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希腊七贤,创兴学派,各自为宗,讲学授徒,流风广被,为中欧一时学术之盛。自东罗马灭亡之后,其图书典籍,焚佚散乱,而宗教之束缚,封建之压制,皆足使古学之萌芽,尽归零落,而一时希腊文物之光明,黯然无色矣。十字军东征,入亚剌伯,获其图书而还,(当欧洲文学坠地之时,亚剌伯人以国语译亚理士多德之科学,加灵之医书,及希腊学者之天文学等书,以行于国中。故希腊学术之不致中绝者,实赖亚剌伯一线之延。)于是欧人始知为考古之学。其时意大利都市繁盛,与海外通,自希腊招致学者,教希腊语,讲退勒密、黑朴科迭司、幼克厉德之书。又学拉丁语,习希塞洛、瓦其儿之文字,而汤德(意大利人)用意语,著“神圣喜剧”之大作,究古代诗文。其后迫拉耳喀及博喀萧(均意大利人)出,大修古文,不独考究古人思想而已,且务搜罗马、希腊遗亡之古书,求之海外,不避艰险,设藏书楼,聚古籍至数十万册,一时学风所扇,人皆慕古。凡研究古代文学者,称曰豪摩尼司脱,当世以为美称焉。自希腊蚕食于突厥,学士大夫,出亡避乱,咸以意大利为渊薮,如云而聚。于是意国之高等学校,尽以希腊学者为其教师,而古学之智识思想,如风发泉涌,苏、柏之遗风,昭苏复活矣。况雕刻、绘画、印刷之美术同时并兴,其活泼优美之风,皆足以助文学之光彩,而诸学士亦渐次就他国大学之聘,分授以希腊文学、哲学,由是豪摩尼司脱之学风,遍于全欧。至十六世纪,而尽输于北方。英、法、德之学校,莫不以希腊拉丁之学为普通之学科,遂以鼓吹欧洲中世之文明。德则以神学、史学著,法则以诗文、音乐之学著,英则以实验哲学及戏曲著。又其时国语渐定,学者皆以国文著述。西班牙诗人哲多、法国诗人多路巴、意大利之汤德、英之佐沙,皆国文学之泰斗。而文学之兴日益光大。吁,盛矣哉!此欧洲古学之复兴也!
邓子曰: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考吾国当周秦之际,实为学术极盛之时代,百家诸子,争以其术自鸣。如墨、荀之名学,管、商之法学,老、庄之神学,计然、白圭之计学,扁鹊之医学,孙、吴之兵学,皆卓然自成一家言,可与西土哲儒并驾齐驱者也。夫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希腊学者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芝诺、亚理士多德,皆生周末元考安显之间。)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然吾即《荀子》之《非十二子篇》观之,则周末诸子之学,其与希腊诸贤,且若合符节。是故它嚣、魏牟之纵情性、安恣睢,即希腊伊壁鸠鲁之乐生学派也。陈仲、史鰌之忍情性、綦谿利跂,即希腊安得臣之倡什匿克学派也。(什匿克派以绝欲遗世,克己励行为归。)墨翟、宋钘之上功用、大险约而谩差等,即希腊芝诺之倡斯多噶学派也。(斯多噶学派尚任果,重犯难,而设然诺。)惠施、邓析之好治怪说、玩琦辞,即希腊古初之有诡辩学派,其后亚理士多德以成其名学也。
我周末诸子,本其所得,各自为学,波谲而云诡,不可谓非吾国学术史一代之光矣。学之衰也,其自汉武之罢黜百家乎。夫汉武用董仲舒之言,尊儒术而表章六经,则亦已矣。诸子之学,其为神州之所旧有者,听其自存自灭可也,奈何而竟用专制之术,尽绝其道乎?此君子所以不恨于秦火之焚烧,不恨于咸阳之一炬,而独痛恨于天人三策之所陈为无道也。自是以后,诸子之学,遂绝于中国。义疏于隋唐,性理于宋元,帖括于明代,学术之途,愈趋愈狭,学说之传,日远日微。试一按其当时图籍,考之传记,欲求古先哲贤之片影,而亡有一存者,盖古学之亡久矣。
虽然,学以立国,无学则何以一日国于天地。于是本国无学,则势不能不求诸外国。而外学之来,有其渐矣。考西学之入中国,自明季始。(按摩西古教之来华在前汉时,景教之入中国在唐时,为时甚远,然所传者为宗教之经文,不足以言学术。)利玛窦诸人,接踵东来,著书译经布教之外,旁及历数、象器之学。而爱约瑟即以其法、理、医、文四科之学说传之中土,而士大夫多习其学。(如徐光启、张尔歧、黄宗羲皆深信西学。)至于国初,且用汤若望、南怀仁辈,为之定历明时。而宣城梅文鼎之算学,大兴刘献廷之字学、地文学,江都孙兰之地理学,皆于西士之学有渊源。至若江永、戴震之徒,则非但涉猎其历数之学,且研究其心性,而于彼教中之大义真理,默契冥会,时窃取之,以张汉学之帜,而与宋儒敌,今其所著之书可按也。(如《孟子字义疏证》中,时有天主教之言。)至海宁李善兰出,始集西学之大成,然其面目一变。何者?李氏之前,所习皆偏于历数心性,而李氏则专注重于工艺历史。观制造局之译书,可以见李氏宗主之所在矣。李氏而后,译学日新,时局大变,于是言西学者,又舍工艺而言政法,而西方之学术,于是大输于中华。虽然,外学日进,而本国旧有之古学亦渐兴。乾嘉以还,学者稍稍治诸子之书,如镇洋毕氏之校《墨子》、《吕氏春秋》,阳湖孙氏之校《孙子》、《吴子》、《司马法》、《尸子》,江都汪氏之序《墨子》、序贾谊《新书》、撰荀卿子《通论》、《年表》。虽仅掇拾丛残,雠正讹伪,然先秦之书,赖此可读。道咸至今,学者之爱读诸子,尊崇诸子,不谋而合,学风所转,各改其旧日歧视之观。其解释诸子之书,亦日多一日,或甄明诂故,或论断得失,或发挥新理,如孙氏之《墨子闲诂》、俞氏之《诸子平议》、刘氏之《周末学术史》,其著也。
夫以诸子之学,而与西来之学,其相因缘而并兴者,是盖有故焉。一则诸子之书,其所含之义理,于西人心理、伦理、名学、社会、历史、政法,一切声光化电之学,无所不包,任举其一端,而皆有冥合之处,互观参考,而所得良多。故治西学者,无不兼治诸子之学。一则我国自汉以来,以儒教定一尊,传之千余年,一旦而一新种族挟一新宗教以入吾国,其始未尝不大怪之,及久而察其所奉之教,行之其国,未尝不治,且其治或大过于吾国,于是而恍然于儒教之外复有他教,六经之外复有诸子,而一尊之说破矣。此孔、老、墨优劣之比较,孟、荀优劣之比较,及其他九流优劣之比较,纷然并起,而近人且有订孔之篇、排孔之论也。呜呼!学术至大,岂出一途,古学虽微,实吾国粹。孔子之学,其为吾旧社会所信仰者,固当发挥而光大之;诸子之学,湮殁既千余年,其有新理实用者,亦当勤求而搜讨之。夫自国之人,无不爱其自国之学。孔子之学固国学,而诸子之学亦国学也。同一神州之旧学,乃保其一而遗其一,可乎?(www.xing528.com)
吾闻地球文明之祖国有三,而吾国居其一。(其二曰印度、曰希腊。)近日欧洲学者,谓二十世纪所当求之古学有二:一印度学,而一支那学。以谓此东洋之二古学,其于近世纪,必有大发明,以影响于全球学界者。故法属之阿尔日至有东方博学会之设,以讲求东方古今政教、俗尚、语言、文字。〔附海外通函述东方博学会近情。法国属地阿尔日设东方博学会,为欧洲各国讲求东方古今政教、俗尚、语言、文字,而设于千八百七十三年,巴黎第一会为发轫之始。嗣后间三四年择各国都会大埠陆续再举,由是而法而德而英而和而意、瑞等国,轮流举办,已开会十三次,末二次一于千八百九十八年集于法之巴黎,一于千九百零二年集于德之汉堡。汉堡散会之日,议定于千九百零五年举行第十四会,以法之阿尔日为聚集地,从阿尔日总督之请也。日本政府曾请以第十四会归东京帝国大学校举办,各国以道远辞之。其会无论何国之人均得入会,每人须交入会费二十佛朗,赴会者多半学界中人,由政府派员代表,各携著作呈会品评。中国政府向不留心此事,从前曾未闻有派人前往之事。惟千九百零二年汉堡之会,由驻德使署派那晋、李德顺、恩诂三人赴会,并未携有著作,不过逐队观光,借资游览而已。今年阿尔日之会,则由驻法孙慕韩星使派同文馆学生唐在复赴会,闻亦未必携有著作。查第十三会日本所派赴会之员,系东京帝国大学校教习、亚洲文学会领袖某君,通晓东方各国文字,所携著作极富,大为欧美各国宿儒所赞赏。盖此会以考求东方各国古今文字异同为最重之点,而古今政教、俗尚异同之得失变迁次之。中国将来派员赴会,当先知该会著重之点,而遣派通儒名宿,则中国虽弱,而往古教化文学之盛,庶不至亦因之而新灭也。会中文字分七股:一、梵文及阿里亚文;二、犹太文;三、回文(大食、突厥、波斯);四、埃及文、非洲土文、马达加斯文;五、远东各文(中国、日本、高丽、暹罗);六、希腊及欧东各文;七、非洲金石、回族美术。查各国所派之人多半学部人员、翰林院藏书楼总理以及东方学校教习,或哲学名家,或著作雄富之宿儒,为本国学界之代表。此会于中国文学极有关系,而政府使臣向不留意,重可慨矣。〕则外人之所以勤求吾学者,何其至也。夫经欧美之藏书楼,无不广贮汉文之典册;入东瀛之书肆,则研究周秦诸子之书,触目而有。乃他人之宝贵吾学如是,而吾乃等之瓦鼎康匏,任其沉埋于尘埃粪土之中,视若无睹。家有至宝,而遗于路人,岂不惜哉!
故吾人今日对于祖国之责任,惟当研求古学,刷垢磨光,钩玄提要,以发见种种之新事理,而大增吾神州古代文学之声价,是则吾学者之光也。学者乎梦梦!我思之,泰山之麓,河洛之滨,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如有一二书生,好学信古,抱残守缺,伤小雅之尽废,哀风雨于鸡鸣,以保我祖宗旧有之声明文物,而复我三千年史氏之光荣者乎,则安见欧洲古学复兴于十五世纪,而亚洲古学不复兴于二十世纪也。呜呼!是则所谓古学之复兴者矣。
(原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9期,1905年10月)
邓实以欧洲文艺复兴之史实为周秦诸子学之再生张目,比附互证之间,虽不乏牵强,去儒学独尊以倡百家争鸣之意犀然。文艺复兴为欧洲民族国家自觉之始,古学出而宗教溃;邓实高扬“古学复兴”,主旨不外诸子出而儒教专制溃。其欧洲之汉学论,尤在鼓励国人治学之自信心,眼界之开阔已迥然异于清遗腐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