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学发微·总说-国学初萌

孔学发微·总说-国学初萌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墨不复生,谁能定孔墨之诚乎?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此虽当日实情,然遂因以末杀程朱则不可也。)大抵宋儒之于孔学,所发明者固多,而误会者亦不少。降至元明,愈失厥真。《鲁论》所记孔子之语,有垂训万世者,有因一时一事而发者。盖异其地,异其人,即异其说。孔子之作《春秋》,实包有世界主义、平等主义、博爱主义、非战主义,微言大义,散见于公羊、穀梁二家之师说,而公羊所得尤多。

孔学发微·总说-国学初萌

乌虖!孔子之道果皆实行于中国欤?抑若存而若亡欤?韩非子云:儒分为八,墨分为三,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复生,谁能定孔墨之诚乎(《显学篇》)?盖圣学之明,其所从来久矣。孔子志在经世,(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二语,《孝经钩命决》文,《中庸》郑注,《公羊》何序,皆引之。又《庄子·齐物论》篇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故贵公(《尔雅·释诂》刑疏引《尸子·广泽》篇曰“孔子贵公”),贵仁(《吕氏春秋·不二览》曰“孔子贵仁”),此其意惟孟子能知之,能行之。而周秦诸子如庄周、尸佼、吕不韦之徒,亦尚能窥及之,或语有所受。是时去圣非远,大义犹未尽乖也。炎汉中叶,武帝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表章六艺。故二百年中,以经学为极盛。然司马迁之作《儒林传》也,一则曰:“余读功令,至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再则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班固汉书·儒林传》赞亦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吕官禄,迄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由是观之,则汉儒之诵法洙泗,其得失不从可知乎。迨光武中兴,首崇儒术,东京之末,士敦节义。桓灵失道,久而后亡,亦未始非其小效也。魏晋以还,儒风稍坠。唐重科举,词华是尚,学如韩(愈)李(翱),盖不数觏。宋兴,名儒辈出,孔道大昌。然后人往往以宋之不振,归咎道学诸儒,虽持论近苛,未能别白。至其末流之失,要无可讳。观宋季周密之言,其弊可睹矣。(周公谨志《雅堂杂钞》曰:“尝闻乡曲沈之因先生云,道学之名,起于元祐,盛于淳熙,其徒甚盛,结其党假此以欺世者,真可嘘枯吹生。凡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辟捍边者,则目为粗才;读书作文者,则目为玩物丧志;留心史事者,即目为俗吏。盖其所读者,止《四书》、《近思录》、《通书》、《太极图》、《西铭》及语录之类。自诡其学,能正心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故为之说曰: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州、为县、为监司,必须建立书院,或道统诸贤之祠。或刊注四书,衍辑近思等文,则可钓声名美官。下而士子时文,必须引用以为文,则可擢巍科为名士。否则,立身如温公,文章气节如东坡,皆非本色也。于是天下之士,竞趋之,稍有不及,其党必挤之为小人。虽时君亦不得为辨之,其气焰可畏如此。然所以言略不相顾,往往皆不近人情之事。至淳祐、咸淳,则此弊极矣。以是驯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呜呼!孰谓道学之祸不甚于典午之清谈乎?”案:是条见于《杂钞·卷七》,作者当宋亡之后,故言之绝痛。此虽当日实情,然遂因以末杀程朱则不可也。)大抵宋儒之于孔学,所发明者固多,而误会者亦不少。降至元明,愈失厥真。其入官也,则知尊主而昧庇民;其立身也,则名中庸而实乡原;其对世也,则喜自尊而忘兼善;其施教也,则务躐等而违善诱。是故国无以治,名无以立,道无以达,才无以成。出则容悦而已耳,处则浮沉而已耳。无刚毅特立之概,有卑屈陋劣之行。(日本高桥作卫尝谓:孔教之弊,往往失独立自主精神,其心卑屈陋劣。学孔道而误者,比比皆然。见吾友吴挚甫《东游丛录》。)是岂孔子之道本然哉?

《鲁论》所记孔子之语,有垂训万世者,有因一时一事而发者。不独问行之对,子路与冉有有异辞,言诗之旨,子夏与子游殊科。其答懿子问孝,与告武伯及子游、子夏者,亦各不同。盖异其地,异其人,即异其说。故《记》曰:“夫言岂一端而已夫,亦各有所当也。”是在承学之士,善观其通,(吕新吾《呻吟语·卷四》云:孔子只是一个,通通外更无孔子。)苟拘牵固执,死于句下,则通此而不通彼者必多矣。如《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礼记·曲礼篇》亦有“孝子不登高不临深”之语)而《大戴礼·曾子大孝篇》曰:“战阵无勇,非孝也。”又《大雅·蒸民》之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易·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傥援不敢毁伤之训,谓战阵可以无勇;执明哲保身之谊,谓王臣不必匪躬。可乎哉?善夫,徐爱之序《传习录》曰:“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先生闻之,谓之曰,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阳明尚如是,而况孔子之道,大而能博乎?

孔子之作《春秋》,实包有世界主义、平等主义、博爱主义、非战主义,微言大义,散见于公羊、穀梁二家之师说,而公羊所得尤多。世儒乃以其有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见何邵公《公羊解诂·自序》),禁人讲习,其亦甚可闵笑者矣。不知《礼记·礼运篇》载孔子叹于蜡宾,慨想大同(大同即《春秋》所谓太平世,又即西儒赫胥黎天演论》理想之乌托邦)。虽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且谓之小康。非惟天下为公,乃共和之极则。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则社会主义亦在其中矣。其为非常异义,更何如乎?夫孔子生君主时代,盖不能不尊君主。然删《书》则始尧舜,赞《易》则称汤武革命,何尝私于一姓,媚于一人。至孔子之言人伦,大都对待举之,期于两方交尽。《论语》告齐景公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鲁定公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证之群经,亦莫不然。《易》“家人之彖”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书·皋陶谟》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春秋·昭二十六年左氏传》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礼运篇》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大戴礼·四代篇》曰:“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昔先王之所先施于民也,是何曾偏责为臣为子为弟为妇者哉?三纲之说,本出纬书(见《白虎通义》),其实亦责君责父责夫为特重。何者?表端则影直,纲举则目张。臣不臣、子不子、妇不妇,必先由于君不君、父不父、夫不夫。后世名教之说兴,乃偏责臣、子、妇以为尊纲,而不知非孔子之意,且并失三纲之恉也。今有人因改革之后,已无君臣一伦,遂疑孔子之道,不适今日之用。庸讵知君臣之名可泯,国家之义自存(此国人全体之国家,非法王路易十四所谓朕即国家也)。政体虽殊,效忠则一。若夫父子夫妇之爱,乃根于自然之天性,初非强人情而逆施之也。其发有序,其出有本,始于至近,推于至远。故父子夫妇之间,盖人类爱情之发,最为切近而真实者也。或乃欲举父子夫妇之伦而并废之,于此而不用其爱,尚何合群兼爱之可云?斯固万国所同惊,群生所共愤者也。

欧美各国翻译诸经,闻颇有失其意者。然西哲之论孔子,无不推为大政治家、大哲学家、大教育家,中国生民未有之圣人也。夫以孔子之圣,海外犹知敬仰,凡我国人,敢滋异议?然欲尊孔子,重在实行其言。区区九楹,徒为伪饰。矧并此亦成虚语,可不哀哉!日本松平康国云:“儒教衰于中国,而精神反存于日本。”(见所撰《世界近世史·自序》)虽日本儒教之精神尚待讨论,而吾华儒教之衰,其能自解乎?又井上圆了亦谓:“中国孔孟所言,皆道德之旨,中国人未尝不诵读之。但口能言之,而不能见诸躬行,所以衰弱至此。”(今人编辑《伦理学讲义》)此犹药石针砭之语,吾辈闻之能勿汗涔涔下哉?往者泰西耶教,亦尝中衰,马丁路得崛起,而气象用新。我国倘有一热心毅力如路得者,本孔子贵公贵仁之旨,发挥而光大之,俾全国学子蕴为德性,发为事业,则《春秋》所谓太平之世,其有庶几之日矣。茫茫禹域,讵终无其人哉?(www.xing528.com)

(原载《中国学报》第1期,1912年)

江瀚为清末名儒,曾先后讲学于东川书院、致用书院等,又历任清季民初学部官员。《孔学发微》著于清末,连载于《中国学报》(全本刊行于1916年),有呼应复兴儒道之意,而无循循囿孔之嫌。江氏本意在活用孔学,时人误解孔子,乃在不明孔学微言当为时势而有所变通;不离贵公贵仁之旨,躬行于修齐治平,自可得孔学之真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