀帝的暴政是隋朝短命的主要原因。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隋文帝的性格和素养上的某些缺陷,以及做法上的不当,早已为隋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因为历史毕竟是延续的。

在一本李延寿所著的《北史》中,也留有毛泽东对隋文帝一些做法的批注。《北史·隋本纪》记载,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下诏说:“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所,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他下令“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毛泽东对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百姓造船,是商业发展的需要,隋文帝下令将大船全部没收充公做不到,更重要的是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指出隋朝“乱亡之兆”成于炀帝,但在隋文帝时已开其端以及某些做法的欠妥,并不是全盘否定隋文帝。以史为鉴,总结历史规律,从中探讨国家兴衰成废之道,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才是毛泽东的本意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