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技术省时,何处消失?慢生活带来慢美好

科学技术省时,何处消失?慢生活带来慢美好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我们可以研究一下,那些高新技术机械为我们省下的时间,究竟都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换言之,这些产品会帮我们省掉不少劳苦的时间,让我们把时间“腾出来”才对。有了它,迄今为止在上班、接送孩子上下学、买东西时遇到的种种不便,就都得到了解决。一切新兴技术产物为人们省下的时间,最后都将转换为更长的距离、更大的输出功率、更频繁的聚会与贸易谈判。

科学技术省时,何处消失?慢生活带来慢美好

在本章中提及的产业时间与地球时间、生物时间相对立的问题,通常被当做经济环境的关系问题加以讨论。见田宗介在《现代社会的理论》中指出,现代社会这个系统具有几重“界限”。我们提到的时间轴对立问题,是他举出的第一个界限,即社会“与自然的临界面”问题。而见田指出的另一个界限,则是“与外部社会的临界面”。它指的是一般被我们称作“南北”问题的领域

“北”即“发达国家”的高速率生活,成立在“南”即“发展中国家”的牺牲之上。让我们列举几组数据来看看吧。占世界人口总数20%的富裕人口,正消耗着全球约80%的自然资源;享受着86%的GDP(与此相对,占比20%的贫困人口,仅能共享14%的GDP);排放着75%的二氧化碳;占着74%的电话线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只占世界5%的美利坚合众国,却拥有占全世界机动车总数32%的车辆。它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到全球总排量的22%,并将全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4拿去用作家畜的饲料。截至1940年止,全人类所消耗的矿产资源总和,与美国人在1940年以后的六十年间消耗的一样多。一个美国人消耗的能量,相当于168个孟加拉国人消耗能量的总和。根据测算,如果地球人全体都向北美人的生活方式看齐的话,则至少需要4个地球才能维持下去[1]

标榜着“更快,更多”的现代社会,制造出了如此怪诞的差距。那些嘴里说着什么正义、公平、平等、民主主义的人,是不是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减速(slow down)”的问题,以回归那种追求“更慢、更少”的、接近本源的生活方式呢?

不过,即便如此,“更快更高效”的现代社会,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富裕了吗?因为更富裕,而让我们变得更幸福了,不是吗?把大自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当作牺牲品,确实有点不合适。可是,生活在产业时间里的我们,事实上的确变得更富裕、更幸福了,对吧?——也许有人会提出这些问题。而且,要回答它们并不是件容易事。(关于这一点,您可以参考《现代社会的理论》。)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对先前提出的问题作一番重新思考。比如我们可以研究一下,那些高新技术机械为我们省下的时间,究竟都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

机动车,高速铁路,飞机,手机,计算机;按一下遥控器就能操控的空调,自动浴缸,还有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时光的一系列娱乐设备[2];让我们即使坐着不动,也能接收来自全世界的信息,并且帮我们避开了许多中间商或中介服务的互联网系统。在这些高科技产品成套地面世之后,今天的我们,竟然一如既往地忙到不可开交,甚至疲劳过度——这是为什么?不,不仅如此。我们甚至感觉到,自己比以前更紧张、压力更大,更吃不消!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www.xing528.com)

这些技术产品,本应让我们变得更轻松才对。(至少卖东西的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而我们也一直这样相信着。)换言之,这些产品会帮我们省掉不少劳苦的时间,让我们把时间“腾出来”才对。可是在我们身边,却找不到这些“腾出来”的时间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

二十世纪的代表性技术产物机动车,关于它,萨克斯出版了一本名为《机动车之爱(Die Liebe Zum Automobil)》的文明批判性著作。他在书中写道:假设A先生购买了一辆汽车。有了它,迄今为止在上班、接送孩子上下学、买东西时遇到的种种不便,就都得到了解决。换言之,A先生之所以买车,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可以比过去更快、更简单(消耗更短的时间及更少的劳力)地完成这些事项。那么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松口气,将汽车为他省下的时间用于享受悠然的闲暇了吗?恐怕事情并非如此。A先生好不容易才有了汽车这个便利的工具,他大概会为了物尽其用,而更加频繁地出门去各种地方吧。他会想,多亏有了汽车,这下终于可以去那些以前去不了的地方了。不方便的地方或者远处都无所谓——因为反正他有车。

“速度,是可以蛊惑人心的。因为它赋予人们力量”,萨克斯说道。驾驶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或在一瞬之间向世界上任何地方发送电邮,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人们会为克服了时间、空间的制约而感到陶醉,并因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力量,而享受到某种快感。萨克斯指出,那正是笛卡尔所说的“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及拥有者”的实际体现。

因此,这个被A先生收入囊中的、名为“速度”的力量,并没有被用于削减交通时间之目的。取而代之,A先生选择利用该力量跑完更长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距离感也发生着变化,曾经觉得很远的地方,已经变得不再遥远了。与此相反,那些曾经随便走走就能去的、从物理上讲离我们非常近的地方,有时候却让我们觉得它“远”得令人难以置信(话虽如此,特地开车去又有些不值得)。

调查显示,50年前的德国人平均每年乘车驶过2000公里的距离;而现在,他们平均每年乘车行驶15000公里。这不仅是机动车的问题。一切新兴技术产物为人们省下的时间,最后都将转换为更长的距离、更大的输出功率、更频繁的聚会与贸易谈判。正因为如此,无论修葺多少道路,也无法解决拥堵的现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