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我国的人民教育家,他自1917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就以爱国的赤子之心在促进平民教育运动中探索改造中国旧传统教育的道路,以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素质,使中国独立富强起来。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陶行知受明朝理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观点的影响,把他的原名“文浚”改为“知行”。“陶知行”这个名字就是他在金陵大学时自己取的。他在金陵大学学习十分刻苦,1914年,以全校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后便筹资赴美留学。到美国以后,他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秋,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学,成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的学生。1917年夏,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同年9月,他应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和教育统计等课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陶行知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行列。他配合“五四”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进行教育改革,反对沿袭“陈法”——旧传统教育和完全学西洋的洋化教育,并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
1926—1927年,陶先生在改造中国旧传统教育中有了重大突破,也是他探索中国教育改革的转折点。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人口又占总人口85%以上,他明确提出“4个一百万”的计划,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是个十分宏大的计划,若能实现,中国乡村的面貌会得到很大改变。但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不可能支持这一计划。陶先生并不气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自己先做了一个示范,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郊区劳山脚下的一块荒地上创办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了。此时,南京城区处在北伐战争的枪炮声中。此后,陶先生又派学生积极支持兴办了湘湖师范学校、新安小学等一批师范学校、小学和幼稚园,为改造中国农村做出了示范。在教育实践中,陶先生逐步把他的美国教师杜威博士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改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内容的崭新的生活教育理论。简单解释他的这一理论,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当时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空对空地死教书本,已使中国教育走入了死胡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是为中国的旧传统教育注入了一线生机,他办的晓庄师范学校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造旧传统教育的起点。
1927—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陶先生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在上海继续进行改造旧传统教育的试验,于1932年10月1日在上海与宝山县交界处的大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招收的学生都是当地农民的子女。工学团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学生既读书又做工,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工学团教育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受农民欢迎,逐步扩展到在几万人的地区办起了一批工学团,直到上海沦陷,工学团才被迫停办。1934年7月,陶先生发表了一个声明,说他在辛亥革命时研究王阳明,信仰其知行合一的道理,故取名“知行”。在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时,他便明白了应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这正与王阳明的主张相反。为求名实相符,此后改“知行”为“行知”[1]。(www.xing528.com)
老师当备四颗糖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致力于改变中国的旧教育。他关注工人、农民阶级的教育,被誉为“人民教育家”。陶先生的一生是值得被尊重的,他是众多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杰出代表之一,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其精神为人所钦佩。[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