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回快乐的秘诀:慢生活,慢美好

找回快乐的秘诀:慢生活,慢美好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unplugging——“逸脱”,拔掉插头,脱离网络。要对这些人们生活的“自相矛盾”之处加以嘲讽或批判,是很简单的。首先重要的一点是,摆脱束缚、逸脱,并不意味着禁欲主义。它使人们以为,没有某个特定技术或产品,就不可能得到快乐。“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形式的快乐了”,这种强迫性思维轻而易举地支配了人们。

找回快乐的秘诀:慢生活,慢美好

一幢现代的住宅楼,只有当它与各种管线插接(plug)在一起之时,才能成为住宅。被囚禁在这般住宅楼中的我们,现代人,也因此成了“plugged”,落入了必须依靠插接才能维持生存的境地。说来有趣,在英语中讲到“plug”的话,有时也表示在电视等媒体上对商品进行狂轰滥炸的炒作。而说起电视机就会想到,现在大多数的家电产品都是用遥控器来操作的,因此有测算表明,日本住宅中的电力,竟有接近十分之一被消耗在了“待机模式[3]”上。

最近,经常能见到自动售货机兀立在乡下夜晚的黑暗中,徒然放射着亮堂堂的白色光芒。当家中迎来了突然的访客,主妇们就会跑去邻近的自动售货机,将一些装在易拉罐或宝特瓶中的饮品兜在围裙里抱回来。这光景已经很常见了。主妇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着什么“多亏了自动售货机,现在方便多了”云云——我记得,自己在乡下的住家中听到过好几次这样的说话。如此一来,“不便”消失了。人们已经不必再像过去那样,与坐在后门或走廊上的客人一起推杯换盏地喝茶,等话题一个个冒出来,让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了。又有一种“居住的技艺(art)”从此消失了;并且,又有一种舒缓而“琐碎麻烦”的人际关系,从此消失了。

我认识一个人。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跑来跑去,一旦心血来潮就会偷偷拔掉街边自动售货机的插头。他的想法我很能理解。如今,日本已经成了自动售货机的大国,平均每23人就能分摊到一台。其中,光是搭载冷藏功能的“清凉”软饮料售货机,就有大约260万台。它们在24小时中不停地运转着,有数据显示,即使一直保持在待机状态,这些机器也会消耗掉一座核电站的供电总量。让如此众多的售货机整日插在(plug)电源上的人,与对此不忍直视,非得给它们拔掉插头不可的人,究竟谁会比较“暴力”呢?

unplugging——“逸脱”,拔掉插头,脱离网络。这是尽最大可能减少人们的依赖程度,并引领人们走向自给自足生活(self-sufficiency)的第一步。在所谓的“发展中国家”里,它抵抗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压力与诱惑,意味着对内源性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持。在国际社会中,该行为经常成为制裁的对象;与此相仿,出现在产业社会内部的逸脱行为(unplugging),也往往会受到法律或社会的制裁。可是,对该风险做好了精神准备,坚持追求“居住”自由的人们,却一群群现身于产业社会的低洼或角落里。伊万·伊里奇写道:

“也许他们将被打上各种标签——比如入侵者、非法占据者、无政府主义者、影响秩序者等。……从安第斯山区搬迁到利马郊外的印第安种族也好,试图摆脱……对市里住宅供应公社之依赖的芝加哥邻人委员会也好,他们都在向‘人必须被收容’,这一当今处于支配地位的市民模型作出着挑战。”(《鲜活的思想》)

在这个世界上,既能看到集团性逸脱行为,比如阿米什派(Amish)、胡特尔派(Hutterite)等宗教上的共同体运动,或无政府主义式的、社会主义式的公社运动,还有嬉皮运动等;也能看到个人性逸脱行为,比如流浪者隐士、遁世者等等。可就如伊里奇指出的那样,或许人们并没有必要拘泥于这种“纯粹”的逸脱形式。在那些只被我们当做爱好、游憩或娱乐的事情,比如假日木匠活儿或周末园艺当中,其实就隐藏着重大的逸脱之可能性。

伊里奇也知道,一个在阿巴拉契亚山脉放牧山羊的家庭,到了晚上可能会用电脑玩玩游戏;一个非法侵占着纽约哈莱姆(Harlem)区[4]公寓楼的人,也许把他的女儿送进了私立学校念书。要对这些人们生活的“自相矛盾”之处加以嘲讽或批判,是很简单的。不过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局部的逸脱体验,他们正在不断学习、掌握着某些东西。换言之,伊里奇认为,比起过去那种与社会插接(plug)在一起的“舒适”现代生活,“他们现在更加享受通过‘居住’行为,重新获得的生活技艺”。

伊里奇用到了“根源性垄断”这个词组。就拿现代社会中的汽车来举例吧。在美国的几乎所有地方,没有汽车就很难生活。日本,特别是乡下,也已经变得和美国越来越像了。与汽车一样,如今在日本,没有手机或电脑的人也活得越来越不自在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逐渐改造了社会结构本身;而正是该社会结构,使得人们不买这些新产品就过不上好日子。

我们似乎很难摆脱某种思考习惯——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新技术凌驾于旧有技术之上,或新产品席卷整个市场,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针对美国的自动车社会,道格拉斯·拉米斯(Douglas Lummis)作出了如下评价: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为止,洛杉矶都是世界仅有的几个设有通勤电车的城市之一。可是,电车被汽车公司收购了。于是他们逐渐减少电车班次,使其变得不便;不久之后电车公司便出现亏损,进而停运了。汽车产业使用同样的手段,大肆收购了全美的铁路有轨电车公司,炮制出汽车的文化来。这是一段充满暴力色彩的历史。”【《难道没有经济发展,我们就富裕不起来吗(経済成長がなければ私たちは豊かになれないのだろうか)》】

接着,拉米斯说到了日本的情况:“对用税款来填补原有国营铁道公司的亏空一事,人们曾经大加非难。可是,如果让日产和丰田公司来建设所有的高速公路,并加以管理的话,那么一辆汽车将会贵到什么程度?汽车很方便,所以汽车社会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事情并非如此。这是通过政策手段,人为造成的结果。”

通过人为制造出“没有它不行”的依赖状态,某项技术,或某种产品,就能够在社会或市场上占有确实的垄断地位了。这就是“根源性垄断”。我们生活,并且不得不生活在这种不公平(unfair)的状况中。那么,对这样的我们来说,应该以何种形式摆脱束缚(unplugging)呢?

首先重要的一点是,摆脱束缚、逸脱,并不意味着禁欲主义。根源性独占的基础,在于其酿成的一种气氛。它使人们以为,没有某个特定技术或产品,就不可能得到快乐。比如说,如果没有车,就不能邀请女孩子去约会;如果没有卡拉OK机,就不能唱歌;如果没有电子游戏或手机,那么恐怕连朋友都交不到,如此这般。“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形式的快乐了”,这种强迫性思维轻而易举地支配了人们。乍一看去,在这个时代中,似乎能够制造快乐、促进快乐的技术与机器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反过来也可以说,无需依赖这些机器或技术就能感受快乐的能力、自己寻开心的能力,变得迟钝起来了——不论社会还是单独的个人,恐怕都是如此”。不知不觉间,我们变成了一群不依赖“娱乐”产业,就无法“娱乐自己”,换言之享受生活、寻开心的人了。(www.xing528.com)

因此,拉米斯说:摆脱根源性垄断的方法,就是找回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与人们一直以来信奉的“发展(development)”相对,拉米斯提出了“逆向发展(counter-development)”一词,并以此来称呼带领我们摆脱根源性垄断的道路。它意味着“让快乐、愉悦、幸福、感觉幸运的能力等得到发展”。因此,“逸脱”,拔掉插头,脱离网络,其实是一种快乐主义式的行为。

或许也有人试图从非黑即白(all or nothing)的复古主义或纯粹主义等出发来对抗根源性垄断。不过,这种尝试恐怕既难以持续,又难以转化为一场影响广泛的运动。在此,也许我们应该想象一下由伊里奇提出的“舒缓的觉醒”。尽管身处这个不断加速的社会之中,但通过“游击”式的、局部的逸脱,我们仍然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培养出与主流不同的,缓慢地流动着时间的支流或潜流。这些另类(alternative)的时间流,正是一个既古老又革新的传说之萌芽。我们也可以说,在此,文化的再生已经悄然开始了。

在自己家里做木匠活儿或园艺,并通过它亲身体验到生活技艺的乐趣,这大概会让我们尝到“逸脱(unplugging)”的甜头吧。当然,其中也能听到商业主义(plugging)熙熙攘攘的喧嚣:无论人们发展什么爱好,都不得不去买些教科书,参加讲习会,或备齐成套的工具和关联商品。因为即使给花草浇水,也有必要去听听专家的意见[5]。不过即便如此,只要在自己家里干这些,人们就能跟着邻家老头儿老太太依葫芦画瓢,一边回忆着自家爹娘或祖父母当年做过的事情,一边在反反复复的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步调的、“刚刚好”的享受园艺或木工的方式吧。可以说,自己做木工活儿或园艺实在是一个难得的领域。因为在该行动中,人们能够让自己的肉体,与建造“居住”场所这一过程发生直接联系。从这里起步,人们也许会逐步参与到市民农园、耕田小组、街坊间的木工志愿者等活动中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吧。

在北美洲,在澳大利亚,我亲眼目睹了一群群正在舒缓地觉醒着的人们。我想起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名为赛瑞斯的公园的故事。那里曾是墨尔本市的垃圾场。后来,当地的NGO组织和教育界人士从市政府手中租下了这里,他们从朴门永续农业的观点出发,将其改造为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公园。现在,这里不仅成了附近人们的游憩地,还吸引了不少观光客远道而来。

那里有田地,还有农场。从住房和畜舍排出的全部污水,都将在净化后回归自然。那里还有个展示间,展示着从简单到复杂的栽种工具、装置和概念,而它们都是为了摆脱束缚(unplugging)而存在的。那里简直像一个可持续生活模式的样品市场。

一条河,流过公园的旁边。这条曾一度遭受严重污染的河流,慢慢得到了净化,结果连消失了踪影的翠鸟们都纷纷飞回来了。为了纪念翠鸟的回归,人们开始了“翠鸟祭典”;其后每年的该祭典都成了当地盛事。在此,也发生着一场传说的诞生,以及神话苏醒

[1]该红木与制造传统家具的硬木不同。

[2]日式冷笑话。“生态住宅(エコハウス)”与“利己住宅(エゴハウス)”的日文发音、拼法相似。

[3]等待人们用遥控器启动家电的状态。

[4]黑人聚居地,曾以贫困与犯罪率高著称。

[5]至少日本人是这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