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回归模型进一步以融合型流动人口为参照组,探究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后,同化型、分离型和边缘化型文化适应状态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城市层面估计标准差与零之间的距离几乎达到四个标准误,且似然比检验结果确证此随机截距模型显著优于只含固定效应的线性回归模型,这表明城市间差异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城市间差异解释总体模型方差的0.86%,个体间差异解释总体模型方差的90.14%(表6-6)。图6-3进一步揭示了分层回归模型对应的八个随机截距(随机效应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LUPS),每一个截距对应一个城市。随机截距表示了因变量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在不同城市的流动人口之间系统性更高或更低的可能性。因此,图6-3的结果表明深圳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相对更差,而青岛市流动人口有着相对更优的心理健康水平。
表6-6 分层回归模型结果
(续表)
(续表)
注:1.*p<0.05;**p<0.01;***p<0.001。
2.ab估计标准差。
3.结果来自依据八个市/区的固定斜率随机截距的分层线性回归,因变量为心理健康。
图6-3 不同城市分层回归模型截距
此外,模型结果(表6-7)显示对中国流动人口而言,相较于边缘化型文化适应状态,融合型和同化型文化适应状态流动人口有着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融合型和同化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分离型和边缘化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流动人口主流文化差异程度越低,其心理健康越好,而家乡文化保留程度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并无显著影响作用。
表6-7 不同文化适应状态回归系数对比(www.xing528.com)
注:1.*p<0.05;**p<0.01;***p<0.001。
2.结果来自依据八个市/区的固定斜率随机截距的分层线性回归,因变量为心理健康,模型同样考
虑了控制变量。
在控制变量方面,不同于第5章社会联系与心理健康的分层回归模型结果,在控制了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状态后,工作地点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起到显著影响作用,而个人流动特征的影响作用则不再显著,同时社区特征和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对心理健康仍有显著影响作用。模型结果显示,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工作的流动人口均有着显著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在农村居住的流动人口其心理健康水平则显著更差,此外相较于其他类型社区的邻居构成,流动人口在本地人和外地人数量差不多的社区中更有着显著更优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个人社会经济属性方面,收入越高、有固定工作、受教育程度越低、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和自评受尊重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和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熊青,2006;陈再芳,张轩,陈潇潇,等,2006)。关于户籍制度,模型结果显示相较于城市户口流动人口,农村户口流动人口有着显著更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事实上,国内关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属性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早有展开,但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差异,比如刘衔华(2006)认为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收入和工作时间并不显著作用于心理健康,但是孙崇勇(2007)的研究发现性别会起到作用,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模型结果进一步为从全国层面样本研究流动人口属性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提供实证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