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归纳为以下6项内容。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管理、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软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用房设施等。基础设施应当从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按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采购、配置和安装。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强调将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基础设施共同建设,形成统一的系统平台和设备环境,以便获得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相互协调发展。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展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资源总库建设,满足机读目录检索和共享利用的需要;二是加快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加强对珍贵档案的保护,满足档案内容网络查询利用的社会需求;三是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进馆,将具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收集好、管理好和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与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以及社会公共信息库、所属单位管理信息库的建设相结合,充分实现资源的无障碍传输、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
(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实用价值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包括: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包括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档案行政管理等软件;推进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的同步发展;建设档案网站,并与本地区、本系统各级各类档案门户网站建立链接;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开展档案管理各项业务,并做好应用系统的维护。
(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逐步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型、业务型和技术型三种,其内容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加工、存储、查询、传输、转换、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形成的标准规范体系应与信息源(档案生成者)、信息用户(档案利用者)的标准规范体系兼容,使分散的档案机构、档案信息系统、档案资源库集成为有机的整体,真正在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跨部门的广阔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www.xing528.com)
(五)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列入档案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技能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实用技术的操作培训;更新档案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在内部培养人才的同时,吸纳社会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形成开放式的人才队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人尽其才的良好工作氛围,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
(六)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组织体系;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采取管理和技术手段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的行政监管和业务指导;加强档案人员的安全教育等。
【注释】
[1]陈聪.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21(05):34—36.
[2]王健.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防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内外,2021(27):26—27.
[3]于莹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刍议[J].城建档案,2021(09):1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