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历史误判!毛泽东评陈胜、吴广两人

重要历史误判!毛泽东评陈胜、吴广两人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胜、吴广是第一次全国农民大起义的领袖,流芳百世。两千年之后,毛泽东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仍然重视陈胜、吴广的成败兴亡,无限感慨他们有“二误”,警惕重犯他们的错误。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陈胜、吴广的牺牲,使农民起义遭受暂时的挫折,但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由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的黑暗统治。

重要历史误判!毛泽东评陈胜、吴广两人

陈胜吴广是第一次全国农民大起义的领袖,流芳百世。史学家司马迁为之钦佩,又为之惋惜。两千年之后,毛泽东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仍然重视陈胜、吴广的成败兴亡,无限感慨他们有“二误”,警惕重犯他们的错误

毛泽东评点原文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完全是正义的。这次战争掀开了我国封建社会中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的序幕,在历史上有很大意义。

 ◎一误二误

陈胜、吴广简介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

出身雇农,年轻时即有推翻秦王朝的“鸿鹄之志”。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与吴广等900人谪戍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屯驻大泽乡。因遇雨失期,“法当斩”,遂与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旋即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他率起义军英勇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吴广(?~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贫苦农民出身。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同陈胜在蕲县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军建立张楚政权,他任假王,率诸将西征,围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试 析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这次战争,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秦二世元年七月,他们发动起义后,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县南)。陈胜派葛婴率兵东进,同时以主力攻占!(今安徽宿县西南)、"(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东)、柘(今河南柘城北)等县。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踊跃参加起义队伍。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车六七百辆。陈胜召集当地三老豪杰商议大计,魏国名士张耳、陈余劝他立六国之后,以争取旧贵族的支持,陈胜不听,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县吏,响应陈胜。特别是楚国旧境,数千人为聚的不可胜数。当过秦泗水亭长的刘邦在沛县豪吏萧何、曹参等人拥戴下,杀掉沛令,迅速组成一支二三千人的武装。与此同时,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起兵反秦。如齐国贵族后裔田儋击杀狄令,自立为齐王,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叔侄也袭杀会稽守殷通。项梁自立为会稽守,以项羽为裨将,很快聚集了一支八千人的子弟兵。其他为原楚国的贵族房君蔡赐,孔丘的八世孙孔鲋等,也投奔张楚政权。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残杀。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随即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www.xing528.com)

陈胜、吴广的牺牲,使农民起义遭受暂时的挫折,但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的军队进抵灞上,秦王子婴奉皇帝符玺投降,秦朝灭亡。

由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的黑暗统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陈胜和吴广虽在起义不久即先后牺牲,但秦朝的灭亡是和他们首倡起义的功绩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肯定指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完全是正义的。这次战争掀开了我国封建社会中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的序幕,在历史上有很大意义。”毛泽东还在1964年填写的《贺新郎·读史》一词中爱憎分明地感叹道:“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对陈胜、吴广这两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史记》作者司马迁,以罕见的勇气,鲜明的立场,专门为他们立传《世家》,班列《孔子世家》之后,汉初诸侯之前,以褒扬陈、吴的首义之功。司马迁在“自序”里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因此,他把陈胜和当时所谓圣人的汤王、武王、孔子并列。

毛泽东十分注意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他不止一次地读过《史记》,对《陈涉世家》尤有深情,用红、黑两色笔迹,在书的天头地脚,作了不少圈画和批注。传记中说:“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吴广起义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陈涉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王秦,由涉首事也”等处,毛泽东都在句旁画有着重线,说明他对陈胜、吴广团结士卒顽强战斗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的反叛精神和这次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很重视的。对于陈胜的失败,司马迁是有所总结的。当陈胜还是雇农时,曾对伙伴们说:“苟富贵,毋相忘。”乃至起义胜利,立国称王,他未忘前言,接待旧时相识,使之出入宫廷。但当有人挑动他:“你的老相识太愚蠢无知了,尽谈些当年你当雇农时贫穷潦倒的丑事,这会影响你的威望呀。”陈胜听后,竟不念阶级深情,不顾及后果,杀了旧相识。此后,老朋友们都躲得远远的,没有人再敢接近他了。毛泽东在这段叙述文字的天头上,批写“一误”两个大字,又用粗重的红铅笔在文中画了着重线。

此文的另一段记载陈胜任朱房、胡武为人事和监察官员。这两人大权在握后,专擅朝政,胡作非为。陈胜对这类专横跋扈、残害忠良的酷吏,不仅不予撤职查办,反而加官晋级。因此,许多将领都不愿再追随他了。司马迁痛惜地指出:

“此其所以败也。”毛泽东又在这段文字的天头上,批注“二误”两个大字,用同样粗重的红铅笔画了着重线。

毛泽东的批注简明扼要地总结秦末农民首义失败,是由于陈胜犯了成功忘本、重用奸人两个致命的错误。陈胜背弃残害了自己的阶级兄弟,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遂使天下归一的张楚政权,锐不可当的军事力量在半年之内分崩离析。

血淋淋的教训,千古可鉴,毛泽东对此极为重视,并引为鉴戒。他是农民的儿子,一生不忘在生活上和思想作风上与工农群众保持一致,不忘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解放前自不去说,解放后,物质生活已有好转,但他九年不做一件新衣服,线袜子补了又补。他粗茶淡饭,最好的营养不过是一碗红烧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为农民吃糠窝头而流泪,自己七个月不吃一口肉,腿都浮肿了,坚持和人民同甘共苦。他对和他共过患难的老同学、老同志、老朋友、警卫人员、服务人员等,凡是生活有困难的,他都深切关怀,常常是从自己的工资和稿费中,慷慨解囊资助,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请当地政府尽量帮助解决。辛亥革命时和他在新军共过事的彭友胜,1951年3月14日给他写信,诉说生活困苦。3月31日,毛泽东亲笔复信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并劝他“以待在乡下为好”,如果愿意出来“走动一下”,让他去找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告诉他“去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与此同时,毛泽东又给程星龄写信,请他酌情关照解决。另有一件事情:当毛泽东得知在他青少年学生时代,一度主张开除他学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张干和其他几位老教员,解放初期生活极为困苦的情况后,立即给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请省政府“酌予接济”。

这两件事,只是毛泽东不忘故交旧谊许多事例中的普通两例而已,从这两例中我们即可看出毛泽东的思想境界和风范。

为了防止脱离群众,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毛泽东还十分重视群众来信的工作。1951年5月16日,他在中办秘书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的报告》上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还要求各省市党政机关根据情况,设置承办群众来信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沟通上下级的联系,解决群众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还多次教导党员、干部,要艰苦奋斗,要拒腐防变,不要吃老本,不要被糖衣炮弹打中。对那些腐败分子,那些蜕化变质分子,如刘青山、张子善之流,他从不姑息迁就,力主按党纪国法惩处,以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保持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