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的3个目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觉得每天的能量不够用,做完事情后会陷入很强的疲惫感,即便好好地睡了一觉醒来,也还是觉得浑身上下酸疼困倦;抑或压力很大,始终精神紧绷无法放松下来,甚至因此而失眠。
这些都是精力不足的体现。
精力是什么,对于执行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前面说到,精力可以被类比成游戏中的红条、血量,一旦消耗干净,你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精力充沛时,我们做事情的效率就高,大脑思维活跃,反应速度加快;精力不足时,大脑就反馈给我们“需要立刻休息”的信息,我们不再能集中精力做手上的事情,身体产生抵触感。
我们训练、管理自己的精力,不是说精力要时时刻刻都达到充沛活跃的地步,而是要实现这样3个目标:
· 提高总量:尽可能突破现有的精力上限,拓宽我们的精力池。
· 实现续航:在精力下降得比较快的时候,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续命”,用短期的快速恢复实现全天续航。
· 减少消耗:运用一些方式和技巧,降低自身的心理压力,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纵观人类历史,有非凡成就的人绝大多数都长期保持着充沛的精力,不断为自己赋能。他们并非“超人”,也并不是天生拥有过人的能量,而是他们具有强大的自控力,辅以一些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实现自身管理。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典型的“执行力很强,但精力不充沛”的案例。
我的一位同学,毕业后拿到了人人都羡慕的offer,进入某知名咨询公司工作。这种学生时代的风云人物,往往对怎么做好事情都有一套心得,其效率和抗压能力都很强,在执行力方面无可挑剔——即便如此,他还是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扑街”了。
咨询行业,是那种需要常年出差、长期熬夜的工作。作为乙方,经常要飞到甲方所在的城市去沟通,以甲方的意见和要求为准,再加上工作强度特别大,事情根本做不完(并非因为拖延或者效率不高,单纯就是事情太多了)。于是,他每天都连轴转,梦里都在记挂着工作,自身的抗压能力几乎到了极限,形成了恶性的压力循环。
在旁人眼中,他是天天提着登机箱飞来飞去、拿着高年薪的精英,甚至有朋友说“真是羡慕你这种空中飞人的生活”,但都被他怼了回去:“你乐意的话,你去好不好?咱俩现在就换换!”可见生活之崩溃。
干他这一行的,天天盼望着的就是假期,最好是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度假小岛,定个豪华酒店,每天晒太阳、潜水、按摩,与世隔绝个三天三夜。
他也曾在休年假的时候这么干了,但他刚躺在沙滩椅上,手机上就收到一条接一条的消息:“在哪儿?在干吗?开下电脑,有紧急的活儿今天要做完。”后来他跟我们吐槽说:“受不了了,简直在拿命挣钱。”
很明显,他需要的不再是怎样提高效率,怎样管理时间。他需要的其实是精力管理。
你可以评估一下,看你是否需要精力管理。比如说,下面这些症状,你中了几条?
· 常常心情沮丧低落,状态不佳,每一天都感到疲惫不堪。
· 很容易被小事激怒。
· 时刻都在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 神经永远紧绷,一直在备战状态,随时做好迎接突发状况的准备,哪怕是休息时间也难以平静。
· 大脑混沌,不在状态,亦不知方向。
上述这些,都是在长期精力透支时会产生的症状。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精力管理分成两部分:身体管理和心理管理。
身体管理,又分成短期和长期;心理管理,则主要是学会减压。
其中,最容易、最立竿见影的是短期的身体管理。我们通过一些被科学证明有效的阶段性休息法,来实现快速的精力恢复,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精力管理三个目标之“实现续航”。
其次,相对难一些,但有更深层次效用的是心理管理,也就是学会减压,实现三个目标中的“减少消耗”。
最后,也是最难但治本的长期的身体管理,帮助我们“提高精力总量”。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三者的实现方式又和难度成反比。比如说,针对最后一点长期的身体管理,小朋友都知道要早睡早起、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但这反而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需要足够强大的自控力和长期坚持。
那么,我们不妨从最容易实现的来看: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身体管理,要怎么做?
身体管理的简易法则
1.阶段休息法
最简单、最易操作的,便是“阶段休息法”。
我们在时间管理中说到的番茄工作法,往往每25分钟是一个番茄钟。但你可能并不知道,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往往在于“休息”的那5分钟。
你必须要完整地休息那5分钟,这期间不要去做任何损耗自己精力的事情,而是完全地放空自己,让活跃的大脑平静下来……这样,你就可以最好地利用这5分钟去达到休息和恢复精力的目的。
每25分钟的工作,需要5分钟的休息;每45分钟的工作,需要10~15分钟的休息。这期间适合做的事情有:
· 去一趟洗手间。
· 远眺窗外的风景。
· 敷一片蒸汽眼罩。
· 喝一杯热咖啡。
……
但凡是那些平静、不需要思考的行为,都很合适。
很多人会在休息时间打开手机,刷刷微博、知乎,或者来一局游戏,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大脑一直在运转,进行输入和输出信息。这些行为看上去是在放松,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恢复精力的效果。
2.冥想法
这是第二个立竿见影的方式:冥想。
只有你尝试后才会发现,冥想居然是这么好用的一个方法!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恢复你的精力,冥想5分钟的效果堪比午睡25分钟,结束的时候整个人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我咨询身边的人发现,一些人特别是男性朋友,抵触冥想这件事,他们往往对冥想有误解,总觉得这事神神道道的。
还有一些朋友,则单纯是觉得冥想太复杂,看网上的冥想课程都好多节,买本冥想的书都特厚,直接就跟冥想说再见了。
其实最基本的冥想,真的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很易学的方法。它一点也不复杂,更不是神神道道的。你在安静的室内,放一个白噪音(鸟鸣声、水流声、淅淅沥沥的雨声等),然后端正地坐好,深呼吸,再深呼吸,渐渐地把心沉静下去,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
这个“点”,一般推荐是你的鼻息,或者你的腹部。感受呼吸时气息的流动,从你的鼻息间进进出出,或者沉到你的腹部最底下(也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说的“气沉丹田”)。你只需要注意一个点就够了,专注于那一个点,把所有的思绪都集中到上面,然后排开杂念,其他事情全部都抛开,全神贯注于你的呼吸。
就这样一下一下地深呼吸,一直到5分钟后闹钟响起,这段冥想就结束了。接着,就感受自己被“充满了电”的时刻吧!
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简单呢?
有没有达到5分钟一点也不重要,你冥想3分钟甚至1分钟都行。它不需要什么器材,不需要床或者瑜伽垫,有个地方坐着就行(站着其实也没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抛开所有的杂念,专注于呼吸。这也是冥想初学者最难做到的地方。但你多练习几次,就能更好地掌握这种方式了。
我特别推荐那些需要通勤很久的上班族,在公交车上、地铁上做冥想。很多人都告诉你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在地铁上听网课、练英语,但我持完全相反的观点——通勤已经很艰难了,请不要再拿这种时间来折磨自己了。安安静静地冥想几分钟,恢复一下精力,这样才能在真正该干活的时间,实现更高效的工作。
3.午休法
如果有条件的话,中午尽量午休,这样可以让你一个下午都保持好精神。
腾讯有个“行军床”文化。一大半的员工都会有一张自己的行军床,每到午休的时候,就摆满公司的各个过道,行政人员会贴心地关掉室内所有的灯光,让大家好好午睡。“鹅厂”的员工内购商店还有专门的行军床卖,可见是“员工标配”了。
午睡时间25分钟就够,如果超过40分钟,你容易陷入深度睡眠,不仅不易醒来,起床的过程还会很艰难,觉得更加疲惫。
4.泡澡法
这个方式可供那些“空中飞人”参考。我周围飞来飞去的金融界和咨询界人士有这么一个小经验:定酒店的时候,最好订带浴缸的酒店。
根据他们的切身经历,泡澡能极大地恢复精力,还能让人很快入眠,一夜无梦到天亮。
不过千万不要为此在家里装个浴缸,否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不合理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在浴缸内洗完的我还要洗浴缸。
5.谨慎使用功能性饮料
最后,还有一件尽量避免的事情——不要用酒精、咖啡、香烟、红牛等东西给自己“续命”。
很要命的是,这些往往都是大家在熬夜加班加点的时候普遍爱使用的方法。考试前抱佛脚的学生爱咖啡,赶项目进度的职场人一晚上抽一包烟……这些东西虽然一时半刻有用,但它其实是在不断地透支人的精力。
想想看,你的精力已经到警戒线了,还要再榨一点出来,好比你的手机已经只剩下不到20%的电量并开始亮红灯了,你还接着用,虽然的确还有点电量可以用,但到了临界点,它总会在不跟你打招呼的情况下就直接自动关机。
我曾经为了一次大型项目连续作战了三天三夜,那几天,同事们把附近711便利店的咖啡全部都买空了。第一天的时候大家不以为意,感觉喝一杯还能再续几个小时;第二天的时候,喝咖啡已然不太舒服了;到了第三天,我只是喝了两口咖啡,就感觉到了心跳加速,心慌的感觉弥漫全身,自己都吓坏了。
项目结束后,我一个星期都没有再喝咖啡。一周后,我觉得自己大概是恢复过来了,又买了一杯……结果,一切重演了。才刚喝一口,我又一次感觉到心慌如擂鼓的不适感。我已经一点都适应不了咖啡因了。
这种“咖啡综合征”一直到一个月后才彻底消失,也就是说,这一次的透支,我的身体花费了一个月才真正调整过来。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教训:如果我不那么依赖咖啡,而是使用增加阶段性休息、冥想、保持午睡等方式去恢复的话,虽然那三天我也会非常累,但不会将身体透支得这样厉害。
我依旧喜欢咖啡,但从那以后,我绝对不在需要加班的时候依赖功能性饮料了。(www.xing528.com)
睡眠也可以高效
立竿见影的短期身体管理,治标但不治本。治本的当然是更为长期的身体管理。
其实道理你都知道,就是做不到。我见过很多人发誓了无数遍“从今天开始,我要成为一个健康自律的人”,结果健康生活不到72小时就宣告失败了。
长期的身体管理是再难不过的一件事了,需要你循序渐进地进行。如果你一开始就要完全纠正自己的生活习惯,那难于上青天。但你完全可以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开始。
这个开始就是睡眠。
我们睡了那么多年,却很少认真思考过要怎样获得最佳的睡眠体验,也很少去研究过我们的身体是怎样运用睡眠来恢复精力的。
为此,我推荐你去看一本叫作《睡眠革命》(Sleep)的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它的作者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是一位专注于研究睡眠的“睡眠教练”,他还将他的睡眠方式引入了曼联球队。
他提出了一个“R90睡眠方案”,又称“90分钟循环睡眠法”。这一方案的准则是:为了工作、运动及生活中的成功而重新定义你的休息。
你的执行力高低,跟你的睡眠有着相当大的联系。而在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的理论中,高效的睡眠不以小时来衡量,而是以90分钟的周期来衡量的。经过研究发现,人的睡眠以90分钟构成一个“浅—深—浅”的周期,在这个周期结束的时候,人最容易醒来。因此,不要纠结自己昨天晚上睡了几个小时,而是要关注自己睡了几个周期,最好让自己在某个周期的末尾醒来。
此外,周期也不是以“天”为单位计算的,而是以“周”为单位——35个周期最为理想,28~30个周期也勉强可以,低于28个周期则是不行的,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平均下来,每天要睡5个周期,也就是7.5个小时。如果你某一天睡眠不足,只睡了4个周期,那也不要紧,只要一周内的周期数量符合标准,那就不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符合R90睡眠方案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 确定你的起床时间,由此以90分钟为单位,推算你的入睡时间。
· 入睡时间往前推半个小时,就是你关灯上床睡觉的时间。
· 4~5个周期为正常睡眠时间。
· 如果低于3个周期(包括3个周期),那你需要在一周内把缺失的睡眠周期补回来。
· 不要连续3个晚上低于3个周期。
科学、高效的睡眠,是你通过长期身体管理来获得充沛精力、提高执行力的第一步。因为它最容易操作和坚持下去。当你调整好你的睡眠后,你便可以开始尝试健康饮食和长期运动了。
心理管理:学会抗压
在身体管理之外,心理管理也尤为重要。
我们前面说到心理管理主要是抗压。面对压力,并非只有“逃避困难”和“迎难而上”两个选项。这两者都只是我们的本能反应,而并非科学应对压力的方法。
那么,我们不妨来试图使用一些科学的心理管理法则,帮助我们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更好地提升执行力。
心理管理,最需要关注的是两个情绪状态。
第一个状态,叫作“巅峰状态”。巅峰转态往往持续1~3个小时,且和你的睡眠相关。有些人是晨起型,巅峰状态一般在早上;有些人是“夜猫子”,到了晚上会更加精神。但无论你的作息如何,你都会在一天内有那么一段时间精力最为充沛、大脑最为活跃、做事效率最高。利用好巅峰状态,你就可以突破现阶段执行力的上限。
第二个状态,叫作“压力临界点”。它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但它们的表现往往是一致的:大脑堆积了很多内容,使你感到焦躁不安,有的时候是做不完的事情,有的时候是他人给你的重担。但无论如何,处在压力临界点的你都是既焦急又混乱的,效率也是一段时间中最低下的。学会科学应对压力临界点,是在为你的执行力“兜底”。
1.巅峰状态
利用巅峰状态之前,你需要对巅峰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它包含如下特征:
· 巅峰状态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忘我境界。
· 巅峰时间段因人而异,但可以通过作息来调整巅峰时间段。
· 巅峰状态持续时长因人而异,但可以通过训练加长持续时间。
不妨想一想,你的巅峰状态在什么时候?
为了最好地发挥巅峰状态的效果,你需要心无杂念,专注于一件事、一个项目、一个目标。
很多人都有过舞台表演经历,哪怕只是学校的文艺会演或者公司年会。我也不例外。我在大学时曾经被迫出演了社团节目,几个人在元旦晚会上唱唱跳跳。作为一个业余选手,即便我在登台之前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次,在后台等待时我依旧无比紧张。而到我们上场的时候,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我的脑袋变成了一团乱麻——如果摔了怎么办?出洋相了怎么办?会被轰下去吗?会被录像发到社交媒体上吗?
然而,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刹那,我立刻进入了全身心投入的巅峰转态。反正我也看不清台下观众的表情,那我干脆就不看了,脑海里只剩下音乐和动作,伴随着肌肉记忆持续进行,一直到整首歌结束。
你发现没有,巅峰转态是专一的。持续在这个状态下的你,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杂事。
但舞台是个推力,它倒逼我进入这种专一的状态。在平时,我们要怎么利用好自己精力最充沛的那一段时间呢?
首先要知道,发挥巅峰转态的效用,其实是有公式的:
提高巅峰状态下的执行力=行为聚焦+结果暗示。
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利用巅峰状态还是提高执行力,其背后的根本推力在于我们的欲望、我们想要拥有的事物或者想要成为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该如何提高效率。
那么,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两面组成的。第一面是行为(想做的事情),第二面是结果(想要达成的效果)。
举个例子:对一名学生来说,行为可能是“我今晚要写一篇论文”,结果是“这篇论文我要得A”;对一个客户经理来说,行为可能是“我今天下午要见一名客户”,结果是“我要签下这个单子”;对春节归家的子女来说,行为可能是“我要陪伴父母”,结果是“一家人开心”。
我们上述提到的“心无杂念”“专注于一件事”便是行为,是我们需要聚焦的焦点;但光有行为还不够,我们还要明确结果,并给予自己心理暗示。
你可能很难想象心理暗示到底有多有效。安慰剂就是一种特别有用的心理暗示:医生给患者开一些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药片、药丸、针剂,让患者感到安慰,感觉自己正在接受积极的治疗,从而使病情变得舒缓。
所以,你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要的是这个结果,我也一定要达到这个结果!无比自信地在内心重复这句话,给自己加油打气,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能量。
我们来总结一下巅峰转态的开发:
· 需要我们专注于“我想要什么”,这又分为行为和结果。
· 在这期间,我们要专注于一个具体的目标(行为),并对自己想要的结果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 “行为聚焦+结果暗示”的方式,能让你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巅峰状态,实现执行力的升级。
2.压力临界点
如果说“巅峰状态”是顺风局,那么“压力临界点”就是逆风盘了。
压力临界点是一个让人很焦虑、很混乱、很崩溃的状态。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堆积了非常多的内容,但因为种种原因,你无力去应对,这使得你更加焦躁不安,陷入恶性循环。
在讲述该怎样应对压力临界点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另一个概念——熵增原理。熵,是一个衡量混乱度的指标,熵的值越大,则代表混乱程度越高。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孤立系统总是存在从高有序度转变成低有序度的趋势,这就是“熵增原理”。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加以干涉,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混乱。好比你整理完的屋子,最开始是干净整洁的(有序状态),你住了几天后,东西乱摆,衣服乱丢,垃圾一堆,便显得脏乱差了(混乱状态),这便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熵增是被动的,但你可以通过主动的行为去改变它,让它回归到初始状态。所以,当你受不了乱糟糟的屋子后,你可以手动将其复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遇到压力临界点,在开始的时候你的精力满格,处于一个有序的系统中,来一项任务便解决一项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开始变累、犯困,但积攒的待办事项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你陷入了一个混乱的状态,直到最后的临界点。
我们当然知道,此时此刻你最好的选择是立刻休息、恢复精力、待到精力充沛时再战。但是很多时候,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人因为压力过高而感到持续焦虑,又因为焦虑,他们无法去安安心心地休息,大脑非常疲惫,却又自我驱动着继续透支自己,就连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脑海里还飞速运转、想着工作。
“我没有办法放下压力或者不去焦虑。”这是他们的普遍心声。
面对此刻混乱的自己,再说什么“抛开一切去休息吧”无异于掩耳盗铃。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当下焦虑的状态,去把混乱恢复成有序,让熵的值回归到一个正常范围内。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梳理与归纳。
人们到底在焦虑些什么?
焦虑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们之前所说的掌控感,在这时就发挥了效果。让混乱变得有序,其实是重新获得掌控感的过程。
梳理与归纳的方法便是:
· 把所有影响、导致你当前产生压力的事情或项目写下来。
· 依次梳理清楚,并思考应对方案。
· 每找到一个应对方案,就相当于“清理掉了一个混乱因素”,熵的值就会降一些。
· 剩下少数暂时不知该如何解决的,至少能让你做到“对现状心中有数”。
你要明白,在压力临界点,你的内心表现是感到压力大、万分焦虑,但根源是你状态混乱,对现状没有掌控感。面对巨大的压力,你要做的不是立刻解决问题(这并不现实),而是重新把状态扭转成有序,重新获得掌控感。
知道自己有哪些事情要做、自己能否解决、该怎么解决、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有哪些,这些就是获得掌控感、减少熵值的方式。
在你的思路重归有序后,你便可以突破压力临界的状态,真正地清空大脑去休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