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地处川南偏僻的山区,却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威远。据说很久以前这儿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至今山崖上仍可见许多“蛮子洞”,老人说是“蛮族”栖身之处),晋朝时将军李雄与他们打了一仗,威名远扬,故得此地名。
到了近代,这个名字变得很有些名不副实。由于交通不便,至今不通火车和高速公路,威远在外地几乎默默无闻,许多四川人都未听说过这个县城。
这种闭塞的条件却也保护了故乡的环境和文化。我小时候的县城很小,只有东、西、南、北四条街,城里的人几乎彼此都认识。那时没有什么现代工业,没有环境污染,山清水秀。绕城的清溪河上有一座石桥,河边的山上有一座白塔,都是清朝的一位知县所建。据说他上任时遇上了县城一家姓余的地方豪强。由于余家有人在京城做翰林,历届官府都惧怕三分。这位新知县大概与电影《让子弹飞》里姜文扮演的角色一样,想打击地方豪强,但他采用的手段却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不动刀枪,只改风水,命人修了这一桥一塔,“桥是弯弓塔是箭,箭箭射中余家的翰林院”,就让余家从此一蹶不振。
虽是穷乡僻壤,故乡却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晚清时县里出了个叫林朝圻的神童,被当时的四川学政张之洞视为“能够树立的豪杰”。他豪气冲天,1895年上京考进士时,参与了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呼吁变法强国,并独自上书朝廷称:“变法之端,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广学堂,变科举”。后来他果然回到威远主持凤翔书院,还真在那儿教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学生——中国共产党元老吴玉章。
故乡重视教育者不独林进士一人。举人吴天成著“参合中西之制度,立整齐严肃之规制”的《齐书》,受到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赏识,被派往日本考察教育,回四川后促成派遣包括中国民盟创始人张澜在内的三百余学子留学日本。吴举人1903年又回乡创办了我的母校威远小学(该校比四川最早的官立小学堂只晚两个月成立),亲任校长,并为这所新式小学写校歌:
男儿志在天下,气吞六洲,人生安必王与侯,国仇国耻国民羞。气苍苍兮东瀛浮,波渺渺兮西澥流。
自我天覆云悠悠,改革学校遍九州,高步欧美凌苍邱。呜呼!国仇若此,吾将安休;呜呼!国民待我,吾将安休。
这首充满爱国激情的校歌激励了一批批威远小学师生投身革命。革命者中包括第二任校长胡素民。他是四川最早接触西方政治学说的人之一,先后上书张之洞、岑春煊和袁世凯,呼吁宪政共和,后来当选四川省历史上第一届议会议员。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时,他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顾问和北伐总司令部特派员。吴玉章曾以他的名字“素民”写对联赞曰:“悟礼教后兴,五色文章本乎素;到共和实现,群司奔走忠于民。”他病逝于家乡后,一位国民党左派元老亲赴灵堂悼念,并撰挽联高度评价其一生:
一肚皮不合时宜,辞尊居卑,辞富居贫,禀性难移,公道屡遭人眼白。
满腔子俱怀正义,不计其功,不降其志,盖棺论定,我来凭吊裹头青。
第三任校长刘泌子则是我们县最早的留学生,在东京读书时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京津同盟会总干事”,并参与汪精卫刺杀清朝摄政王的计划。民国建立时,他被委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职,但他后来见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乃遁入佛门,别号“净庵居士”。圆寂时冯玉祥将军特撰挽联:“现宰官身不迷明镜,成罗汉果重证菩提。”
名师出高徒。威远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中就出了一个名人曾扩情。他考入黄埔一期,并在周恩来任主任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任少校科长,后来得到蒋介石器重,飞黄腾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西安事变”发生时,他正在西安任“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政训处中将处长,因在电台上发表了“拥护张杨联共抗日,劝蒋校长接受合作条件”的讲话,被蒋关“禁闭”,幸亏黄埔同班同学胡宗南相助,逃过此劫。新中国成立后曾扩情任全国政协委员,安享晚年。(www.xing528.com)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威远小学学生中也涌现了一批杀身成仁的革命烈士。第一位为争取民主自由而牺牲的是胡驭垓。1911年四川保路风潮骤起,作为同盟会会员的他立即在威远组织保路同志军,支援成都,后又攻下威远县城,宣布独立(此时武昌起义尚未爆发)。不久他被一位姓董的保路军叛徒出卖,惨遭杀害。民国成立后董的儿子却当上了县参议会议长,主持胡烈士的追悼会。前面提到的那位林进士,写了一副挽联:
父杀之,子悼之,俯仰随风千里草;
妻寡矣,女孤矣,凄凉古月半轮秋。
联中“千里草”指董,“古月”指胡。林进士的文笔果然不凡,但胡烈士的女儿胡一哉并不孤独,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她1942年到延安参加抗日,1949年任北京市妇联秘书长。她的先生胡绩伟也是威远小学学生,1977年出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在“文革”后的拨乱反正中功不可没。
另一位受乡亲们景仰的革命烈士是张涤痴。他1926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回威远建立中共县委,成为首任县委书记,1930年被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故乡最著名的革命烈士当推小说《红岩》中提到的罗世文了。他牺牲时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乡亲们在清溪河边为他建立了一个纪念馆。
也许因为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缘故吧,中秋让我想起了故乡这些志士们的传奇故事,想起了老校长胡素民先生写给学生们的诗:
少年期望当拿云,心不可转有如石。
譬如破浪乘长风,万里程途贮胸臆。
我思念我的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