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为汉家宗室之后,仪表堂堂,少即出名,拥有十万之众,称雄一方,但毛泽东却说他是“虚有其表”。
毛泽东将他与谁作比较呢?毛泽东评点原文
◎(刘表)虚有其表。
刘表简介刘表(142~208),东汉末军阀。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少知名,被目为人所景仰的“八及”之一。灵帝时为北军中侯,献帝初平元年(190),迁荆州刺史。得到蒯越、蔡瑁等当地名士、大族的支持,平定长江中游的反抗力量,徙治襄阳。当时群雄并起,割据南阳的袁术使孙坚进袭刘表,坚军被其击败,孙坚中矢而死,袁术袭刘表地盘的企图未能实现。初平三年,授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封成武侯。因实力雄厚,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在全国兼并战争中保地自守,中立观望。官渡之战,对袁绍、曹操两不相助。建安六年(201),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表,此后刘备依托他,在荆州数年。荆州二十几年中政局稳定,战争破坏较少,生产得以正常进行,关中、兖、豫学士归者以千数。他还建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宋忠等撰《五经章句》。又广求遗书,形成“古典毕集,充于州闾”的盛况,起了保存文化的作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病死。曹军到襄阳,刘表子刘琮举州投降,刘备出逃,割据结束。
试 析据《魏书·刘表传》记载: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可见刘表是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又有“大将军”之衔,领大军割据一方,更是威风凛凛了。然而,联系他的才华和作为,毛泽东却得出结论:刘表虚有其表。
毛泽东读卢弼撰《三国志集解》卷六《魏书·刘表传》时,作了一些旁批。将刘表与曹操比较,评论他的得失,均为贬语。(www.xing528.com)
刘表初入荆州时,曾诱杀在当地作乱的刘姓宗室,毛泽东批注说:“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孟德,即曹操。
《刘表传》中说:李催、郭汜攻入长安后,联合刘表以为外援,便封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武成侯。这时,皇帝被曹操弄到了许昌,并以许昌为都城,刘表一方面向皇帝纳贡,同时又与北方的袁绍相勾结,从而周旋于董卓旧部李莈、郭汜,曹操,袁绍这三大势力之间。刘表手下的治中邓羲劝刘表不要这样做,刘表不听。接着,裴松之有一段注,引《汉晋春秋》的话说:“表答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矣。治中独何怪乎?’”毛泽东读至此,评说刘表后来“虽绝绍附操,终亦为操所吞”。
《刘表传》里说,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围之连年不下。后张羡病死,其子张怿代立,刘表随即攻打张怿,胜了。于是刘表“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毛泽东读至此,批道:“做土皇帝,孟德不为。”《刘表传》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答应了却不派兵去,但也不帮助曹操,“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毛泽东读至此,批道:“中立”。
毛泽东的这些批语,侧重于批评刘表消极保守自己的一方土地,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缺点。毛泽东拿他与曹操比较,指出曹操的政治眼光和进取之心远远高于他。事实上,刘表的中立自保,也是一相情愿,并不能成全其基业。这一点,在袁、曹官渡相持时,刘表手下的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指出过:“豪强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因此,毛泽东说他“终亦为操所吞”,这是指刘表死后,其子被迫投降了曹操。
刘表徒有其名,虚有其表,为人所讥,更为毛泽东所不屑。曹操虽然无刘表汉家宗室的背景,为“身世不明”阉竖“遗丑”,却有雄才大略,赫赫功绩,毛泽东为之钦佩、推崇。从毛泽东对刘表以及对曹操的评论中,可看出毛泽东是注重实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