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图书馆建设原则与内容: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

智慧图书馆建设原则与内容: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及其功能服务更好地实现,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之上。另外,由于每本图书都有专属的RFID标签,图书的清点工作便变得简单,可通过RFID读写装置自动清点,并实时更新图书的存放位置,清楚图书的在架情况。座位预约系统座位预约系统同样是RFID技术的一项应用,实现了图书馆内用户与设备的互联。

智慧图书馆建设原则与内容: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

(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原则

1.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智慧环境下,图书馆信息的采集和加工,传播和利用,都是以网络为依托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对于图书馆建设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若要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馆事业体系,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统一的标准和建设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知,标准化和规范化会直接影响智慧化建设的成败。例如国际上通用的数据格式标准规范,统一的网络通信协议,符合行业标准规范的设备等,统一的标准、规范、协议,以及可兼容的软硬件,在数字资源系统建设、技术平台构建、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等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图书馆系统互联互访到其他系统的智慧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句话说,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及其功能服务更好地实现,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之上。

2.开放性和集成性原则

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将为读者提供智慧化程度较高的个性服务,同时,读者能够互动式或自助式的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信息的创建和处理,传输和搜索,都会达到难以想象的高效和便捷,图书馆员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制造者和发布者,读者也将成为信息数据的创造者,使得信息的扩散更加迅速,信息在“图书馆—读者”之间的流动更加快而直接。智慧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微信互动、微博分享,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以及电话预约、就近取书等服务,降低了图书馆的进入“高度”,使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馆员与馆员之间能够自由互动、协同参与,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读者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作用。

3.共建性和共享性原则

全国范围智慧化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一个图书馆的力量是有限的,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智慧资源建设。几个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共享人力、物力,可短时间内丰富馆藏资源,最大化地满足用户需求。由此可知,作为个体的图书馆,若想要尽快实现泛在化、智慧化建设,必然需要与其他馆合作,通过共建共享,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获得更多其他馆的馆藏资源。为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个体可以相互联盟,如国际上的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以及国内的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一方面,一定区域内的图书馆形成统一体,以联盟的形式采购图书、数据库等,从书商、服务商处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不仅节省资源,也可扩大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各个图书馆之间可以共享技术、平台资源等,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避免资源重复开发、节约成本,还能有更多的资源用于读者服务,促进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

4.智慧性和泛在性原则

图书馆的智慧化、泛在化主要体现在:①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智能的自动化服务系统的出现,实现在网络所覆盖的地区,都能体验到的图书馆服务,且连续7×24小时的服务。图书馆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享受数字资源、服务。②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势必要发生改变,为所有连入网络的用户主动推送资源、服务,不再仅限于到馆用户,每个人都能公平的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真正地扩大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范围。③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泛在环境下,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得图书馆用户可获得资源服务,不再仅限于本馆的馆藏,而是整合不同平台的资源,如共享资源中心、互联网和开放知识库等,同时,对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去伪存真,然后供用户使用,如通过网站、WAP平台拓展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

由此可知,时代背景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务必要遵循智慧化、泛在化的原则,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图书馆就要不要转型、如何转型,一直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换个角度,社会的发展,也为图书馆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包括传统的馆舍、资源建设以及服务创新、合作共享、数字平台建设、阅读推广等等,都是图书馆的崭新成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出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载体的应用,使用户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以往的简单获取文献,而是直接获取知识、享受智慧服务,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与时俱进。

1.图书智能分拣、盘点系统

RFID标签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流程,配合RFID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管理数据流的业务流程为:采编→分拣→盘点→借阅。图书进入图书馆后,要先进行分类编目、标签工作,后由自动分拣系统分配上架,供读者借阅。读者通过自助借还设备归还图书,分拣系统对归还图书进行整理,后直接分配、上架。另外,由于每本图书都有专属的RFID标签,图书的清点工作便变得简单,可通过RFID读写装置自动清点,并实时更新图书的存放位置,清楚图书的在架情况。

2.馆内自助系统

(1)自助借还一体机

自助借还一体机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自助借还系统,读者不再局限于服务台办理图书借还,而是读者自助进行操作的一种设备。拥有图书馆智能卡的用户,借书时只需将智能卡片、待借图书放在各自的感应区内,由自助设备自动扫描识别,读取卡片上用户的个人信息、书籍信息,然后用户核对信息并确认借阅,即完成整个借书过程。相对于借书过程,读者的自助还书过程更加简单快捷,只需点击自助设备显示屏上的“还书”后将所要归还图书放置感应区,然后确认信息并归还,无需出示借书卡。另外,可同时借还多本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可24小时连续服务。自助借还设备的使用,不仅方便读者,减少馆内工作量,更提高了图书的流通速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2)座位预约系统

座位预约系统同样是RFID技术的一项应用,实现了图书馆内用户与设备的互联。在每个椅子中植入重量传感器,通过馆内的无线网络,发送是否空闲的信息,控制中心汇总所有信息,在显示屏上以图像形式展示,读者可到馆预约,也可通过“我的图书馆”在手持终端预约,座位自助预约系统是图书馆智能化、人性化的体现,用户可根据喜好预约。但对于恶意预约用户,通过限制预约权限、减少借阅数量等形式进行惩罚,以杜绝此类行为的出现。

(3)图书馆多媒体终端机

读者自助操作,进行图书馆导航,以及书目检索和报纸、期刊的阅读,还能用来宣传展示图书馆。

(4)自助打印复印一体机

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助打印、自助复印,也可将自己需要的纸质图书资源,自助扫描到自己的邮箱,并可通过网络,完成异地打印。

(5)触摸屏阅报机

馆内配置多台触摸屏阅报机,供读者阅读报纸、期刊,并能够进行图书馆3D全景地图导航。

3.智能管理和安全系统

(1)综合能耗管理系统

在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筑主体务必要达到环保、节能的标准。综合能耗管理系统,是在图书馆内部相关设备内嵌入传感器,以便实时控制整个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包括空调、照明、给排水等,在确保读者人身安全的同时,为其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并对馆内设备进行在线监控,确保其最佳运行状态和最低能耗。并根据图书馆所处的地理环境,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充分利用气候因素,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安全、节能。

(2)图书安全防盗系统(www.xing528.com)

图书安全防盗系统包括RFID、磁条双重防盗系统。合法借阅的图书,需满足三个条件,即EAS防盗位,EPC编码字段中的标签类型位、消磁。联网状态下,对图书实时监测,如有不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图书,系统将进行声光报警;脱机状态下,此防盗系统可以实现离线报警。北京超讯科技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大型图书馆或书店的EM-2005电磁波防盗系统,灵敏度高,盲区小,功耗低,寿命长,并能实现多通道联机使用,各通道之间,可实现单独报警。采用全数字调制技术,配合微电脑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能够很好地避免金属干扰引起的纠纷。

(3)智能门禁系统

智能门禁系统一般由门禁控制器、门禁读卡器、门禁管理软件、电控锁和开门按钮,以及管理电脑和门磁等主要部件构成。具备联网功能的智能门禁系统,在集成安保系统的同时,还能集成报警系统。另外,消防门上的电控锁,能够实现火灾时断电,为馆内人员提供逃生路径。

4.移动服务建设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服务方式,从短信服务发展到网站服务,再到移动APP服务;服务载体,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或访问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总的来说,移动服务,是图书馆事业上的一次移动革命。智慧图书馆广泛互联互通的特点,使其能够实现手机、阅读器、IPTV(互联网协议电视技术)等之间的无缝对接。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手机图书馆,通过无线上网进行信息的双向传播。基于4G、5G手机高速浏览网页的功能,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可实现连接;借助移动短信咨询平台、移动阅读和交流平台,以及网络信息浏览平台,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服务,图书的续借、预订和到期提醒服务,参考咨询、读者荐购、个性化定制及移动阅读等服务。读者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操作,随时随地进行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和到期查询,获取图书馆的公告信息和讲座预告信息,简单方便。通过相应接口的开发,利用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电视的交互,实现二者的互联。用户只要在家通过电视,就能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预约、续借,查询借阅信息,阅读馆藏电子书和期刊,观看视频公开课资源。

5.泛在智慧服务建设

图书馆文献服务,是以文献载体为主;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以信息传播为主;图书馆智慧服务,是以知识传播为主;相比之下,图书馆智慧服务,以用户的智慧生成过程为中心,以智慧创造为目的,培育用户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根据用户的需求偏好、心理认知,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图书馆用户进行资源检索时,图书馆不仅能反馈原始信息,还能快速分析检索结果,组织成综述、研究报告,供用户参考使用,并能按照用户需要的格式,从多种形式的用户终端导出。

泛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一改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使服务定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服务拓展,使信息资源占有力、信息检索效率得到重点提高,更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慧图书馆将服务融入学习和科研中,通过移情感知,获得用户的原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隐性知识,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集成化的泛在服务。

(1)情景感知服务

移动环境中,通过智能终端,使用移动传感设备,例如RFID、蓝牙、GPS等,采集读者的原始情景信息;通过读者登录时的账号,感知和捕捉其所处位置,借阅记录和偏好等的动态信息,并进行分类和过滤处理。

(2)订制服务/聚合服务

定制服务(RSS服务),是基于RSS即信息聚合技术开展的个性化服务。RSS具有过滤信息、聚合信息、推送信息的功能,因此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有:新书通告,电子期刊RSS服务,读者个性化信息的定制服务等。

(3)推送服务

根据用户信息需求,智能分析用户请求,通过数据挖掘等分析技术,实现主动推送。基于图书馆泛在云平台,通过语义关联技术,依据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记录用户的关注领域,进而推断其喜好特征,建立需求预测模型。通过电子邮件和RSS等手段,向用户推送动态科研信息。

(4)预约服务

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化资源的预约,自习座位、研讨室等其他移动设施的空间和设备预约,以及培训预约等。

6.智慧机器人

按照系统功能的不同,图书馆智慧机器人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1)自助图书馆,其智能化程度较低

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一种迷你型图书馆,能够提供24小时图书借还服务,但局限于面向少量读者。近年来,服务方便快捷的自助图书馆,在我国各地陆续出现,如首都图书馆北门、香港科技大学的自动图书馆等。

(2)机器人与立体仓库的结合应用系统

用于提高大型图书馆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如自动存取中心(ARC)概念、机器人堆叠书库管理系统等,主要用于完成图书的存取。ARC系统存在缺陷且造价昂贵,虽然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但很难推广。截至目前,我国图书馆中还没有这类设备。

(3)图书搬运机器人系统(AGV)

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洪堡大学图书馆的AGV系统,可以完成图书的分拣、上架,但该系统成本为38万欧元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图书馆的AGV图书馆机器人,价格低廉,工作效率高,但只能完成图书的搬运、放置等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4)全自主智能图书存取机器人系统

能够自动完成图书搬运与存取,上下架、整理等一系列操作,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目前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5)智能参考咨询机器人

大致可分为:数字参考咨询软件,IM(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定制软件。IM软件,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智能“小图”、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小交”,因其成本低廉、交流便捷、用户基础广泛等特点,一经推出便备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