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幼儿教育:基于兴趣的教学模式

新时代幼儿教育:基于兴趣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好的课程内容,更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瑞吉欧课程的内容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问题。因此,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是一种既不是预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般的教学计划,而是师生共建的弹性课程与探索性教学。主题的选择是非预设的,主要来自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兴趣和问题,并在众多的问题中作出选择和判断。下面以瑞吉欧经典方案活动“人群”为例具体阐述瑞吉欧的方案活动如何开展。

新时代幼儿教育:基于兴趣的教学模式

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好的课程内容,更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瑞吉欧课程的内容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问题。因此,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是一种既不是预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般的教学计划,而是师生共建的弹性课程与探索性教学。它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学习过程。主题的选择是非预设的,主要来自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兴趣和问题,并在众多的问题中作出选择和判断。

如瑞吉欧经典的项目活动有“看见自己 感觉自己”“狮子的肖像”“雨中城市”“一片梧桐叶”“孩子与电脑”“人群”“有关喷泉的讨论”“椅子和桥的平衡”等种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例如“狮子的肖像”方案活动来源是城市广场教堂台阶上的石狮雕像,因为幼儿跟大人们去菜市场时总能看到它,石狮的形状、比例、材质以及关于石狮的故事都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和疑问,幼儿通过相机黏土、纸、颜料等材料深化对石狮的认知。又如“小水坑里的智慧”方案活动根据幼儿观察雨后地面的小水坑做出来的,教师的因势利导将积水变成幼儿尽情探索的世界,从而发现光与色的变化、水的透明性和倒影里的另一个世界。

下面以瑞吉欧经典方案活动“人群”为例具体阐述瑞吉欧的方案活动如何开展。

期终临近,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在即将到来的暑期留下点纪念。他们经过商量,给家长提出了建议:在外出旅行时,给孩子带上一个箱子,这样,孩子就可以积攒各种纪念品。

秋天,假期结束了,孩子们回到学校。为了解孩子们的假期经历,教师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谈话。她提出了假期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本意或许是想听听孩子们在海边的趣闻,和他们谈谈有关船只、海浪、日落的情况。由于她的提问比较适当,孩子的眼光独到且出人意料,这样,一个学习的探索历程就不期而至。

一个孩子谈到:“有时候,我们去码头。我们走过一条又窄又长的街道,就是那条名叫‘肠子’的,那儿的商店一个挨着一个,人们来来往往,你什么都看不到,到处“CROWD”是大腿、胳膊和脑袋。教师立即抓住了“CROWD”这个词,并问其他孩子这是什么意思,这样就引发了一次方案教学活动。(www.xing528.com)

孩子们纷纷发表了对“CROWD”这个词的看法。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孩子们画出他们的“人群”。在画出的作品中,教师发现,孩子的图画所表达的与他们口头描述的不一样。这一活动持续了两天,教师也不断地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帮助孩子将他们不同的象征语言(言语、视觉、声音)结合起来,使其和谐一致?怎样使孩子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最后,教师决定,让孩子重新听一听他们先前的讨论(听先前小组讨论的录音,将文字记录读给孩子听),再看看他们所画的画。孩子们看着画,彼此评论着。教师从孩子们的描述中注意到,他们关于“CROWD”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为第二次绘画准备起来的形象,也更加准确、细致。

如一个孩子对“CROWD”的描述:“他向左走,向右走,向前走,当他们忘了什么东西时,就向后走。”但她发现她说的与画的不一致:她的画中的人都是向前的。她显得有些不安,但她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理由:我只画了那些没有忘记什么的人。一个孩子画的是大家手拉着手向前走,他解释说:“他们是朋友、手拉着手。”这一观点遭到其他孩子的反对:“一群人不一定是朋友,他们有可能不认识。”另一个孩子也遇到了问题:他画的人都在往前走,而有只狗却是侧面的。在其他孩子的追问下,他承认他只会这样画狗。还有一些孩子谈到自己的画时说:“如果人们像我画的那样一直朝前走的话,那他们一定会撞墙的。”“我们得画一些背面的、侧面的人,不能全画正面的人。”

至此孩子们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学习如何从背面和侧面画人像。教师全力支持孩子们的想法。他们让一个孩子站在教室的中间,其他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对她进行观察,画出她的位置和体态,并且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方法。为了巩固孩子的学习,教师让孩子们在一段时间内,从不同背景中尤其是从背面和侧面观察、研究人的姿态,鼓励孩子们用铁丝、黏土和绘画等各种方式展现他们所看到的人的背面和侧面。

教师多次把孩子带到学校外面。在市镇中心,孩子们不仅观察和拍摄繁忙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汇入“人群”,在其中去观察、感受和体验人群。教师还带着孩子从高处、远处、近处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人群,获取直接经验。几天后,活动的幻灯片制作出来了,并投射到墙上。教室的墙壁变成了一个城镇的广场,孩子们玩起进入广场和墙上的人群交往的游戏。孩子们还在教室中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在人群中穿梭行动。教师不断地鼓励儿童做各种有关“人群”的游戏,以各种方式重复、加深孩子对“人群”这一概念的认识。

孩子又想出了新花样:把剪下来的人物贴到先前的画中,重新组合成“人群”。最后,孩子们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分工合作,制作黏土人物模型,并组合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团体——人群。[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