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中文读者朋友们:
《Slow Is Beautiful》能够以这种方式呈现在诸位面前,于我而言实在荣幸之至。因为我想到,构成本书主题的“自在慢活”、“知足”等人生智慧,正是诞生于中国的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可以说,它们是留给我们这些生活于现代之人的珍贵礼物。那么,以这些知性的传统为基础,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构筑起新的时代?如今,这一问题正摆在我们面前。而这本书,就是我在面对这一课题时所作出的小小表态,以及力所能及的建言。
话虽如此,可如果仅就社会表层来看的话,我们却很难找到“知足”的智慧了。我认为,这正是现代世界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所在。
“过剩”,才是现代世界的特征。如今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正涌起“物”与“事”的洪水。在空间层面,房间、住宅、邻里、地区、国家、地球等等,无论从哪种规模看来,总有“物”满溢而出。这既是垃圾问题,又是环境问题。在时间层面也是如此。某段限定的时间中,总被塞进了太多“要做的事情”。计划表满满当当的,而那种过去几乎所有人都曾享受着的悠闲时光,却在其中连个立锥之地都找不到。就连人们心中,也塞满了太多的事与物,还有问题、烦恼、担忧与不安;它们进而引发了种种心病……哎呀呀呀。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过剩了呢?
可以想见,这都是因为人们失却了“刚刚好”的感觉。本来,这“刚刚好”的感觉,才应当是文化的本质。正因为有了它,社会才得以持续下来。“刚刚好”,换句话说就是“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早在2500年前,老子就曾作出了如此的开示。尽管如此,如今,“不知足”却反被人们当作了美德。
这是必然的结果吧。以永不停息的进步与成长作为宗旨的近现代式科学技术或经济,并不认同能够制约数量、速度、强度、尺寸的原理。在此,过剩并不是一种失败的结果,反而被人们当成了成功的证明。
从另一角度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正是一颗“刚刚好”的行星。在自然界之中,均衡、调节、净化的能力正发挥着作用。因此在自然界中,尺寸、速度、力量是有限的,它们都具有刚刚好的大小与节律。因为对生物来说,与每个物种相应的小、迟、少,就是美德。
我认为,所谓文化,本来就曾是一种能将这般均衡、调节、净化的能力导入社会之中的装置。在自然界的种种制约中,遵循“刚刚好”这条文化的准则生活——对人类来说,这才是幸福的基石。所谓“小”,指的就是“刚刚好”的大小或尺度。因此,恩斯特·弗里德里希·舒马赫(Ernst Friedrich Schumacher)曾说道,“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而“慢”,指的则是“刚刚好”的节律与速度。因此,我们才说“慢即是美(Slow is Beautiful)”。
对我来说,这本书中包含着特别的思绪。“慢生活(Slow Life)”运动已然在日本开始;而本书,就成了该运动发出的首部整理成书的宣言。我与伙伴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结成了“懒人俱乐部”。而它的象征,则是那生活于中南美热带雨林中的缓慢绝伦的动物——三趾树懒。它们并未与其他动物比拼强弱、大小或速度,反而转身实现了低能耗、循环型、共生、和平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我仍然发自内心地认为,正是树懒这种缓慢的生活方式,才满载着能够帮助人类在21世纪中求得生存的启示。(www.xing528.com)
这本书诞生于21世纪刚刚开始不久的2001年,正好是美国发生“九一一”事件的时候。以那次事件为契机,绝望向着全世界蔓延开来;这种绝望,与充盈于本书中的希望,在我的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们撕裂着我。
自那以后,13年过去了。看起来,世界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似乎变得愈加严重了;人们对人类之未来所产生的绝望情绪,似乎仍在不断上涨。可就在另一方面,希望亦由点连成了线,由线组成了面,不断地扩展开来。“快”的世界越发加速着,持续着它的狂飙;而与此同时,试图创造“慢”之世界的人们,其事业也确实正结出着一个个果实来。
近年来,与欧美同样,亚洲也一一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典范实例,比如生态主义的(ecological)、整体论的(holistic)、灵性的(spiritual)新型价值观、生活方式、商业模式、教育、区域建设等等。我本人,也因为能在这种新的趋势中发现自己,而感受着莫大的欢悦。
那位著名的圣雄甘地曾经说道:“Be the Change——如果你希望见到变化,就必须自己去实现它(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东方丰饶的知性传统中汲取智慧,然后从自己身上,将向着当来之新时代所发生的大转换体现出来。这是一场重大并且意义深远的事业。不必惊慌,不必匆忙,让我们大家一起从力所能及的地方着手,慢慢进行下去吧。不是有句古话叫作“宁静致远”吗?
尽管力量微薄,我还是想将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继续做下去的。
谨在此,向刊行本书的华夏出版社,以及向将此书介绍给出版方,并亲自加以翻译的田园同学,表示由衷感谢。
二〇一四年夏
辻信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