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问:明明刚才还在说自媒体贩卖焦虑,怎么这就“打脸”了?
我得认真解释下:此同龄人非彼同龄人。不是咪蒙月薪5万的95后助理杨乐多,也不是套现上亿后抽身离去的摩拜80后创始人胡玮炜。如果你关注一下他们的近况,你就知道,咪蒙团队正是因为这个助理的一篇贩卖焦虑文章而宣告解散;至于共享单车行业,更是风雨飘摇。ofo共享单车的创始人戴威,曾经是天之骄子、北大学生会主席、27岁的CEO,也已经被纳入失信人执行名单。众人眼中的营销天才“李叫兽”,也在入职百度16个月后宣告离职。
但我并非向你传达“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负能量,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人是有两种成长轨迹的。
第一种是“乔布斯式”,常见于各种“天才怪咖”,典型特征是大起大落。
第二种是“任正非式”,是更多人的成长模式,典型特征是稳扎稳打。
乔布斯这种天才,就是自媒体最爱渲染的类型。他创立苹果公司的时候,年仅21岁,可谓是“吊打”同龄人;仅4年之后,苹果公司就在美股上市,当时“乔帮主”也才25岁而已。苹果公司把他的人生送上了第一个巅峰。可是,在他30岁那年,他却被自己亲手创办的企业扫地出门,人生瞬间跌入谷底。
这位科技产品领域的天才,在31岁那年跨界跨了十万八千里,创办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仅仅一年之后,皮克斯出品的短片《顽皮跳跳灯》(Luxo Jr.),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乔布斯的人生此时开始逆势上扬。
后来,他辗转回到苹果公司,推出了改变世界的iPhone。但命运又对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他罹患癌症,才56岁就离开了人世。
乔布斯这样的人,生来就不是凡人可比的。天才总是特立独行,人生大起大落,起得十分早,跌得又很快,你永远无法预料他会在什么情况下跌倒,更无法预料他下一次腾飞会是在什么时候。
你我皆凡人,极少有人能成为“乔布斯式”的成长者,更多人属于螺旋式上升、稳扎稳打的“任正非式”。
“任正非式”的成长模式意味着厚积薄发。要知道,任正非直到43岁才创办华为。早年的他,念书,投身军营,做基建工程兵;改革开放后,从部队转业至国企;直到不惑之年,才在一家小小的仓库里创办了华为。(www.xing528.com)
他比乔布斯要大整整11岁。苹果公司上市那一年,任正非还未从部队转业。如果那个年代有自媒体,他在32岁那年,会不会觉得自己已经被太平洋那一头21岁的乔布斯给抛弃了呢?
弄清楚这两种不同的成长轨迹,你就会明白:不要老是盯着那些大起大落的天才与怪咖看。
你之所以会把目光投向他们,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过于不平凡,而不平凡的人和事恰恰是媒体最爱追逐的目标。主流媒体先聚焦于他们,我们便跟着有所了解;自媒体嗅到了味道,再写一些极富煽动性的文字,炒作一番,于是我们再跟着焦虑一轮。
事实上,你真正应该对标的,反而是那些稳扎稳打的同龄人。
如果他们持续给予人靠谱、高效、专注、超强行动力等印象,那么,你错过的机会便会落在他们头上,成为他们螺旋上升过程中不断上探的驱动力,一个接一个地打破他们的天花板。
而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送到眼前的机会的。
你不妨看一下周围最优秀的人,他们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再对比一下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在哪儿。
在差距还不大的时候,你还有机会进行弥补;但当差距不断扩大,达到一个阈值后,它便会成为一个难于逾越的鸿沟,你再想追赶上就很难了,因为他人也在不断进步。在多年的积累下,对方一旦遇到重大的风口或机遇,便很有可能在一瞬间腾飞。到那个时候,你只能望尘莫及。
所以,不要再盯着那些媒体渲染出的“同龄人”了,他们不该是你对标的对象。你真正应该注意的,是那批稳步向前、善于抓住机遇的同辈,并努力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